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云龙湖导游词

徐州云龙湖导游词

徐州云龙湖导游词【篇一:云龙湖风景区导游词】龙湖风景区各位嘉宾,我们现在位于云龙湖景区。

云龙湖风景区总面积为11.4平方公里,周围山林面积为5.6平方公里,云龙湖水面面积为5.8平方公里,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叠翠,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水的自然景色。

若沿湖而行,岸草如茵,柳绿花红,四月新春,桃红绽放,柳抽新绿;到了仲夏,南岸一塘荷花刚刚开罢,石榴树上又是花红似火;时至深秋,虽有缤纷落叶,也有漫山红遍的枫林;到了严冬,一场大雪,四野皑皑,更显这一湖碧波和几点红梅生意盎然。

云龙湖在古代是一片洼地。

古徐州志记载:“城南九里许东西各有一山,因形似簸箕,俗称簸箕洼”,洼久成湖,明万历年间因湖水经常泛滥成灾,做石狗以镇之,所以又有了石狗湖的名称。

1963年正式改名为云龙湖。

“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则此湖俨若西湖,而徐州俨若杭州。

”这是早在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任徐州知州时,站在云龙山上,对着脚下这个小小的湖泊“突发奇想”。

可能苏轼本人也不会想到,时隔900年之后,他的想象变成了现实: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云龙湖结为姊妹湖。

各位听了这样的介绍千万别说西湖和云龙湖这两云姐妹长相差的可是有点远,不过呢,您也许听过一首诗:“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然这首诗说的不是徐州云龙湖了,是苏轼笔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若用它来形容云龙湖,也是非常贴切的。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写了上面这首诗,可是他在我们徐州担任知州时也留下了《放鹤亭记》这样的传世美文“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一篇《放鹤亭记》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也使云龙山水得以扬名于世。

云龙湖东岸绵延三公里的九节云龙山,状若游龙,郁郁葱葱。

名胜古迹俯首皆是:兴化禅寺依山而建,内有高达11.5米的北魏时期的石佛,被誉为三砖殿覆三丈佛,令人惊奇;东坡石床、放鹤亭、饮鹤泉等古迹,又让人怀念苏轼的不朽政绩和潇洒逸事;王羲之、黄公望、董其昌、乾隆的四十多方书法碑刻,使青山墨宝飘香。

可以这样说,徐州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是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而苏东坡也是先在徐州修了云龙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后,才到杭州修浚的西湖,这是西湖为什么比这里云龙湖要秀美一些的一点历史背景。

杭州西湖有条苏堤,徐州也有苏堤,只不过不在湖中,而是徐州城中的一条道路。

那时苏东坡刚到徐州赴任,黄河决口,徐州被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围困了70多天。

后来苏东坡筑堤治洪,水退了,这条苏堤就成了城中的一条大道保留至今。

在徐州黄河古道边,还有一处“下洪”的地方,传说为了退去洪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在此投水镇退洪水。

在徐州当了一年又11个月知州的苏东坡,近千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着他的勤政爱民。

在徐州的饭店,也有一道特色菜,叫“东坡肉”,传说是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送来的猪肉都堆成了小山,苏东坡不得已将肉全部腌制,“回赠”给百姓,徐州的东坡肉又叫“回赠肉”。

大家请往这边看,在我们右边的这座塔,叫苏公塔,是为纪念苏轼而建的。

云龙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相映生辉。

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为东湖和西湖,环湖路依山顺堤,宽阔平坦,绿柳如茵,锁绕一湖碧水。

湖上景景相望,星罗棋布,各有千秋。

我想大家游览完云龙湖,会自然的发出这样的赞叹“堤边尽是垂杨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在湖西岸,那座形若长鲸击水,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宫“水上世界”。

再往前走就是滨湖公园了,它是一座集观光、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乐园。

它的长度为4038米,宽140米,总绿化面积达80%以上。

这里将动与静、自然天成与人工雕凿、园林绿地与欧式建筑巧妙的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风格迥异的审美享受。

