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幼儿流行歌曲偏好的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流行歌曲偏好的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流行歌曲偏好的调查研究刘美玉【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社会中,幼儿喜欢演唱流行歌曲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和分析,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喜欢演唱传唱度高,旋律简单、歌词琅琅上口、节奏欢快的的流行歌曲。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普遍充斥着流行歌曲,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园音乐教材陈旧单一,以及市场不予重视等因素。

【关键词】:流行歌曲儿童歌曲幼儿和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社会传媒技术的提高,流行歌曲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得到了快速惊人的发展。

流行歌曲不仅存在于成人世界之中,同时亦受到了少年儿童甚至是幼儿园小朋友的青睐。

很多孩子将会演唱流行歌曲视为时尚和进步的标志。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女儿过生日,请了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卡拉OK 唱的都是港台流行歌曲,家长唱了几首老歌,孩子们说不好听,把他轰出来了;一次校园卡拉OK大赛上,学生们参赛的歌曲多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双节棍》、《我是女生》、《被爱捉弄》,有一个学生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引起同学的一阵哄笑。

幼儿园不到6岁的孩子对流行音乐也了如指掌。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大班5岁女孩徐一凡熟练地唱起了她最喜欢的歌。

‘刘若英、周杰伦、《老鼠爱大米》……’徐一凡如数家珍,一提起自己的偶像刘若英就一脸兴奋;6岁的魏东打断她,大声唱起了臧天朔的《朋友》;听到歌声,教室里又跑出一个男孩,一定要唱一句《老鼠爱大米》;当老师让大家唱一支幼儿园教过的儿歌时,所有的孩子突然沉默,最后才勉强唱了刚学的《柳树姑娘》。

记者走访了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时下的流行情歌。

小学生认为唱流行歌代表着进步和时尚,更象征着某种身份和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往往被流行歌曲简单、活泼的旋律吸引,它们易记易学,比老师教的儿歌好听、易学得多。

家长李芳说:‘老师课堂上教的他根本不唱,却会唱很多我们都没听过的流行歌。

很多时候还会模仿MTV里的情节!我实在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不喜欢老师教的歌曲了?’”2看来,幼儿喜欢演唱流行歌曲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幼儿究竟喜欢什么类型的流行歌曲呢?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文献检索。

我以“幼儿流行歌曲”为关键词,以“1996—2012”为时间段对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为“0”。

我又以相同的字条到百度搜索引擎上寻找,共寻找到“5”篇相关文章。

这些文章大部分是哀悼我国幼儿歌曲的没落,对流行歌曲给予打压的,并未对幼儿演唱流行歌曲的偏好和原因给予研究和分析。

而这,恰是本研究的空间所在。

“流行歌曲”,在英语中称为“Popopular music”,有“大众的”、“通俗的”、“流行的”等多种解释。

关于什么是流行歌曲,国内目前好像还没有一个清晰确定的概念。

有些专家认为,凡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歌曲,都叫流行歌曲。

也有些专家指出,流行歌曲是与传统歌曲和民间歌曲相对的。

本研究中所谈到的流行歌曲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界定,一是要流行,二是具有商业性,三是歌曲主要反映成人生活内容。

基于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将研究问题锁定在“对大班幼儿流行歌曲偏好及其原因的探询”。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选取靖江市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大(5)、大(6)、大(7)班的128位幼儿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占一半。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法。

调查时间从2012年4月20到6月14日。

研究者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询问以下问题:1、小朋友,你喜欢唱歌吗?2、喜欢唱什么歌呢?可以告诉我吗?3、不记得叫什么名字哦,那你能不能唱给刘老师听呢?刘老师来听听看能不能听出来是什么歌好吗?(三)工具:研究者本人,录音用的MP3,纸,笔。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者对访谈时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分析幼儿偏好什么类型的流行歌曲。

三.研究结果(一)访谈资料的统计在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被调查的幼儿中78%喜欢演唱流行歌曲。

其中《老鼠爱大米》、《波斯猫》、《两只蝴蝶》等三首歌曲最受幼儿欢迎。

14%的幼儿表示不喜欢流行歌曲,喜欢幼儿歌曲。

他们认为流行歌曲太吵了。

8%的幼儿属无效回答,他们不喜欢任何的东西包括音乐。

(二)资料分析从最受幼儿喜欢的流行歌曲中可以看出,以上三首歌曲受到幼儿的偏爱有以下几个原因:1、传唱度高型《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是两首网络歌曲,这两首歌传唱度非常高,不仅网络上流传,其他的广播,电视媒体也争相播放。

靖江有个点播台,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金时段都被这两首歌占据,而那个台幼儿看得比较多。

2、歌词琅琅上口、旋律简单、节奏欢快型仔细比较分析这三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我们可以发现三者在旋律部分,音域较窄、主旋律明显、难度低,幼儿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歌词方面,《老鼠爱大米》的歌词浅显易懂。

《两只蝴蝶》虽是情歌,但是内容含蓄,歌词也不是很难懂,加上花香、蝴蝶都是幼儿喜欢和会接触到的东西,所以特别受欢迎。

《波斯猫》的歌词是以动物为开头,节奏感强,幼儿可以边唱边手舞足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欢。

四.讨论(一)追问:为什么幼儿喜欢演唱歌词琅琅上口、旋律简单、节奏欢快的流行歌曲?调查发现,不喜欢流行歌曲,喜欢幼儿歌曲的幼儿只占到了14%,有78%的幼儿都是流行歌曲迷。

