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览馆陈列讲解艺术

展览馆陈列讲解艺术

展览馆陈列与讲解艺术初探
摘要:展览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陈列展览对参观者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讲解使观众在接受信息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

衡量一个馆水平的高低首先是看陈列内容,其次便是讲解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关键词:陈列讲解关系
展览馆是展览陈列的公共建筑,按照展览内容分综合性展览馆和专题性展览馆两类。

笔者所在的东莞展览馆是一座集宣传、教育、咨询、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场馆,开馆以来,已经成为全面推荐东莞的窗口、市情教育的学校和高品味的文化休闲场所,本文就陈列与讲解两方面内容,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展览馆陈列艺术的基本要求
陈列工作是展览中的首要工作,是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

陈列不是展品的简单堆砌,并非越多越好,它需要陈列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方面的多样性。

1、陈列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展览馆陈列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形式的内容就不成其为内容,没有内容也就没有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要根据陈列主题、内容和特定的陈列空间,运用形象思维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补充,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可视的直观形象。

比如东莞展览馆,在表现东莞从农业县发展成为
it大市处,就运用到了幻影成像技术,用科技手段反映出这段发展变迁的历史,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平白无味的表述转化为可视的直观形象了,这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2、陈列中分清主要与次要
展出的展品应分主次,不能一律对待。

根据展览所需要的效果,通过不同形式、角度的安排,达到主要展品与次要展品相区分的陈列效果,帮助观众加强对陈列内容的理解。

使观众能有一个参观主次的区分,把握好参观重点,重点多花时间细细品味,次要的展品就根据时间来进行有选择地参观。

3、突出展品在陈列中的重要作用
好的陈列能使参展者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陈列中需要选取能确切揭示展览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表现力强、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展品以作展览,这对于拉近展览与参观者的距离起到良好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城市东莞,因制造业闻名于世,因此在展览馆中,陈列了一批精致的、具有地方代表特色的制造业产品,这对于加快观众了解陈列目的和展览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展览馆讲解工作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对于展览馆而言,软实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展览的讲解,它是一门非常值得研究的学科。

1、讲解的重要作用
陈列展览表达了展览所要叙述的中心思想或是关键概念,讲稿就是最能直接突出这个主题的工具。

相同的展览与展品,由不同的讲解员使用不同的讲解稿来解说,带给观众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说明讲解在展览中能起到点睛的重要作用。

一场高水平的讲解能够帮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最多的知识,少走弯路,是提高参观效率与质量的必要手段。

2、因人施讲是对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作为讲解员,不仅要有播音员的播音技巧,还要有专家的知识和演员的气质,不仅要是一个多面手,还应是个百事通。

来展览馆参观的人数不同、层次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他们对在展览馆获取知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讲解员应充分了解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分析游客的参观心态,观察游客的面部表情,了解游客的兴趣爱好、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重点,抓住游客的兴趣点,随机应变,因人施讲。

一场生动感人的讲解,要求讲解员要以观众为核心,不光要熟悉与陈列内容有关的历史和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陈列思想、展出内容,抓住讲解重点、讲解对象和讲解方法,做到有例证、有分析、有说服力,帮助参观者更好的理解展览主题,使参观者产生共鸣。

3、讲解工作要追求“三贴近”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三贴近”原则。

讲解工作也应该追求“三贴近”,即讲解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促使讲解员的讲解水平更要向前迈进。

我们一直遵行展览未变,讲解先变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学科、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信息以及新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在讲解过程中,应更加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除了阐述展览主题思想以外,要更多地联系到实际,介绍一些与观众生活相关的内容和展品,做好宣传推荐东莞的任务。

而又因为讲解员这个岗位的特殊性质,我们在做好讲解工作的同时,还应在对外宣传、联络、公关、公益活动等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其作用。

三、陈列与讲解的关系
众所周知,展览馆都会配备讲解员,对观众进行导览和宣讲,否则这种陈列除了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以外,没有几个人能够完全理解其展览的精髓和艺术的珍贵。

