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2. 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①)江南可采莲( )鱼戏莲叶西(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填序号)①(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景象。

(填序号)①人们捉鱼②鱼儿嬉戏3.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亦:______奇:______相宜:______4. 请默写诗、文。

(1)弟弟平常老说,他们几个好朋友的关系就是“______——生死之交”。

没想到为了一只彩笔就翻脸无情,这真是“孙猴子的脸——______”(2)我能从“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想象海通在溪边自由剥莲蓬的画面。

(3)当你的朋友面临困境,正悲观失望时,你会选择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言。

______,春天还会远吗?”来激励他。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刘禹锡笔下描写黄河壮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5)《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可以从:“______,”中找寻到杨氏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6)看到弟弟整日游手好闲,爷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7)《少年中国说》中“______”意思是只才有不断地创新和成长。

5. 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潜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震惶。

鹰隼______,______。

6.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无为在歧路,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3)五岭______,乌蒙______。

(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7. 补充古诗,并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

被后人尊称为“______”。

8. 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只缘:______不识:______(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的感觉。

(4)俗话说:“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9. 课外阅读。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静夜思:疑:举头:(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沙白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1)填一填。

①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______比作一叶______,把红叶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写得很生动。

②诗人通过观察______知道秋天来了,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选一选。

“上面坐着秋天”中的“坐”字用得真好!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2. 请默写诗、文。

(1)老吾老,______;幼吾幼,______。

(2)______晒谷不用翻。

(3)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4)青籍笠,绿養衣,______。

(5)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______。

(6)王義之写字______。

(7)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13. 书法秀。

(请默写《乡村四月》中的第三、四行诗句)14. 补充诗句。

采莲曲[唐]王昌龄______裁,芙蓉______。

______,______。

15. 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填空。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默写完整。

诗中采用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比作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3)诗中描写的是______的景色。

16. 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2)“能不忆江南?”是()(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18. 选词填空。

直弯触贴巴爬拉爬山虎的脚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

细丝原先是______的,现在______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是它紧______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__。

19.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20. 课内同步阅读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远上:______ 寒山:______ 石径:______ 斜:______ 白云生处:______ 爱:______ 枫林晚:______ 霜叶:______ 二月花: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2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六月______ 桂花八月______ 荷花四月______ 牡丹九月______ 桃花(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

“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2.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年的模样鞭炮噼里啪啦响,饭菜满街满巷香;对联喜气洋洋贴,灯笼红红火火亮;年画上墙满屋美,老歌出口大家唱;衣服新新鲜鲜美,笑声家家户户淌。

(1)这首小诗描写的节日是()(2)这首小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______①放鞭炮②贴对联③划龙舟④挂灯笼⑤贴年画⑥吃水饺(3)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请写下来。

23. 读诗歌《游园不值》,回答问题。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翻译整首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4. 选择表示方位的词语填空。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2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补充古诗。

______莺飞______,拂堤______醉春烟。

______,忙趁______放纸鸢。

(2)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高鼎写的《______》。

诗中的“纸鸢”指的是______。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______的风景图。

(3)诗中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去干什么了?你觉得春天还可以干什么?26.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27.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远看______有色,近听______无声。

春______花还在,______来鸟______惊。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远看______有色,近听______无声。

春______花还在,______来鸟______惊。

(2)选出与下列字意思相反的字。

(填序号)①去②近③无远——______有——______来——______(3)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8. 读下面一段小诗,回答问题。

今天住进你的书包,明天住进他的书包。

后天,后天,大后天……绘本在班级里旅行,住进亲切又陌生的书包,那是一家家移动的旅店。

(1)查字典,填一填。

①要查“陌”的读音,先确定“陌”的部首是“阝左”,再数数“阝左”的笔画,共______画。

②在“部首目录”里的相应位置找到“阝左”在“检字表”第______页。

(见图1)③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阝左”部,“陌”字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

通过查找,发现“陌”在字典第______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