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博英语翻译解题三大步骤
一理解原文
什么叫理解?照字面解释,理解就是懂、了解的意思,即懂原文,
了解原文。
这里说的理解,就是译者利用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
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理解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现象、具体的上下文。
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如果脱离上下文,是难以确定其意义的。
苏联翻译家索伯列夫指出:“ 在绝绝大部分情
况下,一个词脱离上下文的关系是不能翻译的。
”“离开上下文的密
切联系来翻译一个词,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歪曲原文的意思。
”所以,
一定要从上下文的关系上来理解原文,来探索一切可能的译法。
上下
文是什么呢?能够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能够是一章一节,以至全书。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得好坏是表达得好坏的关键。
有些作品,有些人译得好,有些人译得不好,就是理解深度不同。
一个句子,各
人理解的水准不同,译文也不一样,所以,理解是重要的一环。
那么,如何理解原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原文呢?
首先要理解原文的语言。
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
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
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
请看下面的句子:
①冻死了。
②他眼红了。
“冻死”是真的受冻而死,一命呜呼,还是表示冷得厉害?“眼红”是眼睛因病而红,还是嫉妒别人的意思?两个句子都不好译。
不好译,
是因为没能理解原文中的真正意义。
如果这两例变成:
③今天我下地窖去取菜,冻死了。
④王生看见别人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他眼红了。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关系去理解原文了。
“冻死”是
冻得要死的意思。
能够译成“gysengj yaek dai”;“眼红”是嫉妒的
意思,可译成“hozgenz dangqmaz”。
这是要理解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是理解全文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或者一部著作,它除了以
内容和事实说服人或感动人之外,往往还通过逻辑推理来服人、破人。
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
的生活体验,估计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逻辑关系的理解,有时也显得作用重大,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使我们
发现译文中译错的地方。
举两个例子说明吧。
例1 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推动历史的前进。
有人译成:“Han gh saeh hung gaxgonq mbouj miz vunz
daihlaux neix,yaik doidoengh lizsij doxbae.”
这样译,表面似乎对,实际上并不对。
什么叫做“gaxgonq
mbouj miz vunz diahlaux”(以前没有古人)呢?这“mbouj miz vunz diahlaux neix”,又怎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呢?译者硬搬原文的词义,
造成了逻辑不通了。
“前无古人”,并不是“gaxgonq mboujmiz vunz daihlaux”,而是“从来没有人干过”的意思,应译成“gaxgonq mbouq mbouj miz vunz guh gvaq.”
例2 那几天他闹肚子,弄得全身无力,被昏倒在工地上
这个例句的关键词是“闹肚子”。
有译者译成:
“Geij ngoenz haenx de dungx gyuk ,guh dwk daengx ndang mbouj miz rengz ,deng laemx youq gwnz dieghong.”
“dungx gyuk”,怎能瘫倒在工地上呢?我们这样一分析,觉得逻
辑不通,就说明句子译得不对。
再查,闹肚子并不是dungx gyuk,而
是oksiq。
因为oksiq才能使人全身无力,昏倒在工地上。
所以,“闹肚子”应译成“oksiq”才对。
最后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
前面说过,原作有三大要素,风格色
彩是其中之一,也是缺少不得的。
所以,理解原文时,也必须重视对
风格色彩的理解。
、风格色彩的表现,一般表现在语言形式中。
比如
人物语言中用的幽默、讽刺的语言,肯定、否定、反法语气等。
举一
个例子来说明:
哼,老头子从那边过来了。
“老头子”具有反感的色彩,著译成“hw,goeng lawx daj baih haenx gvaqdaeuj lo.这就不带反感色彩了。
音译成“fangz faux……”那就将原文的风格色彩保持下来了。
另外,对于原文的整个内容和思想,也都要理解和把握住。
因为
原文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是从头到尾地贯穿于全文的各个章节和段落之
中的。
所以,除了具体理解每个词、词组及句子的含义外,还要理解
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落的意义及其与整体内容、思想的关系。
准确地理解原作是翻译的前提,是重要的一步。
不理解原文,是
不能翻译的;理解得不透,表达时也不会将原文的精神表现出来。
所以,理解这个步,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全文,熟
悉全文面貌,掌握大意;第二遍,深入理解原文,查出每个生词在具体
上下文中的意义,如果辞典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者
请教别人,切勿自以为是;第三遍,深入理解以后,再通篇精读一遍,
着重体会文中的思想。
艺术性。
通过这样粗读、精读、再精读以后,
就能较全面透彻的理解原文了。
当然,译者的语言水平、美学水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