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答案】(1)①强调人要有仁心(“不忍之心”“恻隐之心”)的重要性,行为应遵从仁心。

②将君子的行为和宰我对比,希望弟子理解“心安”的正确内涵。

(2)①宰我的看法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②子路因亲人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③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观过,可以知是否仁。

【解析】【分析】(1)“女安”意思是“你心安”,第一处,“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第二处,“女安,则为之。

”第三处,“今女安,则为之!”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

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

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

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孔子如此强调“女安”,是告诫弟子,人要有仁信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应遵从仁心。

孔子将君子的行为与宰我对比,希望弟子能理解“心安”的正确含意。

(2)孔子认为仁心是人所必备的,人在思想上要具备仁爱之心,其行为要符合仁心。

宰我认为服丧期三年太长,一年就够了,这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子路因姐姐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宰我和子路在仁德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故答案为:⑴①强调人要有仁心(“不忍之心”“恻隐之心”)的重要性,行为应遵从仁心。

②将君子的行为和宰我对比,希望弟子理解“心安”的正确内涵。

⑵①宰我的看法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②子路因亲人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③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观过,可以知是否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附参考译文】①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

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

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

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②子路的姐姐去逝了,已经过了服丧的时间,但是子路仍然穿着丧服不肯去除。

子路说:“我非常不幸,缺少兄弟,现在姐姐去逝了,不忍心除去丧服。

”所以说: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③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

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

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

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

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

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

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

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

百姓甚悦。

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

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

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忧。

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

”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

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

寻给班剑二十人。

年四十九,薨。

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

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

九命之礼,宜备其制。

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

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

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 薨,死。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

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

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

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

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

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

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答案】(1)C(2)B(3)A(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解析】【分析】(1)句子意思是: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

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 项;“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赕,钱财;伐,讨伐;及,影响到;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

②期月,一个月;有成,有成效;旬日,十天;致治,治理好;休,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