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蕉没有种子

香蕉没有种子

香蕉没有种子
香蕉是三倍体植物,不能生成种子。

不经传粉或其它刺激而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称为天然单性结实,如葡萄、香蕉、柿子、无花果、无核蜜桔等常形成无籽果实。

这些植物的祖先本来不是单性结实的。

由于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下,个别植株或枝条发生突变,形成无籽果实,以后人们就用营养繁殖方法把它保存下来,形成无核品种。

形成天然单性结实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花粉败育,另一方面是子房内含有较高的生长素,并在开花前就已开始积累,使子房不经受精而膨大。

据测定无核柑桔品种子房内生长素含量比有核品种的高。

我们吃的是他的果实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果肉香蕉的种子——香蕉的果肉里藏有一颗颗像芝麻般的小黑点,大家都以为那是种子,其实那只是种子的皮而已,真正的种子哪里去了呢?事实上,香蕉本来有种子,但是经过人工不断的改良,使雌花无法受孕结子,只在果肉内留下一颗颗的种子皮,但是野生香蕉的果实内仍可发现颗粒状的种子。

香蕉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有吸芽苗和组培苗。

①吸芽苗有褛衣芽(立冬前抽生的吸芽,披鳞剑叶,过冬后部分鳞叶枯死如褛衣,故名)、红笋(春暖后抽生的吸芽,叶鞘红色,故名)和隔山飞(由收获后较久的旧蕉头抽出的吸芽,又称水芽)3种,以褛衣芽苗为优。

②组培苗生长整齐,以叶龄6~10片叶时种植为宜。

组培苗易产生变异,生长较弱,抗逆性差,生长初期应精心管理
香蕉主要是用吸芽或地下茎来繁殖。

一、吸芽繁殖
香蕉的吸芽根据其性状和来源分为剑芽(剑叶吸芽)和大叶芽(大叶吸芽)。

剑芽可选留作母株,也可作种苗。

剑芽因抽生时期不同又分为红笋和褛衣芽,现分述如下:
(一)红笋
红笋基部粗壮,上部尖细,叶细小,因其色泽嫩红而得名。

全芽形似竹笋(初出时),它是2月后气温回暖才长出地面的芽,可留作下代母株。

如需移植作种苗,一般需在苗高40cm以上。

定植后先出叶,后长根。

(二)褛衣芽
叶片狭窄,细小如剑状。

因其叶片在上一年抽出,越冬而枯萎,但仍被挂在假茎上,因而得名。

褛衣芽生长后期因气温较低,地上部生长慢,地下部的养分积累较多,形成下大上小的
形状,根系多。

广西习惯于留冬季的褛衣芽作新园栽植苗。

这种苗定植后先长根,后出叶,生长快,结果早而稳定。

(三)大叶芽
大叶芽是指在接近地面的芽眼所长出的吸芽,或在生长弱的母株上发出的芽,或从旧蕉头上萌发的芽。

芽身较纤细,地下球茎也较小,初出时为大叶,叶片圆而宽大,故名大叶芽,不选留作继续结果母株,也极少作种苗用,如用作种苗,则结果期迟,果丛也小。

吸芽挖起时,为了避免损伤母株及吸芽的地下茎,有经验的果农,先将吸芽外边的土壤掘成凹陷状半圆形,然后用脚在靠近母株一边,用力向凹陷处推开,吸芽则可从母株部头分离出来,如用利刀相助在吸芽与母株相接处切断则更好。

尽量少伤母株地下茎,然后将吸芽连头拔起,即可定植。

二、地下茎切块繁殖
为了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芽苗,可用地下茎切块繁殖,方法是:把地下茎挖出后,切除中心主芽,然后切成小块,每块至少要有120g重,大的地下茎可切成8块,小的切成2块,每块留一粗状芽眼,切口涂草木灰防腐。

据福建省龙溪地区农科所试验,没有开花结果的植株的地下茎,其发芽率只有15%,培育出的芽苗,其生长和产量均不比剑叶芽差。

切块时间最好在11月至次年1月,大部分可以发芽,5—6月苗高40—50cm即可移栽,与吸芽栽植同期开花结果。

育苗时可按株行距15cm,把切块平均放于畦上,芽朝上,再盖土,覆盖草。

芽出土后开始施稀尿水,以后每半个月施1次肥,共施4—5次,经6—8个月的管理,苗高达1.2m以上,可挖起来定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