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12 人教版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12 人教版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 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 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 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 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 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 书》和《韩非子》 。
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 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老子的名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 春秋》
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 “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 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 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 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 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 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 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 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 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 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 〈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 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 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 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 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 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 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 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法家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 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 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 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 “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 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老子的哲学
道
德
经
万物的本源:道
》 书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影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对复事杂物和本变身化的的内。部事不物是本单身朴一即的素是、阴的静阳辩止的证的统法,一思而体想是。相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政无治为主”张为目:的“,无而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书影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
轻徭薄赋,实行 “仁 政”,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
方形和圆形。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 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 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 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 “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 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 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 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 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 《淮南 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 料。
小说家
兵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主张:兵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都出自兵家,代表 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当今社 会也深受影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名家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 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 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 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 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 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 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 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 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思想核心:“仁”、“爱人” (二)“为政以德” (三)“礼”(恢复周朝的礼乐规范)
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创办私学 (二)“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三)《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动脑筋: 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 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要或经指常温导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 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 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 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 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学派
1.儒家 2.道家 3.墨家 4.法家 5.兵家 6.名家 7.阴阳家 8.纵横家 9.杂家 10.农家 11.小说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书影
“兼爱” “非攻”
1.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 有的人。 2.非攻。 【译年),名轲。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
前551——前479
曲阜“三孔”
思想家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原名李耳, 字伯阳,春秋晚期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 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 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 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 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 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 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 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 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 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 子》一书中。
主张: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 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 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 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 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 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 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 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 誉为“兵学圣典”,被译为英文、法文、德 文、日文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便不会有敌手。 4、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 字子休,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祖上 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 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 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 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 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 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战国时 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 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