规划工作思路
核心节点
汇聚节点 综合业务接入点 末端接入点
节点 布局
基础 管道
主干管道:根据市政规划和核 心汇聚节点分布构建管道架构; 支线管道:结合综合业务区划 分和业务发展,分区域规划 驻地网管道
OTN/分组/MSTP承载定位清晰
依托节点布局和承载定位,实现 节点设备适度提前布局,结合业务 传输 发展及时扩容 系统
15
目录
本地传输网基础网络架构 本地管道规划思路 本地光缆网规划思路 本地传输系统规划思路
16
本地光缆网规划思路
结合节点布局构建“垂直分层、水平分区”
的光缆网架构 纵向形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主干、接入 配线的层次结构,横向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 规划和业务发展需求有序建设接入主干光缆 核心层光缆结构逐步向网格状演进,汇聚层、 接入主干光缆仍以环形结构为主
垂直分层:核心汇聚接入 分层 分区 水平分区:以汇聚节点为中 心划分汇聚区域,以综合业务 接入点布局为基础划分综合业 务接入区,分区收敛
2
目录
本地传输基础网络架构 本地管道规划思路 本地光缆网规划思路 本地传输系统规划思路
3
本地传输网基础网络架构规划工作思路
南北方典 型地市现 状分析
建设方按专业进行项目管理、设置不同 分管领导项目经理,不同的设计、施工、 建立区域化综合建设管理 运维单位,协调难度大; 模式 网络建设相关全产业链各单位收益降低 (设计、施工、主材等) 南北方基础机房、管道不同,建设场景、 制定细化分场景、多专业 方式不同 参与的规范 规划涉及多专业协调 加强多专业联动,调整投 资结构,尽快形成目标架 构
关键指标
指标名称
自有产权汇聚机房区 县覆盖率 汇聚机房自有率 可用面积不足的汇聚 机房占比 城区综合业务接入点 平均覆盖面积 已建成综合业务区占 比
计算方法
具备1处及以上自有产权汇聚机房的区 县数量/全部区县数量 自有产权汇聚机房数量/全部汇聚机房 数量 可用面积不足汇聚机房数量/全部汇聚 机房数量 城区面积/城区综合业务接入点数量 已建成的综合业务区数量/规划的综合 业务区数量
计算方法
核心层光缆存在问题的段落/核心层光 缆总段落数 核心层中继光缆总条数/核心节点总数 量 已占用纤芯数/总纤芯数 按段落归并后剩余4芯以下,12芯,24芯
备注
同一局向的多条光缆不 归并,按实际条数计算。
存在问题段落包括:容量不足(各自分析,说明原因)、同路由隐患(同一节点不同局向的多条光缆存在局 部同路由)、维护困难、质量问题、结构不完善(新增节点未连接、路由拓扑不够丰富导致系统存在安全隐 患的段落)、其他问题(核心层光缆跳接次数大于2处、核心汇聚层未实现分离(中小型城市不要求)等) 特大城市:北上津渝广深,大城市:56个重点城市中除特大城市以外的。 段落以节点间逻辑拓扑统计,A-B间多条光缆应合并考虑。如A-B间有2条及以上光缆,其中1条有问题, 另1条可以,则视为不存在问题。即按局向进行归并。 总段落数量=核心层光缆逻辑拓扑中的段数。
1、重点规划主干管 道与核心节点、汇 聚节点、综合业务 节点间的匹配。
1、要求单独提供大分辨率 的主干管道图,可作为附 件(支持清晰放大); 2、容量不足段落用红线, 断点用圆圈标出,目标图 (含现状)
2、瓶颈资源的解决
和使用情况
2、形成问题段落实名制列表
13
关键指标
指标名称
主干管道道路覆盖率 主干管道资源不足段落占比 主干管道资源充足段落道路 覆盖率 未连通成网的主干管道断点 数量 未连通成网的主干管道断点 长度
计算方法
城区主干管道长度/城区主干道路 长度 主干管道资源不足的段落长度/主 干管道总长度 剩余管孔资源充足的段落长度/主 干管道总长度*主干道路覆盖率 主干管道网内部未连通的断点数 量, 主干管道网内部未联通的断点段 落长度之和
备注
资源不足定义:原则上北 方剩余6子孔,南方剩余3 子孔
主干管道末端尚未成型道 路不计算在内
核心、汇聚层光缆实现分层建设,避免和接
入层混用,形成直达快捷路由(中间跳接点数 量不超过2个)
接入配线光缆按需建设
光缆网规划思路和内容要求
类别
重点规划内容 省内组网结构策略合理 性,聚焦问题段落,与 机房定位的衔接 1、网络结构与综合业
图纸要求 地理化路由图 (GIS)、逻辑结 构图
表格数据 实名制列表(现状重点 分析剩余4芯以下,5-12
核心节点、汇聚节点、综合业务接入点是本地网内传输系统组织的关键节点,应从业务长远 发展进行布局规划,节点的稳定性是传输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 末端接入点根据业务的发展及时接入。
本地传输基础网络架构—综合业务接入点
