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为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法律。
开宗明义,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表示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
法律是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道德是人们以善恶为标准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我方的判断标准为法律,道德二者谁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我们就说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谁。
首先,法律比道德更广泛地作用于社会秩序,其一,社会秩序的静态部分,也就是社会关系的稳定构成,其产生与维系是靠着运作方式的明确与运作过程的公正,而与价值上的善恶,也就是道德无关,举例来说,即便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人,但若无税法规定我们应该交多少钱,应该交给谁,国家税收的秩序将荡然无存。
其次,社会秩序的动态部分,也有许多方面无关于道德,非过错状况下产生的伤害与损失,其产生,发展和解决均与道德无关。
但若没有法律的认责,损失将无法得到补偿,秩序也将无从恢复。
因此,法律比道德更广泛地维持着社会秩序。
第二,就法律与道德共同作用的部分来看,法律比道德更有效,由道德所产生的影响存在于行为开始之前,也就是要不要去做,但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有着其各自不同的差别,没有明确的标准,而法律相较于道德,具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同时也具有告示和教化的作用。
在当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开始之后,道德只能退居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其产生的作用是间接的。
而法律,可以对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阻止,对破坏者进行惩罚,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并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这一切行为的顺利进行。
因此,法律比道德更有效地维持着社会秩序。
最后,我方要强调,我们今天说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法律,并不是要否定一方,抬高另一方。
相反,我们认为,道德和法律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其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法律,而在秩序维持之后,社会风尚的塑造主要靠道德。
两者各自发挥作用,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但在社会秩序的维持上,我们必须明确,坐而论道,只能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