下面就请大家下车自由参观,半小时后我们将在东门集合。

【篇二:徐州各景点现场导游词】云龙湖景区云龙湖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徐州市西南奎河上游,属淮河流域,奎睢河系,东依云龙山,西连韩山,距离徐州市中心仅3公里。

景区面积达11.4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云龙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配套齐全的旅游、餐饮、娱乐及住宿设施,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小南湖,是云龙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位于云龙湖南岸,其水全部来自云龙湖,两者之水从桥下相通,但两湖之间又被一条道路和绿化带隔开,所以又可单称小南湖。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1077年),这里是一片低洼的“石沟”。

他多次考察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湖已成形,惟缺水源。

如能引上游丁塘(今汉王镇内)之水注入石沟,则此湖可与西湖媲美,彭城亦俨若杭州也。

可惜他在徐任职时间太短,未能如愿。

直到1958年才开始开挖、1960年注水成湖,并命名云龙湖。

水域面积5.8平方公里,与西湖水域面积不相上下。

1995年12月,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姐妹湖,终于圆了苏轼千年美梦。

但云龙湖南部仍有一大片洼地。

市政府决定,将云龙湖继续向南拓展,为打造徐州山水园林城市,新建一个小南湖景区。

规划面积1.6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962平方公里。

2004动工,2007年10月竣工。

景区的主体格调是“蓝天、绿地、碧水”,并将豪放的苏轼文化与秀丽的生态文化融为一体,故有苏公岛、荷花岛等建筑。

小南湖,从面积上来看,确实小,水面面积才0.96平方公里。

但小南湖很有韵味,湖中有岛,岛上亭台楼榭散布其中,竹林飒飒,小径通幽,散发着浓郁的“江南园林”韵味。

四座形态各异的小桥,为小南湖景区增添了几分飘逸俊朗,更成点睛之笔。

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湖中景点,则让小南湖显得小巧而不失厚重。

小南湖的水温柔秀美小南湖景区布局呈“w”上有一横的形状。

一横为湖南路,“w”中间的空白部位为小南湖的水面,景区内有一池二岛、三轩五园。

其中一池:即小南湖水面通过两座长桥与主湖相通,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片有园林建筑的幽静池塘;二岛:指从湖南路、湖南岸的南北两个方向伸向湖中的岛,两岛相望,水面相连,岛与岸之间以景观桥相连,造成小南湖多变的地形,也使每一条陆地、水面的游览线路都有移步换景的效果;三轩五园:指这里的园林古典式建筑,有亭、园、院、榭、台、轩、阁以及桥、堤等。

整个小南湖景区水面精巧、环湖布景,以“江南园林”特色的会馆艺苑、水乡人家、小桥流水、名苑流香、荷塘鱼藕为主体景观,形成“静湖幽园”的中国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观特色。

来到小南湖,最先吸引你的当然是一池碧水,它静静的、柔柔的,到处透着一种江南小家碧玉的温婉和秀美。

最美的时候是黄昏时分,夕阳下,它的脸颊有时泛着娇媚的潮红,有时像块透明的润玉,几条悠闲的游船从桥下驶过,衬着黛色的远山,所谓的“如诗如画”,也只能是这样的景致了。

小南湖的小桥各具风情如果把小南湖比作柔媚多情的眼波,那么湖上的桥则像一弯弯各具风情的眉。

整个小南湖景区,共有四座桥。

四座桥,跨度不同,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都有一段精彩的典故。

龙华桥横跨湖南路西端,如长龙卧波,因珠山即将建龙华寺,桥因寺而得名。

双影四亭的云汇桥建于湖南路中段位置,与云龙湖、云龙山相汇。

双桥相接,看上去如久别重逢的好友相拥相抱。

位于小南湖鸣鹤洲东的马鞍桥名叫解忧桥。

这个桥的名字源于西汉时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刘戊之女刘解忧,作为汉家公主和亲远嫁乌孙国,为国家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献出自己的青春,为此人们用解忧公主命名此桥以表示对她的纪念。