优点 节省运营成 本 促进专业间 综合利用资 源,降低建 设成本 传输架构稳 定,升速简 单、快速、 易行,适应 业务长远发 展需求 难点 改变了固有的传输接入方式,降低了一 般基站的成环率 保障措施需求 面向未来网络架构,制定 相应的运维考核指标 难度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本地传输网规划思路
规划部 2013年4月
本地传输网规划工作整体思路
往年情况
传输资源复杂、资 源统计准确性有待 提高 统计口径理 解不同,数 据差异大 现状掌握不齐、 资源挖潜程度 存在差异 发展策 略落地 差异大 规划与计 划衔接有 待提高
南北及各省差异大,基 本架构各具特点,目标 架构实现程度差异较大
重点规划内容
各核心节点功能目标定位
图纸要求
地图化呈现核心节点地理 分布布局
表格数据
统计数量、功能定位等
地图化呈现汇聚节点目标、 实名制列表:含现有、新 现状地理分布布局 增需求等目标架构的各机 房的机房条件 综合业务区/点实名制列 表:含现有、新增需求等 目标架构的各机房的机房
节点
例匹配关系,
条件
9
形成初步共识,但由于南北差异大,各省情况 不一,需作进一步细化研究,区分南北方,明 确功能要求: 规范各层次节点名称 各层次节点标准、要求(选址、建筑条件、 电源等)
需规划细化的工作:
统计数据的定义、表格样式等 关键指标确定 规范图例、图示要求
本地传输基础网络架构—节点和层次划分
剩余纤芯分档分析,区分不同城市,4芯以下,5-12,13-24,按段落归并
19
关键指标-汇聚层光缆、接入主干光缆
指标名称
汇聚层光缆问题段落占比 平均单汇聚节点中继光缆条数 汇聚光缆、接入主干光缆纤芯 利用率 =已占用纤芯数/总纤芯数
计算方法
=汇聚层光缆存在问题的段落/汇 聚层光缆总段落数
备注
接入主干节点密度
综合业务接入点是网络架构的关键点、突破点;
无线建站模式的变更,是整体发挥优势的重要条件。
8
规划内容要求
类别
核心 节点 汇聚机房目标架构布局;现有汇 汇聚 节点 综合 业务 接入 聚机房的定位;与末端接入点的 比例匹配 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面积等, 综合业务接入点设置布局,规模 数量与汇聚机房、末端节点的比 地图化呈现综合业务接入 区划分,综合业务接入点 目标架构布局
结合目标架构,完善核心汇聚层光缆网络;结合综合业务接入点布局、 提高主干光缆网对业务接入的支撑能力;
规范网络结构,面向目标建设分组传送网,满足LTE等业务综合承载 的长期需求。
1
本地传输网规划总体思路
本地传输网采用目标网规划方法,构建稳定的基础网络架构,提出规划期实施步骤,后续 根据技术和业务发展进行必要的优化。 以节点布局为基础,构建分层分区的光缆网目标架构,统筹规划,逐步实现网格化管理。
核心汇聚
光缆
芯,13-24芯段落)
规划段落列表
接入主干 务节点间的衔接关系
光缆 2、各综合业务区建设 的优先选择与业务需求
分汇聚区、综合业
务区呈现主干光缆 的路由图
规划段落列表(按照建 设原因分类)
匹配关系
关键指标-核心层光缆
指标名称
核心层光缆问题段落 占比 平均单核心节点中继 光缆条数 纤芯利用率 剩余纤芯分档分析
备注
可用架位小于5个(含可 拆除)
已建成指具备综合业务接 入能力的综合业务区
10
目录
本地传输基础网络架构 本地管道规划思路 本地光缆网规划思路 本地传输系统规划思路
11
本地管道规划思路
结合节点布局进行层次化管道布局,形成主干和支线管道有机结合的基础管道网:根据 城市主干道路、核心汇聚机房分布情况,确定本地城区主干管道发展目标网络、逐段确
以汇聚节点为中心,依据地理状况、行政区划等,从网络组网的合理性和管理维护的方便 性出发,将本地网划分为多个汇聚区,汇聚区内保持一定的网络独立性
根据用户分布、业务类型、接入方式,将单个汇聚区划分为多个综合业务接入区,通过综 合业务接入点实现小范围分区收敛。
本地传输基础网络架构—节点布局
1)核心节点:本地网内各类业务核心设备所在机房,包括移动网交换局、PSTN汇接局、软交 换TG局、城域网IP核心路由器、传输核心节点、骨干网等设备。 2)汇聚节点:本地网内各类业务汇聚设备所在机房,包括传输汇聚节点、PSTN端局、IP网汇 聚节点或业务控制层(BRAS/SR)等设备。新建机房使用面积建议一般不小于60平米。 3)综合业务接入点:综合业务区内小范围业务收敛设备所在机房,包括BBU池、OLT、传输边 缘汇聚等设备,是区域内传输汇聚节点的延伸,也是汇聚节点和末端接入点之间的衔接节点。 现有的POP点(上海)、HUB点(广东)、二级汇聚节点、 乡镇支局、模块局等均归为综合业务 接入点范畴。新建机房使用面积建议30-40平米。 4)末端接入点:各种业务的末端接入节点,用于移动基站(包含独立宏站、室分、RRU拉远等)、 大客户、宽带接入点、AG等业务设备的接入,灵活地通过各种技术接入到综合业务接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