比如东莞展览馆,它作为东莞的城市博物馆,从历史、经济、城市、文化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东莞的文明发展大观。

观众进馆后如果没有讲解员的导览,就无法让这些栩栩如生的场景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让观众真正的理解到这些场景背后的含义。

有些观众还会摸不着头脑,只是风风火火地游览了一圈,拍了些照片留念。

对于观众而言,他进馆参观没有系统地学习到新的知识;而对于展览馆来讲,同样是没有充分发挥其市情教育学校的基本任务,双方都可以说本次游览是不完美
的,可见两者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陈列和讲解之间有以下四个关系:
1、陈列是讲解的基础
陈列与讲解之间的关系就像水和鱼,相互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展览陈列,讲解员水平再高观众也会觉得她是个背书的学生,而没有讲解员的解说,展览陈列又会显得太过空洞。

现代化的展览场馆,都会配有文字说明,但由于不同的参观者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兴趣爱好都会有所区别,所以,展板上的文字说明根本满足不了所有观众的需求,唯一能调和这对矛盾的便是解说,而解说又是在陈列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再创造,因此,做好前期的陈列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做好展览和做好讲解工作的前提。

只有好的展览加上优秀的讲解员,能帮助观众建立对展览及展品更多维的理解,对提高观众的参观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讲解为陈列增添了价值
陈列工作水平的高低,与讲解员的技能技巧是相互制约的。

只有科学的陈列,配上高水平的讲解才能达到展览的主要宣传教育目的。

在东莞展览馆经济篇陈列着一个莞产小巧的德生收音机,它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却是2008年512地震期间灾民的宝贝,当时,德生共向灾区捐赠了近万台这种具有手摇发电和应急照明功能的
便携式收音机,它手摇一分钟,即可使用半小时,能够帮助受困者
尽快取得外界的最新信息并通过其照明功能尽早逃生。

如果没有了讲解员生动的阐述,观众根本无法了解到这台收音机背后的故事,而通过讲述,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它的功能特色,而且延伸了其作为收音机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表现出东莞企业家爱家爱国的情怀。

可以说,生动的讲解,为陈列和展品增添了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出的不仅是展品的自身价值,还延伸了它的社会价值,为观众增添了观看展览的兴趣。

3、讲解丰富了展品的信息
讲解可以使参观者对展品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讲解词是许多专家对展览及展品长时间的研究整理总结出来的,不是参观者能在短时间内靠走马观花便能发现的,讲解正是给了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丰富了陈列和展品的信息,而不是低水平的观看。

众所周知,蕃薯是大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粗粮之一,但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第一块蕃薯地诞生在东莞呢?在东莞展览馆历史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陈列了这段内容。

但是,一处不起眼的展板和展品,是不容易吸引观众眼球的,这时,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述,就是丰富展品信息的利器,通过讲述,观众才会进一步了解到是明代的东莞虎门人陈益从越南引进蕃薯种,种下了全国第一块蕃薯地,后来,还留传着“吃薯不忘东莞人”的美誉。

由此可见,展品的信息不仅要靠文字来说明,更需要有讲解的辅助,才能让观众对问题理解透彻,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讲解为观众与展馆架起了桥梁
好的展览配上好的讲解员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是一种美的享受。

讲解又是展览与观众间的一条纽带,使展览与观众的心建立链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比如东莞展览馆,这里是全面展示东莞的窗口,能够让观众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面了解东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通过什么来让展览贯穿到观众的脑海里呢?唯有讲解员,才能给观众带来尽善尽美的游览,通过讲解员这根纽带,让观众感觉到不仅讲解员在说话,展览也在说话,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四、小结
展览馆的工作是严谨、系统、多学相结合的,其中陈列与讲解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关系。

陈列内容的好坏和讲解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展览馆的价值所在。

有价值的陈列配上高素质的讲解员才能起到对观众进行宣传教育和与观众交流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做好陈列展览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讲解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展览馆打造成东莞地方史的殿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