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课件
.
2.反衬
衬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虚实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 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 抒怀。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 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 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象征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 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正衬
衬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诗中所描写的 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正面衬托(烘托)作者 的羁旅之愁。
.
2.反衬
衬托
反衬: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 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 等等。
.
虚实 3.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虚实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1.诗歌的“虚”。
虚实
③设想之境。
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
.
2.诗歌的“实”。
虚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
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险峻的形 势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2.反衬
衬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之美。以此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
2.反衬
衬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 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清静寂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 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 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却给人安详之 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 景更幽。
.
2.反衬
衬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雨霖铃》中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
.
虚实 3.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 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 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
2.反衬
衬托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用了什么手法写梅,请具体说明。
用了衬托的手法, 用“万木冻欲折”衬托(反衬)梅花的 “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用“禽窥素艳来”侧面烘托梅 花的高洁突出表现梅花孤高傲雪的品格。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 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 么呢?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 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写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是反衬 梦醒后的悲哀的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便越 凄凉。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 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 法”、“表达技巧”等。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烘托。通过描述 环境、气氛等,烘托出主体事物, 或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正 衬和反衬两种。
.
衬托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了胡地冰雪消融,战士赶着马群归 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 戍楼里传出熟悉的《梅花落》曲调。三四句虚写,将“梅 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一夜 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 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1.诗歌的“虚”。
虚实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常被用于反衬现实。
.
1.诗歌的“虚”。
虚实
②已逝之景或境。
例: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1.正衬
正衬: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 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即以 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 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
.
1.正衬
衬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此诗通过居处的幽静荒僻来正面烘托出李凝生活 的悠闲、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