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

【精选】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朱向娣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05073017摘要:“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大型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调查表明,从电视早间新闻中了解昨夜今晨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早餐”。

本文从《朝闻天下》的栏目创办、栏目特色和未来发展三大方面来论述,以《朝闻天下》这一典型代表性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为例,从而对早间电视新闻栏目进行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早间新闻;《朝闻天下》;主持人2006 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

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

《朝闻天下》早上 6∶00 播出,并在 7∶00 与央视一套同时并机播出,一直持续到8∶30 ,时长两小时三十分钟, 节目整合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读报等内容, 将新闻频道改版之前零散的早间电视新闻板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平台, 如此大规模的早间电视新闻资讯栏目,在国内的电视新闻界实属罕见。

一、“开启全新一天”——《朝闻天下》横空出世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起步较晚,习惯上认为,18:00-22:00为黄金时段,电视台和观众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时段。

因此,早间电视节目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视。

随着国际传媒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电视之间争夺观众的加剧,早间时段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电视台的“早间”意识开始增强,这一时段的电视新闻栏目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国内最早的一档早间新闻节目是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您早》,开播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而真正掀起早新闻热潮的当属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

1993年,中央电视台提出了“让中国电视观众每天早晨一起来就想打开电视机,让中国人一睁开眼就迅速兴奋起来”的电视理念。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个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正式开播,从此掀开了中国电视早间新闻发展新的一页。

《东方时空》在早间时段的11年间,经由四次大规模的改版,不断完善成熟。

其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我国电视观众的早间意识,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有了早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在《东方时空》的引领下,我国的早间电视新闻逐渐上路。

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创办之初就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自此之后从中央台到省级台甚至到各地方台都纷纷开办早间新闻栏目,一时间早新闻俨然成了淘金的富矿。

继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之后,各地的早间电视新闻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几年后,广东电视台推出了《岭南早晨》,凤凰卫视推出了《凤凰早班车》,黑龙江电视台推出了《共度晨光》,河南电视台推出了《新闻60分》等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电视早新闻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具影响力,栏目功能比较完备,有一支具备采编播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一群庞大的固定观众收视群体的栏目。

目前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早间新闻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和东方卫视的《看东方》,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其中央视新闻频道全新改版后推出的早间档新闻栏目《朝闻天下》颇为引人瞩目。

2006 年6月5日, 开播将近三年的新闻频道进行了第四次改版, 借这次改版之机, 新闻频道隆重推出了一档大型的早间新闻资讯栏目《朝闻天下》。

《朝闻天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一档早间直播新闻节目,是央视播出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新闻节目。

节目整合了早间时段原有的《6:00早新闻》、《媒体广场》、《7:00早新闻》和《新闻早8:00》,按6:00-7:00、7:00-8:30分成两大段,方便编排和播出。

7:00-8:30时段为新闻频道和央视一套并机播出。

《朝闻天下》,原《早新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横跨CCTV-1、CCTV-新闻2个频道,囊括5档新闻。

日均累计收视率达2.2%。

栏目新闻报道手段和方式多样。

从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到媒体广场板块的平面媒体报道解读,从深入的新闻评论到实时的记者联线报道,新闻报道手段和方式的集中展示和不断更新,使《朝闻天下》形式上显得新颖、别致。

《朝闻天下》是央视探索新闻节目由传统的权威发布到“新闻服务生活”理念转变的突破,从新闻的选材到主持人播报反映主流频道调整姿态的开始。

以“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为主旨的150分钟新闻直播节目《朝闻天下》是央视有史以来直播时间最长的日播新闻节目;也是央视第一套新闻节目中首次拥有个性名称的新闻节目。

栏目分为两大段落,按新闻、媒体广场、新闻分成三节,每节20分钟左右。

在7:45-8:30这个最后的段落,集中安排一档45分钟的强档新闻。

150分钟的节目中,栏目首播重播紧密连接,并把收视效果不佳的专题类节目重播从早间移走,以新闻和服务信息为主,每20分钟将以新闻报道和天气预报的方式,提供一次天气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在节目中以滚屏字幕方式全程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挂时钟,“形成了连续的大型早间新闻信息板块,力图打造出一个统平台。

从内容上着力于拓展选题范围,确保原有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不丢,加大观众收视意愿更强的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和天气出行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的报道量;在形态上,从主持人表达、节目包装、演播室设计等元素入手,改进节目的形态,使节目的形式更时尚。

”二、彰显栏目特色——《朝闻天下》新亮点1.《朝闻天下》新感觉新栏目《朝闻天下》一经推出就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语态,从主持语言到报道内容,在新闻性与贴近性之间形成了协调的统一。

《朝闻天下》一改以往早间节目仅仅梳理前一天新闻的理念,第一时间关注当天焦点事件,提示当天生活服务。

在保持原有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权威报道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民生新闻、天气出行资讯、文化体育资讯、时尚生活资讯等领域的内容。

