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编码:0203108、0204113、0205109参考学时:48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6学时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编制人员: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线生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课程性质《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课程,在整个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程作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利用液压与气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熟悉液压与气动典型基本回路;能够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工作原理、功能特点。

(2)掌握液压设备故障及维修知识,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压系统常见的问题及故障排除。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基础。

(3)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了解液压与气压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液压与气动传动的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互动中,乐学、善学、学有成效。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按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员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2)以“先进”、“实用”为原则,以“必须”、“够用”为尺度进行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教材课程设置模式,围绕生产一线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并把这些知识点、技能点贯穿到每个项目教学中。

(3)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开展工学结合,形成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为了能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满足“液压元件的拆装、液压回路组装、液压系统的检测与调试、液压系统的维护、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职业岗位需求,突出专业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打破按学科体系确定课程内容的传统做法,按职业岗位能力、工作任务以及知识需求来组织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七个模块,通过25个项目的引领来展开教学。

在项目的选取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以理论知识“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结合企业实例,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实训环节,每个模块教学单元均安排有相应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学校实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及实训。

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灵活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方式,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平衡统一。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教学内容围绕岗位能力为依据来进行选取。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液压行业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来。

四、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利用液压与气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

(3)熟悉液压与气动典型基本回路;能够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设备液压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

(4)掌握液压设备故障及维修知识。

2.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基础。

(2)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压系统常见的问题及故障排除。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树立“诚信”和“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实施(一)课程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二)课程实施1.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培养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该技术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结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教、学、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以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理论为主线,以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应用为重点,以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为核心,通过25个项目的引领,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的应用。

每个项目围绕以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来展开教学。

例如,在模块四的项目一“平面磨床工作台液压控制回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任务:平面磨床工作台在工作中由液压传动系统带动进行往复运动,那么液压传动系统中控制转向的是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如何在系统中工作的?其次根据任务进行分析,引出本项目中的相关内容换向阀和换向阀回路,再者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实现平面磨床工作台往复运动回路的设计与分析。

在教学中提出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从感知了解必然,使学生在每个实际应用的项目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系统原理图选择元件组成系统、能根据系统原理图分析系统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排除故障。

(2)现场教学法液压动力装置液压站的结构和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和万能磨床液压系统,应用性强,结构复杂,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理解和掌握其原理,我们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搬到实训中心、搬到机液电实训室,利用现场教学并结合视频录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演示法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际录像来演示授课内容。

课程组成员将所积累的素材与所涉及的知识点加以融合,制作了本课程的全部多媒体课件,我们通过利用二维和三维动画演示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进行回路功能分析及液压气动系统分析;利用视频把企业实际生产工作环境搬到课堂。

演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理实教学法将课堂搬入液压实训室,利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展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启发引导法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例如每讲完基本回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种的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建议等等问题,注重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讨论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内容上,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在考核方式上,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

解决了过去学生期末突击、花大量精力死记硬背相关内容,忽视了高职考试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解、应用及创新能力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和课堂综合表现,占总成绩30%,实践教学考核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总成绩的50%。

若平时作业和课程实训成绩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本次期末考试资格。

期末考试实行题库抽题考试,严格阅卷规程,实行流水线阅卷。

具体成绩构成见下表。

实践操作部分根据学生折装液压元件的规范性,设计、组装和调试液压回路的正确性,并结合实训态度进行评定。

理论部分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由课程负责教师命题)。

六.教学条件(一)基本教学条件1.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液压元件模型和实物、图纸、课堂PPT课件、实训资料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学资源。

2.建立机液电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二)实践教学条件学院机电液综合实训室,配备有十台CQJDY—M/A2型号的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实训装置。

能满足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及实验实训需要,学生可在综合实训装置上,选用元件、搭接回路,实现液气压回路功能液压拆装实训室拥有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液压元件,空压机及气动元件,能满足学生拆装液压元件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