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4)湖南菜系,腊味合蒸,冰糖湘莲。

(5)安徽菜系,无为鸡。

4、“津门三绝”:“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狗不理包子”5、肉制品有蒙古族的“风干肉”,彝族的“坨坨肉”,纳西族的“琵琶肉”,苗族的“酸鱼”6、绿茶,“清汤绿叶,色泽光,清香芬芳,味爽鲜醇,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7、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等。

8、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9、黄茶,君山银针。

10、青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11、(1)藏族的“酥油茶”(2)蒙古族的“奶茶”(3)回族的盖碗茶(4)苗族的“八宝油茶”12、民间常用的是按商业习惯来划分,有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酒和配制酒。

13、(1)酱香型又称茅香型,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

(2)浓香型也叫酱香型,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四川宜宾五粮液。

(3)清香型也叫汾香型,山西汾酒。

(4)米香型又称蜜香型,桂林三花酒。

14、彝族,转转酒。

土家族,咂酒。

羌族,蒸蒸酒。

15、赫哲族的重要标志是鱼皮衣。

16、“风水术”理想的基址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17、“一颗印”流行于云南等地,主要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大都为三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也是大门所在的地方。

18、客家土楼,现主要在福建永定、龙岩的客家民居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

19、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分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有代表性。

20、侗族木楼,“干栏式”建筑。

苗族的吊脚楼。

彝族的土掌房。

藏族的碉房。

羌族的碉楼。

侗族,鼓楼和风雨桥。

黎族的船型屋。

21、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纤道,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是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22、石桥主要三种形式,即蹬步、梁桥和拱桥。

23、陆路交通习俗:(1)折柳送行(2)接风洗尘24、1、产前的求子习俗。

2、孕期的习俗。

3、临产习俗。

4、诞生后的习俗:(1)坐月(2)命名(3)三朝(4)满月(5)百日(6)周岁25、节日的分类(1)传统民间节日(2)现代节日(3)外来民俗节日(4)新兴节日(5)伟人的诞辰、忌日和国际组织规定的活动26、玉雕,主要产于新疆和田、河南南阳、辽宁岫岩三、简答题1、民俗的特征及社会功能答:(1)民俗的特征1)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2)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3)民俗的传承性和播布性4)民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5)民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民俗的社会功能:1)历史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4)规范功能5)凝聚功能6)审美功能2、民俗旅游资源的作用答:(1)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民俗旅游资源充实和丰富了旅游资源。

(3)民俗旅游资源可以提高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3、中国茶文化的意蕴答:茶,之所以具有文化内涵,首先在于国人把茶看做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

其次,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兴,一种“生活艺术”,为人民的生活增色不少。

此外,由茶带来的许多风流佳话,更丰富了茶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使品茶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即“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4、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2、自然存在性3、丰厚的文化内涵。

5、婚礼的模式答:1)纳彩,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便备礼物去女方家求婚。

2)问名,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目的为占卜凶吉,以备合婚仪式。

3)纳吉,问名后把占卜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即“订盟”,现代称“订婚”。

4)纳征,“订盟”后男方派媒人和押礼人将聘礼送往女家的仪式,俗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这项仪式是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5)请期,即选择结婚日期,并征求女方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定日子”。

6)亲迎,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这项仪礼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形式。

6、如何理解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答:(1)节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节日期间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3)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观念异于平日。

四、论述题1、民俗与旅游答:1)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2)民俗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3)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4)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5)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答:1)中国人讲吃,不仅是解渴充饥,还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使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中华民族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2)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它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只有“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符合时代风尚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的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答;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志4、民间信仰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答:作为旅游资源的民间信仰是大量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其之所以成为旅游资源,有着众多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历史上说,民间信仰大多源于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种种无法实现的梦想和希望寄托于各种原始信仰对象,如日月星辰、...... 2)现实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制度的转轨引起的思想多元化,客观上促进了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其次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各种信仰,......5、民俗商品答:1.开发形式多样......。

2.以纪念性为开发侧重点......。

3.以创新为主流......。

6.“南宁,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这是南宁举办国际民歌节以来最响亮的口号。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艺术节期间,国内著名艺术家、歌手以及国外民间艺术家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节目演出。

与民歌节同时举办的还有时装大赛、壮族节日联欢、全国少数民族孔雀类声乐大赛,旅游美食节,广西山歌擂台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历届艺术节举办以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赞誉,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