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龙岩市新罗区兴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2、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3、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4、现行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安全规则及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5、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条例、政策及当地的乡规民约;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位于福建省市县境内,属福建省。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村,起点桩号K0+0.000,路线向,终点桩号K10+10.000,路线总长 Km。
K + ~K + 路基段全长 km,路基分左右两幅,主线路基全宽 m,该段土方路基分项工程数量为挖土石方 m³,挖除非适用材料(含淤泥)m³,其中挖土方 m³,挖石方 m³,利用方填方 m³。
K + ~K + 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主要工程数量如下:K + ~K + 土工格栅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m2m2m2m2m2m2m2三、施工组织(一)、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50-1-5竣工日期:2050-10-30(二)、机械设备、劳动力及现场管理人员情况主要人员、施工机械配备根据施工总体安排,本土工格栅工程需配备的主要材料、人员及施工机械配备等详见《施工主要人员报验单》、《进场设备/构配件报验单》。
四、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运料、放样)→开挖台阶或基底处理(清净)→土工格栅铺设(铺设方法、搭接宽度)→填土(方法、粒径)→翻卷格栅→下层格栅铺筑。
2、施工方法:(1)、铺设土工格栅前,需清除开挖面浮土,整平开挖面后碾压,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施工保持连续性,不出现扭曲、折皱、重叠,注意绷紧格栅使其受力,用人工拉紧,使其均匀、平整、紧贴下承面,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
土工格栅上、下侧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规定的路床、路堤范围的粒径要求,在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
(2)、原地面开挖台阶后,应视坡面情况酌情设置碎石渗沟,渗沟尺寸视渗水量的大小确定。
开挖台阶宽度土质不宜小于2.5m,岩质不宜小于2.0m(若倾斜的基岩面为不易风化岩层时,也可将表层爆成不拘形式的粗糙面后,再在地基码砌成2m宽的台阶,然后在其上进行填筑),并向内侧倾斜4%,应确保台阶面的坚实和不积水,开挖后应及时铺设土工格栅。
(3)、台阶开挖自下而上进行,先挖两阶后及时填筑一阶,再挖一阶填筑一阶,按规范严格控制压实度和填筑速率。
(4)、存放和铺设土工格栅时,避免曝晒和长时间暴露,以免性能劣化。
(5)、土工格栅铺设时,长孔方向和线路横断面方向一致,土工格栅要拉直拉平。
格栅端头按设计处理。
(6)、为了提高路基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开挖台阶内铺设土工格栅,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2.0~2.5米。
(7)、土工格栅采用聚乙烯单向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50KN/m,极限伸长率≤12%,最小碳黑含量不得小于2%。
(8)、土工格栅应铺设平整,不得有褶皱,格栅铺设后用U形钢钉定位,间距为1.5m,U形钉用Φ8钢筋制作。
土工格栅在横断面方向不得搭接绑扎接长,而相邻幅之间的土工格栅搭接宽度为15cm;土工格栅固定端(即台阶位置)应回折2.0m锚固。
(9)、铺设土工格栅后,应用符合要求的土进行填筑,每层松铺不超过30cm;每层填土均应检查压实度,以达到路基要求的压实标准。
(10)、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进行填筑。
填筑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
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成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1m。
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行走,只容许沿路堤方向行驶。
土工格栅上、下侧及距土工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
五、依据的技术规范以及本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㈠、依据的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3、漳州漳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漳州漳永高速公路公路路基土建工程项目专用本》。
㈡、本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1、土工格栅质量项次检验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每200m检查4处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2%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2%4 锚固长度(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2%六、文明施工1、健全管理制度:项目部根据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制定各部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经济责任制度、文明生产个人岗位责任制、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则布告,并加强检查监督,做到人人严格遵守所制定的文明规章制度。
2、合理布置场地:在场地布置中要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布置场地,工地施工期间的钢筋、水泥、木材、砂石料、弃碴、机械停置场、机械修理场、油库、火工库、供水管路、供电线路、生产车间、住宿办公生活区等在空间上进行科学的合理布置,除弃碴场外,所有场地、汽车便道进行全部硬化处理,实现人与物,人与现场,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材料、机械、弃碴等要有规则地整齐堆放,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现文明施工水平。
3、对进场施工的队伍签订文明施工、保护地下管线协议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与责任性。
4、现场布设“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组织网络牌、安全纪律牌、文明施工管理牌、防火须知牌及生产平面图。
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则布置等用黑板、挂板或写后张贴在各施工场地的墙上公布,展示清楚。
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名称,安排质量目标,文明施工目标,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5、现场布局合理,材料、物品、机具、砂、石料堆放符合要求。
6、施工内业资料齐全、整洁、数据可靠,办公室内按要求布置各类图表,及时反映现场状况及工程进度状况。
7、创建美好环境。
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
8、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统一搬运至指定地点废弃。
七、质保、安保体系及质保、安保措施(一)技术保证措施建立技术工作保证体系。
建立以指挥长为中心,总工程师对技术全面负责的技术管理体系,使技术工作做到组织落实。
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
明确总工程师和每位技术员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并予以公布,每个技术人员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岗位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技术人员晋级、定职等考核标准。
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为保证技术工作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放样复核制度、材料验收制度、隐蔽工程签证制度、工程技术档案制度、技术人员值班制度),并且要坚决执行。
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作业,对关键部位特别是专业工种坚持持证上岗。
坚决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及其它各项技术规定与要求。
(二)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项目部成立以指挥长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项目部设技术质量部,配备专业质检工程师;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部工程师任副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项目经理部设质安部、检测室、配备质检工程师,施工队和工班设兼职质检员,项目部配备满足要求的质检仪器和设备。
(2)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实行分项与工序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标准明确,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3)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逐级、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
(4)健全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见工程质量检验流程图)。
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5)加强与科研工作的协调,加大监控力度,加强施工技术指导、积极开发科研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配足各专业技术、质量、测试人员、定岗定责。
认真做好设计图纸会审与现场核对工作,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则要求进行施工。
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检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在一些重点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专人负责,对关键性的重点工艺开展T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突出工程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6)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所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终身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使各级指挥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确保工程质量。
(7)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①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
交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清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
②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和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
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
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③认真贯彻执行技术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④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每月进行“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的评比。
⑤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混合材料使用按设计规定的配合进行。
⑥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原材料采购需按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贯标要求对业主指定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同时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确认达标后方可接纳使用,杜绝源渠道混杂导致材质失控。
⑦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各种检测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