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写作讲义

论文写作讲义

论文写作(讲义)第一章论文写作概说一、论文的含义、特点、分类。

1、什么叫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

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术体会”;也不是某些现象的直录、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同样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

学术论文的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或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向学术界表述自己研究为什么要写作和发表论文呢其一:做为一个专业研究者来说,写作和发表论文可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你要通过学术论文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其二:学术论文是记录研究者研究成果的载体,凭借它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学术总结;同时,论文又是一种学术交流的方式,研究者通过它与同行交流学术问题。

其三;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学术论文是衡量自己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凭借它去获取学位。

2、学术论文的特点(1)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

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

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文章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2)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具体来说,主要指论文的内容(文章)或是反映客观规律。

或是观点可靠(社会科学),理据充分,有严密的逻辑性。

其内容能经得起同行的质疑。

(3)规范性文章结构规范,表达严谨。

论文的结构多是模式化,符号、图形和语言表达要求相当规范、准确。

学术论文不像文学作品讲究形式的创新,其表达要求简洁、明白。

(4)创新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

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

是否具有创新性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

可以说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创新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创立新说”,发现前人未发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和主张。

二是“否定旧说”,即指出前人文章或著作中的谬误,并加以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做翻案文章。

三是“旧说新证”,即从新的角度,或提供新的材料对某一传统观点进行分析和证明。

具体来说论文写作强调四新:选题新:即一般不要选那些别人做过,而自己没有新见解的题目,否则就是炒冷饭。

材料新:一篇论文最好能发掘一些新材料,这也是一种贡献。

观点新:这是最重要的,观点反映你的认识水平,你的见识,没有新观点的论文就没有什么学术价值。

方法新: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然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论文的新,这也是最高标准,全部做到四新是非常困难的,但至少应有一新、二新,如果四新全无,那这篇论文就毫无价值。

3、学术论文的分类(1)科学论文这是用来描述科学技术成果的理论文章。

又称一般性的学术论文。

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

(2)调研报告这是用来表述调查研究成果的文章,其中既有调查又有分析研究。

俗称“调查报告”,但与应用文中的调查报告在内容和要求上有所不同。

(3)学年论文学年论文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

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就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独立完成的总结性的学术论文。

一是应届毕业生;二是独立完成,当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三总结性,所谓总结性指对四年或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

考察其知识和能力水平。

四是篇幅、论文水平均有具体的规定。

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在我国,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合二为一。

(5)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研论文”)指表述“教法”、“学法”和“教材”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教研论文既有理论论述,又有实例分析和教学经验分析借鉴,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而那些侧重对教育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则归于学术论文。

一般说来,教研论文有一定的理论性,但相对于其他学术论文而言,其现实针对性强而理论性稍弱;同时,其内容的创新性一般不强,所以,有些研究者把教研论文排斥在学术论文之外。

二、论文的写作条件(一)专业知识写学术论文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没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就谈不上研究,没有研究就谈不上写论文,论文是研究者思考和专业研究的结晶。

论文中包括:(1)研究什么:对问题的发现。

没有科研意识,就不易发现问题,也就没有研究问题的积累。

(2)问题的内涵和实质:对问题研究(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没有科研意识,对问题就不易有系统缜密的思考,即使有研究,也不注意对研究过程(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而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对问题的全面了解,拥有丰富的论据基础之上。

中国传统强调感悟。

即对事物的体会性的把握,依靠的是人体会感悟能力,而不注重缜密的研究,也没有科研意识,故历史上少有学术论文,对问题少有系统科学的研究。

(二)理论思维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对于感性形象不能图摹的东西,人可以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思维来把握。

人们习惯于将思维分为理论思维和艺术思维两种:艺术思维主要用于文艺创作,而理论思维则用于学术研究。

理论思维--是洞察事物实质,揭示事物本质或过程的内在规律的抽象思维。

它是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

(三)科研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多采用科学实验法,当然在研究中,也必须或多或少的运用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则不仅需用以上的方法,包括实践法、实验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社会调查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分析法等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文学、社会、教育、管理现象。

因此,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学会、掌握科学的科研方法,是本科学生的学习、科研的基本功。

有效的科研方法可将研究者引向成功,可使研究少走许多弯路,尽快达到研究的目的。

而且,科学研究法可以锻炼人门科学思维、思考的能力,可使研究过程严谨,得出科学性强、有说服力的结果。

第二章论文的选题一、选题概述(一)、选题就是选择具体的科研目标,确定科研范围,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选题不确定,科研工作就无法进行;更在于选题不恰当,直接影响科研任务完成得好与差,甚至决定科研工作的成与败。

