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海口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名:**学号:0120所在学院:传媒学院专业班级:10级新闻系一班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视访谈节目类2014年 4 月23 日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它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签名:日期:年月日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化——民众社会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人们的心理影响着主体的现实行为,而众多类似个人心理的聚合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并对社会产生长远影响。

我们就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为例,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电视媒介,试图分析当下电视访谈类节目中,高端电视访谈节目所扮演的传播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受众的心理影响。

从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访谈,心理影响,杨澜访谈录英文题目Abstract::Our country is in full transition,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re is also another deeper transformation - Soci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impact on people's reality actors, and many similar aggreg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becomes a psychological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tudy of the TV talk show for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o "Interview with Yang Lan" for example,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television media, trying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current spread of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s, and high-end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 that may play roles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audience.Key Words: Television interview, psychological effect,Interview with Yang Lan目录1、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致谢…………………………………………………………………………………引言当前,访谈类节目的快速发展和种类的不断更新,使我国的电视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

访谈类节目的信息传播更具有真实性,传递的速度也更加快捷。

它改变了以往电视制作中的单向传输的类型,成为一种新式的双向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电视受众的积极参与也调动了制作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电视事业不断大踏步向前迈进。

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访谈类节目概念的界定电视访谈类节目最早在美国出现,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类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逐渐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成为众多电视节目中倍受欢迎的节目。

关于电视访谈类节目,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电视讨论”的条目中有这样的描述:“新闻人物或有关专家、学者等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实况录像节目形式。

参加讨论者由电视台邀请、组织,讨论活动大都由节目主持人主持,一般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某个社会问题或国内外形势,发表看法,交流意见。

或原样播出,或剪辑后播出。

题材、内容比较广泛。

适用于新闻性和教育性节目,并可设专门栏目。

”这里所说的电视讨论,等同于我们访谈类节目的雏形。

1从传播学角度来讲,谈话是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是典型的口头传播形式。

国外的访谈类节目大多数被安排在黄金时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满足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的访谈类①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252 页。

节目多是以教育性为主,关注百姓生活,跟随社会热点,起到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但同时也正是由于我国的访谈类节目过于关注热点,随着潮流走,主持人的风格难以形成,话题的进一步发掘、深入还有待于探讨。

访谈类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电视访谈类节目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引入到了中国。

早年采用现场直播方式的访谈类节目是上海的《东方直播室》,邀请一些嘉宾和现场观众,就某一种事件、现象、或者话题,展开讨论。

从1996年的《实话实说》的热播,到今天访谈类节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各大电视媒体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访谈节目。

出现了一些知名的访谈类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咏乐汇》、《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均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节目形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杨澜访谈录》是我国当下最富有影响力的访谈类节目。

2、《杨澜访谈录》对观众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是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于2001年创办并亲自主持,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

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与他们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经过制作团队的不懈努力,节目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访谈类节目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相继出现。

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共同发展,为访谈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三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各界人士坐在一起,展开文化讨论。

访谈类节目的相继开播,使人们很自然的把它看作是一种交流平台,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以人际传播的方式介入整个传播过程,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人际传播的最优化。

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感情、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神情自然、亲切随和、落落大方,与现场的嘉宾及观众作真诚的交流,在媒介和受众之间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人际交流情境,使大众传播摆脱了媒介机器的冷漠与单调,缩短了荧屏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最大程度地拆除了电视与受众之间的藩篱与壁垒。

无论在观念意识上和情感态度上,还是在传播视点和传播手法的表达上,开放型的电视传播都打破了以往“我传你受”的单向关系,使传播者与受众保持一种平和对等交流的状态,进一步引入了人际传播机制,使得互动性增强,亲和力显现,最终提高了电视文化传播效力。

电视访谈节目正是构建了这样一个公共的大众话语空间,让普通人在电视荧屏上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谈论真实生活的体验,倾诉生活中隐秘的部分,从中获得一种心理慰藉和精神宣泄。

电视媒介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说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的公共大厦,一个谈话的场所,具有社会公共空间的性质,提供了可以发展谈话节目的大众话语空间,在培养观众的话语习惯,给予社会一种良性推动上具有其他节目形态所不及的作用。

杨澜对文化、娱乐类人物更关注,《杨澜访谈录》也是有所保留的,并不是所有的公众人物都能走进《杨澜访谈录》。

杨澜说:“我的标准是他所做的事情和他所提出的观念是要有创建的。

比如说明星有很多很多了,你如果都去做明星,你就做成《艺术人生》了,显然我的节目不是《艺术人生》,我的节目也不完全是以讲故事为主,比如鲁豫可能是《说出你的故事》,她关注着一个公众人物或者是普通老百姓。

而《杨澜访谈录》比较关注内心的历程和思想性。

所以我无论是采访田壮壮、贾樟柯、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这些导演,我就很少会去问他这部电影怎么拍?很少会问他完全是个人故事方面的。

我很想关心为什么你的电影一直很有一种愤怒感呢?是什么东西给你这种压抑感了?比如贾樟柯这种游走于边缘,虽然有一种独立的成就和自尊,但是它给你的孤独是不是能够承受?所以我比较关注精神层面的。

”访谈类节目的大批涌现对受众的心理影响电视谈话节目除了体现一种对平民化的文化追求,也深刻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人文关怀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不仅要求人们关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关注社会的变迁,更要关注人的社会行为,关注支配这些行为的人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与尊严。

如《实话实说》、《往事》、《聊天》、《讲述》、《荧屏连着你和我》、《天下父母》等注重普通人的生活,极力挖掘普通人身上的不寻常故事,讴歌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努力追求平民视角和纪录风格。

节目将平民百姓请进直播室,让昔日隔屏如隔山的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谈话、交流,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

电视谈话节目通过“谈话”的方式审视着世俗社会人们的悲欢离合,也在探究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电视的传播当中,他们带着自己的故事和困惑走进电视。

普通百姓不再是普通观众,而逐渐成为能够向大众传播的电视节目的主角。

电视谈话节目一方面满足“倾听”的需求,另一方面张扬“倾诉”的魅力,把关注的视点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