《朝闻天下》打通了早间的新闻时段,整合了早间时段资源,通过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使新闻的滚动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

新闻内容全面、涵盖面较为广泛。

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时政、从文化消息到体育报道、从天气讯息到民生新闻,跨度广、时间长决定了信息量的丰富,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不用换频道可知天下大事”的效果,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培养观众对对节目的关注度以及对频道的忠实度。

现场直播手段的多次运用,突出了新闻报道“第一现场”的感觉。

对新闻事件的直播,突出了新闻报道的行进行和动态感;对天气播报的直播,在主持人与天气播报员之间形成了交流,改变了观众对于天气信息播报形式死板、内容枯燥的一般认识。

短信平台的使用使观众能与节目形成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演播室空间大气、开阔、主持人活动空间范围广。

对于一档长时间的新闻节目来说,如果主持人局限在较小的空间内,始终坐着进行播报,显然容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感。

因此,《朝闻天下》不仅设置了两位主持人的主“演播台”,还设置了“媒体广场”板块的小演播区。

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在两个演播区之间的走动,这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是不多见的,这个环节拓展了演播室内的“视野”,与节目的端庄大气又不失灵活机动的风格相匹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闻天下》更为重视运用现场直播手段,比如对“世界环境日”北京二十五万名车友选择不开车的数次直播等,突出了新闻报道对“第一现场”的关注。

2.《朝闻天下》发挥滚动优势,统治早间时段《朝闻天下》早上6:00播出,持续到8:30,时长两小时三十分,节目整合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读报等内容,将新闻频道改版之前零散的新闻板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平台,如此大规模的早间节目,在国内的电视新闻界并不多见。

新闻节目注重“内容为王”,但是两个半小时持续不断播出新闻,信息量显然会相当大,并可能产生杂乱之感,这对于节目占据早间新闻时段,吸引观众关注将十分不利。

因此,《朝闻天下》将两个半小时的节目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分别由“今天早知道”、“焦点新闻”、“时事新闻”、“民生新闻”、“天气预报”、“媒体广场”等小板块构成。

三个部分构成了节目的三个段落,使早间每一时段收看节目的观众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多方位的、最新的新闻资讯。

《朝闻天下》在权威性、信息量、段落性和合理性上都做到了优化,节目有可能占据早间时段新闻性栏目的最高峰,成为早间新闻节目的一面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朝闻天下》充分发挥滚动新闻持续播出、重复播出,从而强化视听的基础上,做到了滚动新闻之间信息、报道形式和手段的更新,体现了节目的动态感和信息递进性。

3.主持风格变化明显主持人不仅是新闻的播报者、新闻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个新闻栏目风格的代表之一,支持人主持风格,直接影响到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

在《朝闻天下》中,主持人的语气变了,服装、服饰变了。

主持人大气、亲和而又不失生动主持风格为节目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很快被广大观众接受并喜欢。

节目开播伊始,观众就注意到这样一些细小的变化。

主持人赵普在文静播报完一则关于合肥因整治市容而导致卖瓜摊点减少、瓜农卖瓜难的新闻后,紧接其后感叹道:“是啊,这让我想到,这么热的天,我的老妈妈(赵普是安徽合肥人)要走很远才能买到西瓜……”这样的表述很有人情味,他在类似聊天的轻松氛围里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以一个儿子对母亲买瓜的担心,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人感觉亲切而不生硬。

《朝闻天下》的赵普是新人,在主持的风格上比较清新、活泼,为新闻频道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赵普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就这样说:“我倾向于温和亲切的表达,主张在评述中强调个体体验,尽量不作过激之辞,温和其实也是一种力量”。

播报新闻有了新风格,主持人语言表达更为通俗,主持的语速加快了,平和、亲民,不板了。

在这次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中,“新闻服务生活”作为节目理念被首次提了出来,这是以往没有过的。

现在,他在播报中最常用的主语是“我们”,把“我”和受众放在一起,每条播报的新闻都与“我”有关系。

新闻中的评述都是以节目理念为基础的临场发挥。

对“买瓜难”的点评只是一种温和的提醒,并无指责之意,但这种温和的提醒要比单纯的批评更有效果。

《朝闻天下》在样片中有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从农村到某大城市的一对外来务工夫妻,由于一时找不到住处就睡在了银行的“ATM”机房,第二天一早人们来取钱,发现“ATM”机下睡着两个人,不知就里便报了警。

这显然是针对老乡的不文明行为的批评报道,然而赵普却在新闻后评述说:“尽管‘ATM’机房能遮风避雨,但它终究不是个睡觉的地方,地又很硬,当心着凉……”他说,这样的表述有关怀,没有把农民工单纯地放在城市管理的对立面,这比批评要来得更有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