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群状配置
树群的株数一般从十几株到七八十株不等。 树群是由许多树木组合而成的群落,其规模比孤立 树和树丛大;组成可以是单一树种构成,也可以是多个 树种混植;可以是乔木混交,也可以乔、灌木混交;可 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的。 选择植物要更多的考虑群落的内外环境特点,正确 处理种内与种间的关系,层内与层间的关系等。不但有 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而且有改善环境的较大效应。 配置时应注意树群的整体轮廓以及色相和季相效果, 更应注意种内与种间的生态关系,必须在较长时间内介 质相对的稳定性。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正方形配置
行距相等的成片种植,实际上就是二行或 多行配置。树冠和根系发育比较均衡。
有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配置方式。二 行或成片种植,实际上就是多行列植。正 三角形方式有利于树冠与根系的平衡发展, 可充分利用空间。 按一定的株行距将植株种植成圆环。这种 方式又可分成圆形、半圆形、全环形、弧 形及双环、多环、双弧等多种变化方式。 株行距不等,其特点是正方形配置的变形。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陈昊子· 清 《 花 镜 》
杜鹃花极烂熳,性喜阴晴热, 宜置树下阴处 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部在去年底启动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 活动今年将全面铺开,各地的生态园林建设由此会 迈上一个新台阶。从最初的“乡土树种”、“适地 适树”、“人工复层群落”到近两年园林科研人员 提出的“地带性植被”,生态园林建设理论更完善、 技术更科学、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生态园林 建设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在重视生态园林建设的大框架下,具 备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湿地公园将吸引 更多关注的目光。北京和上海又将走在前列,两地 湿生和水生植物产销、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市场温 度还会上升,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
• 对于具有相似适应性和同等功能的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应以乡 土树种为主; • 乡土树种又有其中心分布与边缘分布区的差别,但以其中心分布 区生长效果最好; • 在边缘分布区,应特别找出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有针对性地 对立地进行改造和回避。
选择外来树种
• 在选用外来树种时,引种历史长,并已基本强化的树种,在相应 地区可视为乡土树种。如悬铃木、刺槐等。 • 新引进树种或类型,要注意分析栽植环境与其原产地自然环境的 差异,特别是气候因子中的温度与水分的相似性更为重要; • 分析引进树种的自然历史发慌过程和遗传可塑性,对引进树种进 行试栽,取得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
1、高层建筑中的狭窄街巷绿地
特点 多位于城区的新老商业中心,街道
狭窄,建筑物相互遮蔽,直射辐射量较少,日 照时间短;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风 速偏低,有时狭管效应,会使风速增大;街道 走向会影响光照条件。裸露地面极少,多为水 泥铺装。 植物要求 应选择窄冠耐荫、抗污染、抵 抗多种不良条件又耐粗放管理的小乔木。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二)按种植效果的景观配置(七种配置方式)
1、单株配置(孤植)
功能:单株配置(孤植)无论以遮荫为主,还是以 观赏为主,都是为了突出树木的个体功能,但必须 注意其与环境的对比与烘托关系。 位置:选择比较开阔的地点,如草坪、花坛中心、 道路交叉或转折点、岗坡及宽阔的湖池岸边等外种 植。 植物特性:应以阳性和生态幅度较宽的中性树种为 主。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阴性树种。如:白皮松、 黄山松、圆柏、侧柏、雪松、水杉、银杏、七叶树、 鹅掌楸、枫香、广玉兰、合欢、海棠、樱花、梅花、 碧桃、山楂、国槐等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一、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特点
(一)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
CO2
NO CH4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生长空间局限
地面硬化
(一)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土壤填充化钙化严重 水、气等污染严重
荫蔽面多
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生长空间局限
地面硬化
(二)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类 (六种类型)
2、丛状配置 形成树从通常由2~10株同种或异 种乔木组成。
功 以庇荫为主—— 一般由单一乔木树种组成 能 以观赏为主—— 可不同种类的乔木与灌木混交,
还可与宿根花卉搭配 树丛的组合,一方面要体现群体美,另一方面要表 现组成树丛单株树木的个体美。因此,树丛既要有较强 的整体感,又要求某些单株具有独赏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功能标准只有在树木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 分发挥。如果栽不活,长不好,根本谈不上其他功 能效益;如果功能标准达不到要求,就失去了园林 树木栽培的意义。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适 地 适 树 的 途 径
选树适地
对应选择 选地适树
改树适地
简单 可靠
通过抗性育种增强耐寒 性、耐旱性、抗污染性
整地、换土、灌溉、排 水、施肥、遮荫、覆盖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三角形配置
圆形配置
长方形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多边形配置
按一定株行距沿多边形种植。它可以是单行 的,也可以是多行的,可以是连续的,也可 以是不连续的多边形。
多角形配置
包括单星、复星、多角星、非连续多角形等。