百米画廊的泛月桥为廊桥,位于南湖中部,东连鸣鹤洲,西接苏公岛,形如画船、弯月。

站在泛月桥上,整个小南湖风景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

此外,这座桥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长廊顶上绘制的精美图画。

长80米的长廊上共绘制了17幅画。

沿着长廊从东向西依次为徐州的旧八景黄楼玩月、阳春观荷、戏马秋风、奎山塔影、石狗湖花、佛寺钟声、放鹤春晓、云龙山色,中间一幅为南湖景观,向西依次为新八景湖光山色、彭祖福寿、汉楚王陵、森林公园、龟山汉墓、古彭民居、遗珍博物、汉皇故里。

四座桥贯通南北湖面,彼此隔水相望,一桥一景,各具特色,同整个景区的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观和谐呼应。

观赏小南湖全景有三个好地点一是鹤鸣阁,位于鸣鹤洲的中心和制高点,同时也是全景区的景观控制点和视线焦点。

通过广场和台阶的设置,将“鹤鸣阁”与“九皋苑”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联想起鹤鸣放飞之情,与云龙山上的东坡遗迹“放鹤亭”遥相呼应。

二是泛月桥。

站在泛月桥上,东西是鸣鹤洲和苏公岛两个小岛,岛上景观错落有致,南北为小南湖水面,风吹浪涌,波光粼粼。

三是南湖水榭,位于苏公岛西临水之地,是小南湖景区的一所标志性建筑。

这里视野开阔,举目环山临水,长桥卧波,云飞鸟悦,水天一色,云龙风景新秀小南湖景观的俊美尽收眼底。

到小南湖去玩,你可以沿着这样的路线从小南湖东入口的广场进入。

广场在小南湖东南,紧邻中山路延长段,是小南湖主要入口之一。

在这里停留一下,驻足北望,以市区和凤凰山、珠山为背景,小南湖东半部尽在画中。

从广场经过解忧桥进入鸣鹤洲。

鸣鹤洲和苏公岛是小南湖中的两个小岛,中间由泛月桥相连。

鸣鹤洲上从南向北分别有九皋苑、鹤鸣阁、明月轩;苏公岛上从东向西分别有东坡足迹、东坡文苑和南湖水榭。

沿着这样的线路一路逛过去,可以把小南湖上的景点看个遍,还可以经过3个能观赏到小南湖全景的好地点。

楚王陵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狮子山楚王陵。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它主要是以汉文化的发达而著名。

“两汉文化看徐州”充分说明了徐州的汉文化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徐州出土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汉墓群。

狮子山楚王陵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

这座汉墓是考古工作者在94年底至95年初发掘的。

据考证墓主人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

这座王陵的出土,对我们考察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地理、封域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汉代人民所创造的这一段历史风情吧。

各位游客,这座墓葬总长117米,总面积851平方米,是徐州目前已经出土的汉墓群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它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和主墓室四个部分组成。

现在我们来到了外墓道的扩展处。

这一部分没有做完,各位可以看到这里残石林立,这种情况在古代墓葬中非常少见,一般的墓葬凡是在入口处都修凿得很平整。

大家请看这些工具,当时工匠们就是用它们来打凿陵墓的。

再看这些石头本来是准备做塞石用的,已经凿出了雏形,但因墓主人死得突然,没有来得及完工。

这给了我们一个暗示:这座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在一种不正常情况下突然死亡的。

等看到后殿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他具体的死因。

从这里望过去,最能感受到这座墓葬雄伟宏大的气势。

这就是外墓道的主体部分。

两侧的墙壁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这一段的平均深度达14米,差不多有五层楼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