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3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精彩画面(教学重点)
师: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美妙”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师:你是透过哪些词语想象到画面的呢?
生:从“地白”一词,我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有一汪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微微摇动。

师:多美的想象啊!抓住关键词语,加上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用美读的方式读给我们听。

(生读古诗第一、二句。

)
师: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静谧”来形容。

读到“树栖鸦”这个词,我仿佛听到乌鸦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棱棱地展翅欲飞。

刚开始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个词既从侧面写了月色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师:请你通过朗读,读出这份静谧之感。

(生读古诗第一、二句。

)
师:谁还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这是个清香的夜晚。

“湿桂花”这个词,我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

师:这样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我想象到:夜已经深了,露水很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

真是意境悠远,请读出这种美感。

(生声情并茂地读古诗第一、二句。

)
师:再读一读后两句,你还感受到了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那是个孤寂伤感的夜晚。

师:你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在望;夜已经深了,诗人仍在望。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那是诗人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读第三、四句。

)
师:平日里你有没有过和亲人分别的感受?在这圆月之际,你有过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1:我有过这种感受。

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很想他……
师: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读完,已泪流满面。

)
生2:我的妈妈在外地打工,好久才回一次家,我很想她……
师: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有感情地读。

)
师:(配乐)那个中秋的夜晚,月光如水,鸟儿也渐渐入睡——
生:(齐)中庭地白树栖鸦。

师:夜深了,露水更重了,但桂花的香味依然沁人心脾——
生:(齐)冷露无声湿桂花。

师: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
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生:(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师:是啊,当人们都在合家欢乐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
(生配乐再读。

)
赏析: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情流溢、激情荡漾的课堂,把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引入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隽永、浩瀚而辽阔的经典诗文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古诗,体味诗人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