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反应公开课教案

离子反应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离子反应》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授课人:何倩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第四节课授课班级:高一(8)班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使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型)发生的条件;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1.2能力目标:
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课前疑问设置,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实质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能写出常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本课时要指导学生在电离的基础上分析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利用分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设计思路:
(1).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3).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前播放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课堂中适当使用FLSAH动画展示微观离子之间的变化,能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反应的过程与原理。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布置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探究作业,开放式的作业布置,不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增强了学生的课后自学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对化学知识的情感价值。

二、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