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2019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整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组织行为学】2019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整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单选题1 领导权变理论模型:E=f(I,F,S)I代表领导者;F代表被领导者;S代表环境;例:“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

”这种观点是下述哪种理论的主要观点?(B)A.领导有效性理论B.权变领导理论C.途径——目标论D.领导生命周期论2 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仿与服从—模仿和认同他人的倾向,尤其是崇拜的人。

第二阶段:同化—比服从更近了一步,自觉接受,自愿服从。

第三阶段:内化—接受了新观点,并且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

3 个体的行为特征:主动性;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是主动的动机性;人的一切行为产生都是有动机的目的性;不但有动机而且有目的性,不是盲目的持久性;不达到目的不停止可塑性;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因而是可以转变的差异性;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例:在现实生活中,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得一个人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 C) A.目的性B.因果性C.自发性D.可变性例: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C)A.社会性B.系统性C.主动性D.管理性4 按照专业分工来划分的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5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注意没有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数据采集法例:了解人际关系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A)A.观察法B.社会测量法C.关系分析法D.参照测量法6 双因素理论:哪个是保健因素,哪个是激励因素?奖金属于激励因素;工资属于保健因素例:根据双因素理论,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属于(B)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积极因素D.消极因素例: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A)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维持因素D.满意因素7 冲突的处理:在遇到和公司重大利益关联的问题上应该用?竞争(强制)例: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B.回避策略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8 领导情境理论:当领导成熟度达到最高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参与式领导9 期望理论的三种形式:没有努力和奖励!!努力绩效关系;绩效奖励关系;奖励个人目标关系10 对工作和人都关注的领导行为类型:团队型管理判断题:1 人际知觉的选择性:根据自己的态度进行主动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想看到的东西。

2 正式群体包括利益群体和任务群体正式群体包括命令群体和任务群体。

3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过程是指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 过程性激励理论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所组成。

例:在下列激励理论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有(ABD)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期望理论D.ERG理论E.公平理论5 群体规范包括社会....群体规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6 社会知觉偏差,定型效应=刻板印象7 行为是人和外界环境的外显活动SOR反应√8 领导行为理论,团队式管理... 右上角五种领导行为模式1.1-1型贫乏式管理2.1-9型乡村俱乐部式管理3.9-1型任务式管理4.5-5型中间型管理5.9-9型团队式管理多选题1 体液气质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2 影响群体绩效因素:1 群体的规模和组成:组成(能力,人格,异质性)2 群体的资源和任务3 群体的行为规范4 群体的凝聚力3 个体心理特征影响个人行为决策风格:均衡性决策;冲动型决策;怠惰型决策;风险型决策;谨慎性决策4 管理者行为矫正的方法:1 正面强化2 处罚3 废止4 负面强化5 激励过程中包含的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名词解释1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对于人的行为的预测和领导能力,以便更加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 团队: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互相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3 从众行为: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会感觉到群体的压力。

有时候这种压力会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这种行为就叫做“顺从”或者“从众”。

4 人际知觉:又叫做社会知觉。

对人、对群体的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简答题1 ERG理论的含义及其规律:ERG理论是一种新的层次理论。

它把人类需要归纳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生存需要E 就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需要。

关系需要R就是人对于社交、人际关系和互信尊重的需要。

成长需要G就是人要求得提高和发展。

ERG理论的三个规律:1 “愿望加强规律”: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较少,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就越大。

2 “满足前进规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则该需要的重要性就越差,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就越大。

3 “受挫回归率”: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较低层次的需求渴望就越大。

2 决策的含义以及领导决策的原则: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领导决策的原则:1 信息健全原则:掌握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2 可行性原则:决策可以在现有的主观条件下顺利的实施。

