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日期:浅谈当前中学生不爱学的原因及对策韦州中学王金凤[内容摘要]中学生不爱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学学生的不爱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中学生不爱学情绪原因分析对策一、绪论中学生不爱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不爱学情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少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缺少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差;三是缺少自制力,缺乏有效指导;四是缺少自强精神,没有远大理想。

在不爱学习的原因上,大多数研究者把它归结为社会因素如读书无用论影响,校外游乐场所影响等;学校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单一、教师素质不高、学习负担过重等;家庭因素如家长教育不当、不良的家庭环境等。

故而研究者多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决中学生不爱学,厌学问题的策略,如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教育观念,修正学校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等等。

但这些只是企图通过改善客观外在的条件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①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不爱学习者心理上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也有研究者主张采用心理干预的办法来解决不爱学问题,其中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最为普遍,他们也仅仅是想着如何消除不爱学这一消极心理状态,而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在这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

我们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中学生的不爱学情绪。

二、学生不爱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面表现:1、丧失学习兴趣。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不好的。

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是活受罪,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但迫于形势和家长的要求,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无精打采,缺乏积极探索的意向,上学就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

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他们似懂非懂,下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有时干脆拿别人的抄一遍。

他们最头痛的事就是考试。

因为每次考试都会在心灵上蒙一层抹不掉的阴影。

他们烦闷、苦恼,有时又无所事事。

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不是读书升学的材料,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早日得到解脱。

2、根本不学习。

这部分学生终日浑浑噩噩,虽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但实际上是为了消磨时光。

他们的兴趣在于玩耍、逛街、打游戏机、看录像,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课堂上老师讲课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去弄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无关的事。

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有的辍学流失,也有的被社会上的坏人拉拢利诱,走上犯罪的道路。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他们出现的“不爱学”现象,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所以,纠正和克服学生的“不爱学”现象,这已是一项迫在眉睫,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为此,我们应关注他们这种心理行为的形成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

3、学习动力不足。

在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头脑清醒,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习不错的学生;也有学习能跟上进度,但时常担心自己的考试名次后移的中等学生;还有学习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学业稍差的学生。

面对学校中激烈的竞争,他们普遍的内心感受是,学习没意思,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学,可学着又觉没劲。

三、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一)学生不爱学习形成的自身因素1、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不爱学心理。

声音:“读书太无聊了,闷死了。

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再说,我的基础又这么差,考试不及格,反正都读不好,还是放弃算了!干脆不来读了!…….”原因分析: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又听出了学生学业不良是导致不爱学习的主观因素我们始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等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接着他们就会放弃理想和信念,放弃学习。

这也是不爱学习心理中最主要的个体因素。

而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目标,他们就会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又为什么要学,进而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本来就不够扎实的学习基础,他们学的越来越力不从心,渐渐的,他们的信心越来越少,动力越来越小,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最后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最终掉入了“不爱学心理”的深渊。

2、心理负担过重,产生不爱学心理。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感觉现在的心理负担很大,来自多个方面。

作业、家长、老师都只能算是一方面,一想到自己的将来心里压力更大,总不能靠父母过一辈子吧。

老师的谆谆教诲经常,家长的殷切希望和辛勤的付出更使我们的良心感到愧疚,自己深知只有成绩才是对它们最好的回报,这就是我埋头苦学的动力,一想到这些我就无怨无悔了,就算是为了每一个关心我的人也值得!明年我就要参加中考,时间不多了,父母已经限制了我上网的项目和时间,我感觉心里压力更大了!跟着升学与择业竞争的加剧,中学生进修与成长的压力日益加重。

为取患上更好的成绩,他们往往自发或被动地压缩睡眠时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睡眠问题。

而“熬夜做作业”已经是中学生的“专利”了。

睡眠不足影响心理健康(二)学生不爱学习形成的客观因素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声音:“读书有什么用?!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初中都没有毕业,还不是很会赚钱?所以,读不读书没关系,只要会赚钱就好,我才不要读书呢,这么累!”原因分析: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听出了社会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对我们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时刻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诱使有些同学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

另外,无形的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严重。

随着电脑的普及,相对“清净”的校园现在已不再封闭,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对于我们同学来说,似乎有着无边的魔力。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于是,很多同学都在课堂上畅想他们的虚拟世界,边听课,边畅想他们的“三国”,畅想他们的QQ ,于是便有人甚至不惜逃课外出上网过瘾,有人为了上网而偷窃……2、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声音:“读书,读书,读书!天天都是读书,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太累了,不来读了!”;“我爸爸说了读不读书没有关系,只要会赚钱就好!所以,我干嘛要读书呢?反正我爸爸,妈妈又不管我读书。

读书?我不是自己找罪受吗?!……”原因分析:这两个声音,让我们听出了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学习心理的影响。

纵观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至上”“望子成龙”型的。

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极高,期望很大。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次次名列前茅,于是就妄加剥夺孩子的自由时间,剥夺孩子的游戏权利。

让他们的学习永远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我们的许多孩子由于无法忍受学习的枯燥和繁重的压力而放弃了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

所谓“物极必反”,就是如此。

另一类则正好相反,是“无要求”“金钱至上”型的。

这些父母只关心自己赚钱,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时甚至在孩子面前贬低学习的价值,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慢慢的发生转变,从而放弃学习。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家庭现象,就是“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和学习的影响。

由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比较孤僻,心理又比较自卑,不太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心里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慢慢的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感,进而放弃了学习。

所以,家庭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心态很多来源于家庭。

3、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声音:“分数,分数,分数,什么都是分数。

学校和老师都只喜欢考试,就看分数,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我反正都考不好,不读了!…….”原因分析: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听出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追求一直是无止境的,这也使的教师不得不看重分数,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

而这种情况在某一程度上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让他们对学习总是战战兢兢。

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但由于“中考指挥棒”的效应还在,使得“重分,不重能力”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学校存在。

于是,有些同学对学习总是“患得患失”,每次考试都似乎处在“浪尖上”。

久而久之,部分同学由于受不了这种分数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学习。

一个只重分数的学校,会使得一批学生迎头赶上,却会使更多的同学掉下来,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四、解决不爱学习问题的一点对策1、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矫正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应先让他们认清一个事实: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对任何事情的兴趣也都是可以培养的。

只要勤奋努力,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有了成就感和愉悦感,也就有了兴趣,所以他们应该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2、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

如何育人?应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当这些优点被别人认可并赞扬时,他便会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他才能严于律己,勤奋学习。

试想,如果学生在教师眼中都一无是处,他还有什么动力推动他学习呢?教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真心地帮助他们,孜孜不倦地诱导他们走出阴影。

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

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不爱学习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

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不爱学习者的情心理。

3欣赏学生,让学生获得快乐的积极体验有一段这样描述不爱学习学生的话:“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先前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