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等位基因先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进行
D.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2.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F2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
A.1/16
B.1/8
C.1/2
D.1/4
3.已知A与a、B与b、C与c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A对a、B对b、C对c具有完全显性作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4.人的眼睛散光(A)对不散光(a)为显性;直发(B)和卷发(b)杂合时表现为波浪发,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一个本人有散光症但其母亲正常的波浪发女性,与一个无散光症的波浪发男性婚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B、b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卵细胞中同时含基因A、B的概率为1/2
C.所生孩子中最多有6种不同的表现型
D.生出一个无散光症直发孩子的概率为3/8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 1:2,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5/8
B.5/9
C.13/16
D.13/18
6.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如果F1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对应的性状比分别是( )
A.1:2:1、4:1、3:1和1:2:1
B.3:1、4:1、1:3和1:3:1
C.1:3、1:2:1、3:1和1:1:2
D.3:1、3:1、1:4和1:1:1
7.某昆虫体色有黑色和白色,由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
某科研人员选用白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全为白色个体,F1雌雄相互交配,F2中出现白色和黑色;比例为13︰3。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9
C.F2白色个体测交后代可能出现黑色
D.F2中黑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黑色个体占8/9
8.番茄易软化受显性基因A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基因B的抑制。
若在培育过程中筛选得到了基
因型为AaB+B_(A对a为显性,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没有B基因)的植株。
按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软化番茄的比例为( )
A.13/16
B.12/16
C.6/16
D.3/16
9.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
B.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演绎”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1:1:1:1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随机授粉
10.小麦籽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为白色。
下列对各杂交实验双亲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红粒×红粒→3红粒:1白粒
②红粒×红粒→63红粒:1白粒
③红粒×红粒→7红粒:1白粒
④红粒×白粒→7红粒:1白粒
A.①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共有5种
B.②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③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只有一种
D.④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是确定的
11.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分别是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型,这4种表型的数量比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2.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黄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 ×wwDD
D.WwDd×WWDD
二、实验题
13.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高秆茎节长、易倒伏,矮秆性状正好相反,且产量高于高秆。
为探究纯合矮秆抗病品种的育种过程,兴趣小组得到了部分育种信息: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
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植株产量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
(2)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有些同学们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地处
理?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____________,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兴趣小组分多组重复了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若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14.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
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
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 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
15.已知某植物为雌雄同体,籽粒饱满(B)与籽粒凹陷(b)、紫叶(A)与绿叶(a)为其两对相对性状。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现有若干籽粒饱满与凹陷的种子,请利用这些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材料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思路。
思路一:先让上述植株分别自交,单独收获种子,若某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出现______分离比,即可验证;若后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将后代中籽粒饱满与凹陷种子发育的植株进行
______,所得子代再进行自交来验证。
思路二:先让上述两种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单独收获种子,请写出杂交后的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
(2)若用纯种的紫叶籽粒凹陷与绿叶籽粒饱满杂交,F1自交后代出现5︰3︰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有两种可能:①基因型为______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②______。
请利用以上杂交获得的后代为材料,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是假说①所致,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