2、不规则式配置 亦称自然式配置,不要求株距或行距一 定,不安排中轴对称排列,不论组成树木的株数或种类多少, 均要求搭配自然。其中又有不等边三角形配置和镶嵌式配置的 区别。 3、混合式配置 在某一植物造景中同时采用规则式和不规 则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称为混合式配置。在实践中,一般以 某一种方式为主而以另一种方式为辅结合使用。要求因地制宜, 融洽协调,注意过渡转化自然,强调整体的相关性。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4、公共绿地
4、公共绿地
位置 是市内人民文化娱乐游憩的场所,包
括文化休息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 陵园等。
特点 面积大小不一,有较多的植物覆 盖、水面和裸露的土面。光照条件较好,蒸发
量和蒸腾量较大,空气湿度较高;冬夏气温偏低, 土壤条件较好。游人踩踏土壤较坚实,环境也受污 染的影响,自净能力较弱,属于半自然状态。 植物要求 树种选择较为灵活多样,要注 意选择较耐土壤紧实、抗污染的树种。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二)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类型 (六种类型)
• • • • • • 高层建筑中的狭窄街巷绿地 宽阔的街道与广场绿地 建筑绿地 公共绿地 特用绿地 风景区或森林公园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一)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 择,逐步适应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条件,并把这种 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形成了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 要求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在园林树木栽培事 业中,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建筑绿地
3、建筑绿地
位置 房屋建筑之间的小块阵地,包括工厂、
机关、文教、卫生、房屋建筑附近的小游园、小公 园、公共庭院等。 特点 日照时间较短,光照条件较差,接受 的直接辐射较少;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 年温差较小;风速也减弱。绿地暴露的土壤面积较 大,通透性稍好,但建筑垃圾、灰渣较多,土壤污 染,PH值偏高。 植物要求 应选用耐土壤坚实,有一定抗 污染能力的树种。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主讲朱瑞琪ຫໍສະໝຸດ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一、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特点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三、种植点的配置方式 四、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 五、各类园林绿化用途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绝大多数是经过人们的选择人工栽 植的。园林植物栽植地的条件相当复杂,体现了 各种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因子的综 合,特别是人为活动对栽植地特性的影响十分强 烈。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植物的景观配置方式,群 集栽培中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复层混交)及 植物搭配等内容,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在配置 中要解决好树种间、植株间、树木与环境和树木 与景观间的关系。
5.特用绿地
苗
圃
苗
圃
苗
圃
苗
圃
防护林带
5、特用绿地
位置 大部分分布在城镇郊区,以生产、科
研和防护为主要目的,但也可供游览和休息。生产 苗圃、防护林带、果园等。 特点 光照条件好,蒸发蒸腾作用强,空气 湿度较大,土壤侵入体较少,污染较轻,基本上属 于自然化或已熟化的土壤。 植物要求 适生的树种较多。
功能要求
纪 念 性 园 林 游 乐 园 林
突出庄严肃穆气氛
姿美花繁无毒无刺
因地制宜 景 观 需 求
因时制宜
因材制宜
园林树种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树种的生 态学特性,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 限度的满足生态观赏效应的需要。前者 是树种的适地选择,后者是树种的功能 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宅旁植树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
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
宅旁植树
“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槐百鬼不近” “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
“前不栽柳,后不植桑”
庭院植树
玉 棠 春 富 贵
紫 玉 兰
海 迎 棠 春
牡 丹
桂 花
(二)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的概念 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 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 条件下的较高水平,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 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这一树木栽植 的基本原则,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 是使“树”和“地”之间的基本矛盾在树木栽培的主要 过程中相互协调、能够产生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 其次是在“树”和“地”之间发生较大矛盾时,适时采 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不适为较 适,变较适为最适。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沿着稳定的方向 发展。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