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成药的组成,功效和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组成,功效和注意事项

解表类中成药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等。

【功能】解表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风寒表证未解,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注意事项】本药辛温偏燥,对壮热燥咳、咯血,肺痈,有热证表现者不宜使用。

九味羌活丸(冲剂)【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等。

【功能】解表除湿,清热止痛。

【主治】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干,肢体酸痛。

【注意事项】阴虚气弱者慎用。

桑菊感冒片(冲剂)【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等。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初起,病情尚轻之证。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不宜服用。

银翘解毒丸(片、胶囊、冲剂)【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等。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酸软,头痛咽痛口渴,咳嗽,无汗或有汗不畅,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注意事项】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多形性红斑性药疹,药物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忌食腥荤油腻食物。

片剂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过敏者慎用片剂。

本方是辛凉平剂,治在风温初起,若病在营血,则改为清营血之剂治之。

麻杏石甘丸【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蜜炙)等。

【功能】辛凉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用于外感身热,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表实感冒冲剂【组成】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候,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注意事项】汗出勿令太过,忌油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表虚感冒冲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等。

【功能】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主治】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候,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

川芎茶调丸(口服液、袋泡剂)【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等。

【功能】疏风解表止痛。

【主治】主治外感头痛,鼻塞,恶寒,发热。

【注意事项】久病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等所致的头痛均不适用。

孕妇慎服。

清热类中成药清喉咽颗粒【主要成份】连翘、黄芩、玄参、地黄、麦冬【功能主治】养阴,清咽,解毒。

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所致的咽喉疼痛。

【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上清丸【成份】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菊花、白芷、黄柏(酒炒)、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川芎、桔梗【功能主冶】清热散风,解毒,通便。

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孕妇禁服。

牛黄解毒片【组成】牛黄、大黄、石膏、桔梗、甘草、黄苓、冰片、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肺胃热毒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痛、耳痛、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

4、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者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若需使用请咨询医师。

6、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7、超剂量及长时间服用,必须在医师及医师指导下进行。

8、不宜与强心苷类、生物碱类、抗生素类或异烟肼、维生素B1等药物合用。

9、特异性或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

【禁忌】1、孕妇禁用2、新生儿禁用。

三黄丸【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能】清热泻火,消积导滞,退黄通便,止血祛淤。

【主治】三焦热蕴所致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心下痞满、心膈烦躁、不思饮食、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痔疮下血。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孕妇忌服。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5.孕妇慎用。

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活血类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份】丹参、三七、冰片。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血府逐瘀丸【主要成份】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冷。

桂枝茯苓丸•【主要成分】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瘀块,用于妇人宿有血块,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动不安,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血色紫暗,而有腹痛拒按。

•【注意事项】用于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者,需经医师诊断认可后服用,以免误用伤胎。

丹七片【主要成份】丹参、三七。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血瘀气滞,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禁忌】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补益类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成份】:白术、柴胡、陈皮、当归、党参、升麻、炙甘草、炙黄芪。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六味地黄丸【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注意事项】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左归丸【成份】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适应症】滋肾补阴。

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禁忌】孕妇忌服,儿童禁用。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