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琐屑(xiè)栅栏(zhà)黝黑(yòu)触目伤怀(chù)B . 妥帖(tiē)晕倒(yūn)哮喘病(chuǎn)举箸提笔(zhuō)C . 踌躇(chú)颓唐(tū)密匝匝(zā)情郁于中(yù)D . 簌簌(sù)弥合(mí)嫉妒(dù)满院狼藉(jí)2. (2分)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 .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 .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 .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潼关》充分表现了谭嗣同的豪迈不羁、锐意改革的气质、性格、抱负和理想。

B . 终古高云簇此城——诗人从正面去写它被云所包围,不言高而高度自见矣。

C . 秋风吹散马蹄声——次句浑脱自然,而豪气充盈,它显示一个空旷廖廓的境界,使人想见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而峭然兀然的神情。

马在石山上行走,蹄声哒哒,是最富有音乐感、节奏感的。

D . 河流大野犹嫌束——此句最有气魄,最见功力,把河的不羁的性格发展了,写绝写活了。

这是诗人个性的象征,说明他是一个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是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4.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C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D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5. (2分)下面选项中对《口技》内容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 . 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 .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 . 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6. (2分) (2016九上·娄星期末) 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B . 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 .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二、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115分)7. (20分)(2016·天河模拟) 阅读《痴心石》,回答下题。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

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

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

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1)本文第①②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2)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龙眼与伞迟子建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11)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的变化过程。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4)作者的“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①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②;“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①;②。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 . 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 . 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 . 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9. (3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问题。

飞机黑匣子①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

截止2014年4月11日报道,搜寻马航MH370的工作仍在继续。

现代民航客机尽管采用大量新技术,采取许多安全防范措施,但意外坠机事件仍在所难免。

一旦发生空难,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寻找黑匣子,从中分析事故原因。

②其实黑匣子______________。

它之所以采用桔红色,主要为了与周围地形地貌颜色相区别,便于寻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