那流行歌曲到底有什么魔力呢?1、社会:一个充斥着流行歌曲的场所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场所,也是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执行者和影响者,流行歌曲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爸爸妈妈的车子里放的是流行歌曲;走在街上各个音像店里放的也是流行歌曲;回到家爸爸妈妈嘴里哼唱的也是流行歌曲;电视机里演唱的也是流行歌曲。

就算在幼儿园,早晨韵律操的音乐也是时下很流行的流行歌曲。

研究者实习的幼儿园就是使用《DA DA DA》作为韵律操音乐的。

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斥着流行歌曲的社会环境之中,幼儿哼唱流行歌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2、幼儿园:音乐教材陈旧单一翻开幼儿园所用的音乐教材就可发现,无论是以前的还是现在新出版的书,歌曲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多年还是在唱那么几首歌。

有的歌词还停留在以前的时代,跟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有差距;还有一些旋律不好听,曲调陈旧复杂,幼儿学起来很吃力。

实习的时候研究者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首《秋天多么美》的歌,歌词写的是秋天高粱、稻子、棉花都丰收了,棉桃咧嘴笑了。

老师们认为,这首歌曲旋律优美,但歌词内容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差距太大,大部分的孩子很少见过这些农作物,不能理解歌词描写的内容,再加上曲调复杂,老师在教唱时感到很费劲,幼儿大多前面学后面忘,结果没有几个孩子能唱下来。

3内容陈旧的儿童歌曲为流行音乐的进入提供了空间,当幼儿听到一些旋律动听,歌词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就很容易去模仿学唱。

3、市场:不予重视。

老一代的儿歌作词、作曲家由于年龄、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已经逐步退出儿歌创作的舞台,年轻一代的词曲创作者却不看重幼儿歌曲的创作。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作幼儿歌曲见不到经济效益。

在刊物上发表一首儿童歌曲,稿酬仅30元至50元,而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创作者让歌星演唱便能得到上万元的收入⑤。

这就产生了一个商业怪圈:低创作、低效益、低出版低发行、低消费。

市场经济大杠杆造成了幼儿歌曲创作的贫瘠,幼儿们只能够唱那少之又少的经典儿歌,这使得天性活泼的孩子一接触到新鲜而有活力的成人流行歌曲就会很快喜欢起来。

(二)教育建议1、社会:创造和谐的音乐氛围层出不穷的流行歌曲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反映了我们文化的多元和繁荣。

我们不可能也不希望流行歌曲退出历史的舞台。

然而,当幼儿生活在一个仅以流行歌曲为主流的文化圈层中,他们难免会出现封闭、畸形的音乐偏好,这将又碍于他们音乐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为幼儿歌曲的存在提供空间。

比如:销售儿童物品的商店可以播放一些儿童歌曲;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时段可以专门播放一些儿童歌曲;家庭中,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唱唱儿童歌曲。

2、幼儿园:改编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有关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表明,中大班的幼儿需要接触一些刺激适度,情绪积极向上的成人歌曲。

显然,让幼儿适当地接触一些流行歌曲有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然而,多数的流行歌曲反映的是成人世界的生活内容,因此,为使幼儿能够较好的理解和把握歌曲所传达的情绪情感,教师就需要对流行歌曲进行改编。

当前很多的幼儿园教室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兔子和狼》是幼儿园整合课程系列中《歌唱活动》的一个活动,表现了狼希望和兔子交朋友,先是遭到怀疑和拒绝,最后被接纳的过程。

它改变自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时尚、自嘲、戏谑的都市情感歌词被改得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大灰狼向“小白兔”发出邀请。

听到“大灰狼”的表白后,“小白兔” 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

结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词中的“爱真奇怪”变成悔过自新的大灰狼终于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谅,“你真可爱!”研究者在实习时,曾经看到幼儿园小朋友表演这首歌曲,幼儿演唱时兴致高涨,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他们还时常将它融入到游戏中。

改编,而不是一味拒绝和抄袭,在缺少更多好作品的前提下,用流行的方式与少儿歌曲的特点结合未尝不是件好事。

《兔子和狼》是非常不错的尝试,留住旋律、改编歌词,将年轻人的卿卿我我改成琅琅上口的童话独白,用故事的方式宣扬真善美。

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儿歌曲创作态势日益衰微的今天,这种改头换面很符合时代的潮流。

3、市场:建立良性的销售网络。

经济效益低下导致许多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不愿涉足儿童歌曲的创作,对此,政府部分需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一方面对儿童歌曲创作应给予政策性的补贴,鼓励专业工作者创作符合幼儿心里的儿童歌曲;另一方面,加大儿童创作专业工作者的培养,以缓解当前创作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

只有这样,才可能改变当前的“幼儿歌曲创作销售”的恶性循环,建立并形成良性的销售网络。

即:高创作、高效益、高出版低发行、高消费。

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的孩子普遍喜欢的是传唱度高,歌词琅琅上口、旋律简单、节奏欢快的流行歌曲。

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充斥着流行歌曲,幼儿园音乐教材陈旧,市场不予重视等弊端。

【参考文献】1、少儿歌曲:我们的成长跟它们有关.《南方都市报》。

2005年5月3日2、流行歌曲席卷小学幼儿园.《哈尔滨日报》。

3、幼儿教师.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唱《波斯猫》.。

4、许卓娅主编.歌唱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