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探究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第一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
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
受和启迪。

2、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

要鼓
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就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
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三•教学问题及其分析
(1)本探究活动,操作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1、对探究目的不够明确。

2、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混为一谈。

3、语言表达逻辑混乱、词不达意。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
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T师生讨论T确定方案T实验探究T交流反馈T小结
(二)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说到化学实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化学实验室。

但是,你相信吗?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之后又经历了家庭个人实验室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化学实验室。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观看课本11 页图1—6、1—7、1—8。

[ 教师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 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 板书]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教师活动] 同学们,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蜡烛燃烧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那么,对于该现象你们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了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仔细观察。

[ 讲解]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并在观察中思考,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比如(1)关注物质的反应前后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等),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教师活动] 现在,就请大家利用桌上的物品通过实验来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你可以按课本提示进行探究,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并将你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填写在学案的报告单上。

[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并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

然后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完毕后)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蜡烛有了怎样的了解?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并板书]
1、蜡烛是一种圆柱形、质地较软、具有轻微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固体。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 问题设计] :我们刚才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八、、・
[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师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13 页化学学习的特点,教师讲解并叫学生勾画。

六、本课题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的过程又是我们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过程。

同时,它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七、目标检测:
1、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八、作业布置:完成本课时学案(抽查、讲解)
九、课后反思:
探究活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复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见学案。

导入新课: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听、思考。

问题设计:大家知道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测是否进行课前预习。

[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如: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或吸进空气,吸收氧气,呼出含二氧化碳量较高的空气等。

[ 教师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本操作建议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 板书]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学生根据课本设计方案进行活动、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完毕,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及体会,并得出探究结果)
[ 教师板书]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不同。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则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六、本课题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

七、目标检测:
1、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
B、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的含量高
C、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
D、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低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很快熄灭了。

据此,对呼出气
体的成分,某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
A、认为是二氧化碳;
B、认为是氮气;
C、认为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物为了弄清它的真实
成分,该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综上所述,你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

八、作业布置:完成本课时学案(抽查、讲解)
九、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