3 系统分析原则:把决策对象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

4 对比择优原则: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趋利避害,选择最佳方案。

5 时效原则:领导决策的效力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期限。

6 集体决策原则:一方面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另一方面发挥参谋咨询机构作用。

3 群体决策冲突的解决方法:补充:群体冲突的概念是指组织目标冲突等一系列冲突。

群体决策冲突的解决方法:1 问题解决:通过群体面对面的会议来缓和紧张的关系。

2 超常目标:设立超常目标使得群体之间进行合作和协作。

3 资源的拓展:因为群体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源有限。

4 回避:回避冲突。

5 润滑:强调共同利益,否认差异。

6 妥协: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7 权威命令:管理者想法的沟通。

8 改变人的变量: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9 改变结构变量:改变组织的正式结构。

10 明确共同敌人:超常目标方法的消极方面。

4 组织结构的含义及其形式: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者形式,亦可成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

组织结构的形式:1 传统组织结构形式:1 职能式组织结构:组织从上至下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

2 部门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根据产品、地理位置以及顾客来设计的结构,又称为分权结构或者事业部结构。

3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根据职能和项目(或产品)两个变量设计的结构形式。

2 新型组织结构的形式:1 团队结构:利用团队作为协调组织结构活动的主要方式。

2 虚拟组织结构:创造各种关系网络,将基本职能移交给外部力量。

3 无边界组织:打破组织与客户的外在界限以及地理障碍。

4 女性化组织:联合女性的价值观以及组织结构的关系。

案例分析(部门经理领导方式)1 不同的领导方式?2 每种领导方式建立在什么基础上?3 每种领导方式产生什么结果?问:三个科长是同行业的,假定他们的职责大体相当,开会离开的七天里,科里工作也是大致相似的,那么,三个科长会后的状况为何如此不一样呢?结合领导理论,你认为哪种科长的管理风格更可取?为什么?答:首先我们假设三位科长都是称职的,并认真地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

三个科长的状况不同,缘于各自的领导管理风格差异。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张科长属于任务型领导(9,1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务,但不大关心人,人际关系上比较缺乏沟通与协调,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士气,生产效率不能持久。

王科长属于团队型领导(9,9型),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的因素,其领导行为注重管理责任与人际关系的协调一致和统筹解决,比较有效。

李科长属于俱乐部型领导(1,9型),只关心人,而不大管生产。

高度重视友好的人际关系,但其领导行为忽视了管理者角色的责任和担当,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很难立足。

根据权变理论,张科长领导风格属于任务导向型,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超过对人的关心程度,如果其科长权力弱时,上下级关系容易恶化,任务结构化程度低,使其处于不利的环境;如果其科长权力强时,环境于处于中等。

而李科长的风格也属于任务导向型,但任务结构化程度高,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果其科长权力强时,其领导环境最为有利;而其科长权力处于弱时,领导环境为中等。

而王科长作为关系导向型,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无论权力强弱,都处于中等的领导环境。

综合考虑,王科长的领导风格比较可取。

知识点1:领导作风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领导方式的分类:结合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领导方式。

(0804论述)(一)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

1.集权型领导方式的主要特征:(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2.集权型领导方式产生的原因:(1)社会历史原因。

(2)领导者个人性格特质。

(3)管理者能力强,下发成熟度低,对领导者依赖,从而助长了领导者的独断作风。

(4)知觉效应。

领导者认为,下属天生懒惰,是典型的“经济人”,只有通过强制和必要的特技刺激,才能使他们努力工作。

(二)民主型领导方式(0707名词):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特征:(1)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鼓励下属参加集体讨论,参与制定有关政策,决策权上下分享,领导者在其中加以诱导,激励,经过讨论之后解决问题,发布指令。

(2)在领导过程中,领导得向下级公布信息资料,把尽可能多的问题交给下属去办,实行双向沟通,帮助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3)工作的分工由群体决定,工作的合作成员由自己选择,依据客观标准奖惩工作人员,但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4)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控制方式是民主的,上下级心理相容。

(三)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特点:(1)决策多由下级自行决定,领导者不参与,不插手工作方针和政策制定,任由群体或个人自行决定;(2)在工作中,领导者只负责给下属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当下属请求工作或与其商量问题时,领导者只做简略回答,而不作指示。

(3)任务需要分工或合作时,领导者不给予具体安排,表现出任其自流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