在社会科学领域,一些文章之所以获奖,甚至获大奖,也是与这些选题好是有重要关系的。

选题是一个研究者科研水平的体现,能选择一个好的选题,说明他对该领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知道别人研究了什么,什么东西值得研究?(二)、选题的原则1、应该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作。

题目有大有小,如《论“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大题,《论“五四”以来现代散文观念的形成与嬗变》就是小题。

题目过大,材料难找,也难以驾驭,结果势必搞成大题小作,毫无学术价值。

选择小题就不同了。

小题范围较小,材料相对容易搜集,凭自己的水平、能力,尚能驾驭,有可能完成。

所谓“小题大做”,即从一个小题目引出一篇大道理来。

小题目作大文章,可以把问题论述得深入透彻,深入了就有可能是好论文。

并非所有小题都能做出大文章,如《诸葛亮的扇子》。

只有小而重要的题目才能做出大文章。

有价值的小题目应是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反映了重要问题,如《水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

所以论文的轻重不一定和论题的大小成正比。

2、老题新作,新题深作。

选题中时常会遇到老题和新题,怎么办?原则是尽量选择新题,因为新题目别人没有做过,不会“撞车”,也不会受前人的束缚。

只要认真去做,所有的观点都是新观点,容易出成果。

而且,由于是新题,第一次研究,即使浮浅一点,也会得到谅解,所以选题尽量选新题。

我们提倡选新题,但并非一概排斥老题,老题目并不是不能选,关键是要老题新作,即是说老题目要有新观点,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方法,或者有新角度,总要有一些新东西,故则“老题新作”。

比如关于张爱玲的评价问题,过去很多人都有过研究,发表过很多论点,你如果要选择这个题目,你就必须有把握提供一些新东西。

如果你对张爱玲的评价有新的观点,而且又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你就可以选择这个题目。

如果没有,就不能选,否则只能是“炒冷饭”,毫无学术价值。

3、热题与冷题:不赶浪头,量力而行学术界常常集中一段时间讨论某个方面的问题,很多人围绕这方面写文章,从而形成热门话题。

比如,前些年搞课改,大家都围绕“素质教育”做文章,讨论什么课程都和素质教育连在一起,形成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

相反有一些课题长期无人问津,成为“冷门”课题。

在热与冷之间,如何选题?我以为应不赶浪头。

热门课题,研究的人多,不容易有新的突破。

冷门课题,资料少,难度大,但有的冷门课题可以对学科建设提供新内容。

我们不能为赶浪头,而去写热门题,也不要企图出奇制胜去写冷门题,结果钻进去,钻不出来,一定要量力而行。

4、需要和兴趣:服从需要,兼顾兴趣,培养兴趣。

这里所讲的兴趣,是指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研究它的欲望。

这里所讲的需要,指这个题目从学科建设而言,确实有意义,确实需要。

服从需要,兼顾兴趣,培养兴趣。

首先选择那些在学科建设上需要,既有学术价值,而自己又有兴趣的课题。

由于有兴趣,就有研究热情和欲望,就有可能克服困难去完成它。

如果选题很有意义,而作者没有兴趣,就需要“培养兴趣”。

有的时候,我们对某个课题之所以无兴趣,是因为对这个课题不了解,一旦钻进去以后,兴趣就可以培养起来。

比如:1953年中国社科院决定成立小组搞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的编辑工作,当时8个成员,有的是学经济学的,有的是学政治学的,有的是学历史学的,没有一个受过经济史专业的训练。

起初大家都没有多大兴趣,但是,经过几年的工作,大家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个个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遵循“可行性”原则:由于论文选题往往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论文的选题还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

有些论文选题虽然非常好,价值非常大,但由于写作者自身条件(知识结构)的限制,或研究条件等客观条件(资料条件)的限制,即使选择了这一选题,最后也无法完成。

此类情况在论文写作中屡见不鲜。

(三)、选题的方法1、多读深思,发现题目。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现题目的途径。

多读是指多读本专业或自己研究方向的书,既包括第一手资料的书,也包括前人的论著。

在读书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要思考这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如果自己觉得某个题目值得研究,就要随手记到笔记本上,这时你可以不管这个问题学术界有没有人研究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