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英语总结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个人学习英语总结(一)
英语是大家十分重视的一门学科。
在中学阶段打下一个好的英语基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们老师常说:“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以下算是我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摸出的一些路吧,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心理素质影响学习效果
古人说:“两军相逢勇者胜。
”强调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效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现代心理学的看法不谋而合。
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受同一位老师教诲,甚至智商也接近,学习效果却很悬殊。
这个“落差”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要对外语保持长时间稳定而积极的态度。
这可以归结为“恒心”两个字。
有了它,才能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又一口,坚持不懈地去啃,直到预定目标顺利攻克。
其次,还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
该复习时不复习,遗忘规律就会无情地吞噬着你的一部分记
忆成果;该补漏时不补漏,漏洞就会不断积累扩大。
所以,需要有自律能力,约束自己按科学原则去运转。
2、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效率高
一般来说,大家学英语都有各自的一套办法:有的只爱大声读个不停,有的只爱闷头看个不休,有的不写就记不住,有的不听心里就没底。
这些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记忆科学通过大量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眼口手舌脑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快更深地在大脑皮层上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学外语尤其需要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否则,搞不好学成“残疾外语”——眼能看口不能说的“哑巴外语”,或一听就发慌两耳一抹黑的“聋人外语”。
3、“活”单词与“死”单词
经常听说某某发下宏愿:要一口气背下一本几千甚至几万词的字典,以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单词量问题。
不幸的是,这样做的人,大部分都失败了。
背了若干遍的单词,仍很难在脑子里生根,不是很快忘掉,就是搅成一团乱麻。
因为他们背的都是脱离了句子和课文的“死”单词,大脑对这类东西格外难以留下印象。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拿自己做过对比试验,结果,记住13个有意义的音节,只需要9遍,而记住18个无意义的
音节,却用掉了80遍。
不仅如此,孤立地背“死”单词,还难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灵活用法。
因此,即使记住了一部分“死”词,它们也多属“残障人士”罢了。
如何使单词“起死回生”呢?我的办法是——背课文!课文不局限于教科书,也可以是讲演稿,新闻评论,散文。
总之,就是能把一个个冰冷的单词变成生机勃勃的故事的文章。
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诵中,多次的重复不断激活记忆的单词,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
实际上,这种“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学语言最重要的“语感”!
4、复习间隔合理,可以省时高效
英语是一门记忆量很大的学科,有效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关键。
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
人们问到他的记忆秘诀,他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被人们称之为学习之母。
不重复,记住的知识就会在遗忘率的支配下,不多久就只剩下一点儿“残羹剩饭”。
心理学家发现:两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30分钟,但又应小于16小时。
因为,在已经记清了一批单词的情况下,如果在30分钟内就开始复习,不仅不能提高记忆效果,反而会对大脑巩固原有记忆内容的生理过程形成干扰,是弊大于利;而16
小时以后再复习,被遗忘的单词就比较多,白花了精力。
个人学习英语总结(二)
作为一个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的中国学生,我的感想还是很多的,主要从下面两部分来谈。
一是我学习英语的经历,二我学习英语的经验及方法。
记忆中最早接触英语这门课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那时我们的小学刚刚从三年级普及英语教学。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当时的我对英语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只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图片,老师布置作业就是把图片画出来,然后写上它的英文单词。
例如:床(bed)、伞(umbrella)、鞋(shoots)、铅笔(pencil)之类,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单词。
那时的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倒是每次老师用录音机放磁带的时候,我很喜欢,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是喜欢读,喜欢模仿磁带里的发音。
可以说,小学的我除了读,我什么都不会。
上了初中,英语被当做三大主课之一。
恰好的我的班主任也是英语老师。
无形之中,英语变得重要起来。
虽说也是从abc教起,但我刚开始的英语成绩却也平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初一下学期开始努力,每天往老师办公室跑,向她请教。
课上我也积极主动发言,为此还得到了她的表扬。
也就是从这时开
始,我觉得我找到了英语的“门”,觉得豁然开朗了。
这也成为我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之而来的,是成绩的一天天提高。
在成绩的刺激下,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这门课。
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我收获了接近满分的中考英语成绩。
这种对英语的喜爱也一直延续到了高中。
刚进高中时的第一堂英语课令我印象极深。
英语老师讲完课文之后,让我们retell(复述)课文的大概内容。
随后一片沉默。
当时觉得英语成绩还不错的我积极地举起了手,向老师讲述了这个故事。
我们用英语对着话,好像全班只有我们两个在交谈。
随后,老师和全班同学为我鼓了掌。
也正因为如此,我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英语课代表。
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渐渐地把英语当做了我驾轻就熟的科目,就不那么认真地去学了,有些浮躁。
不久我就得到了教训,一直引以为傲的英语成绩跌落下来。
这让我认识到,脚踏实地地学习是多么重要。
从那以后,我又恢复了以前学英语激情与努力并存的学习状态。
上了大学,英语虽说是必修课,但课堂上老师讲的毕竟是有限的,主要还是靠自己。
其实不光是英语,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而且也有了硬性要求,不过四级,就没有学位证。
所以,大学对英语也不能放松。
个人学习英语总结(三)
我谈一谈英语学习的心得,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学英语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可能是老生常谈了,但确实是我学习英语的最大体会。
但就是这说起来如此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正所谓大道至简,其实学习需要的只是简单的道理,比如说上课要认真听讲,有问题要及时问老师等等。
我认为只要把这些最基本的事做好,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应该说,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算不上突出,三模的时候还只考了120分左右。
因此,我觉得值得一说的是高考前的复习。
大家都知道,英语中的短语、特殊句型之类的很容易遗忘,如果说在高一高二还可以通过多看多背来记忆,那在时间相对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再靠多花时间是很不现实的。
所以必须要靠科学的方法来记忆。
我的建议是每天晚自习时将今天记的笔记或讲义看一遍,特别是记的重点及做错的题目。
到周末时将这一周英语内容认真看一看。
我认为这样的记忆效果较好。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同的方法必定蕴含相似的道理。
说到学习方法,有一点需要同学们注意,到了高三最后时候,自己的
学习可能会受他人影响,特别是当自己成绩没有明显提高时,会受到那些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同学的影响,模仿甚至照搬他们的方法。
这一点是不行的,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方法,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在原有的学习方法基础上改进,切不可伤筋动骨地另搞一套。
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要坚持每天的阅读训练,这一点很重要。
一是可以让自己习惯看长篇的英语短文,提高阅读速度;二是可以积累生词,这对今后的阅读很有好处,三是能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
拥有好的语感对答题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说单选、完形,总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这时候语感就会起很大作用。
最后一点,就是考试时的状态。
比起其他学科,英语考试时的状态显得更加重要。
我的经验是考试时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特别是做听力时,既不能太过紧张,也不能太放松,听力做得好差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答题。
以上就是我对英语学习的一些想法,一家之言而已。
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思考,去感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