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许可管理规定1 范围与应用领域1.1 目的 为控制和削减临时性作业活动风险,保护员工健康安全,预防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直属企业和基层单位以及工程服务承包商。
1.3 应用领域本规定应用于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油库、加油(气)站等场所操作规程未涵盖的临时性作业,如工程施工、检维修作业、清罐作业等,同时包括特殊作业,如受限空间、挖掘动土、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火及其它需作业许可证的作业。
非生产性场所的特殊性作业参照本规定执行。
2 参考文件作业许可管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 术语和定义3.1 申请人是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负责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
如新建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停业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现场负责人、发行版本: A 修 改 码: 1 文件编码: XJXS/HSE.GL.ZAHC.26-2009检维修项目作业单位负责人、库站现场负责人。
3.2 批准人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管理人员。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常是直属企业部门主管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库站负责人或建设项目负责人等。
3.3业务主管部门是指直属企业具体工作业务管理部门,如工程建设、库站管理、营销等职能管理部门。
3.4工作安全分析通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工作方法。
4 职责4.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作业许可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并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4.2 公司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协助对所管辖业务范围内的作业许可管理进行监督。
4.3 直属企业负责本单位作业许可的审批。
4.4直属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作业许可的监督管理。
4.5 直属企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业务范围内作业许可的审批和监督。
4.6 油库、加油(气)站按要求执行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4.7 作业人员应接受作业许可培训,执行作业许可规定。
5 管理要求5.1 作业许可范围5.1.1 在油库、加油(气)站、办公场所区域内,进行下列临时性工作前应办理作业许可证:——承包商在油库、加油(气)站、办公场所区域内施工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没有操作程序指导的非常规作业;——检维修(未列入日常维修程序指导的维修工作)作业、清罐作业;——对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办理许可证的其它工作,选择办理许可证。
5.1.2在临时性作业开始前,先办理本次作业许可,包含下列作业,还应分别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
——受限空间作业——挖掘(动土)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5.2 作业许可证申请5.2.1 作业许可证的办理流程见附录A。
作业前申请人应提出申请,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作业许可证,参见附录B;——作业内容说明;——相关附图,如作业环境示意图(作业周边上空、地面、地下的电缆、设施设备、管线等)、工艺流程示意图、平面布置示意图等;——风险评估结果(工作安全分析);——安全工作方案(HSE计划书)。
5.2.2 申请人应实地参与作业许可证所涵盖的工作,当作业涉及到多个负责人时,涉及到的负责人均应列在许可证申请表内。
5.3 风险评估(工作安全分析)5.3.1 申请人应为每份许可证申请的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完成工作安全分析。
工作安全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工作步骤、存在风险及危害程度、相应的控制措施等。
5.3.2 对于一份作业许可证项下的多种类型作业,宜统筹考虑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交叉作业界面、工作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统一完成工作安全分析。
5.3.3 工作安全分析是编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的基础。
通过工作安全分析确定的危害和风险,均应在安全工作方案中提出相应的控制削减措施,将危害和风险降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5.3.4 工作安全分析和安全工作方案是作业许可审批的基本条件,工作安全分析表格参见附录C。
5.4 书面审查在收到申请人的作业许可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申请人及相关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
审查内容包括:——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确认所有的相关支持文件,包括工作安全分析、安全工作方案、作业区域相关示意图、作业人员资质等;——确认作业前、作业后应采取的所有控制削减措施,包括系统隔离,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工作环境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应急措施等。
检测记录参见附录D。
——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的相互影响,并确认控制削减措施;——确认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其他。
5.5 现场核查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均应到许可证上所涉及的工作区域实地检查,确认各项控制削减措施的落实情况。
确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与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情况;——系统隔离、置换、吹扫、检测方案的可行性;——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安全消防设施的配备,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培训、沟通情况;——安全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其他安全措施情况。
5.6 许可证审批5.6.1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均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5.6.2 如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录在案,申请人应重新提交一份带有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申请。
5.6.3作业前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等现场关键人员需要变更时,应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如作业中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等需要变更时,批准人和申请人应一起组织对新上岗人员的资质、能力、培训、沟通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办理书面变更手续,批准人和申请人共同签字备案。
5.7 许可证取消当作业内容或环境发生变化,如出现工艺变更、安全措施变更、违章、安全措施未落实、发生事故等,各方都有责任随时取消作业许可,停止作业,并通知相关方。
许可证一旦被取消即作废,如再开始工作,需要重新申请作业许可证。
取消作业应由提出人和批准人在许可证上签字。
5.8 许可证期限、延期和关闭5.8.1 许可证的有效期限由批准人确定。
5.8.2 如果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没有完成工作,申请人可申请延期。
申请人、批准人及相关方应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未发生变化。
若有新的安全要求(如夜间工作的照明)也应在申请上注明。
在新的安全要求都落实以后,申请人和批准人方可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延期。
许可证未经批准人和申请人签字,不得延期。
5.8.3 作业完成后,申请人与批准人在现场确认没有遗留任何安全隐患,并已恢复到正常状态,双方签字关闭作业许可证。
5.9 许可证管理5.9.1 作业许可证一式四联,并应编号,编号由许可证批准人填写。
——第一联:悬挂在作业现场,让现场所有有关人员了解现场正在进行的作业位置和内容;——第二联:按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三联:送交相关方,以示沟通;——第四联:批准人留存。
5.9.2 不是通过许可证本身,而是通过落实许可证所确定的工作程序和安全措施保证安全作业。
在执行作业许可时应严格落实作业许可证及以下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工作安全分析;——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的结论和要求;——与相关方协调、沟通所达成的协议。
5.9.3 当作业许可证批准后,不得再作任何修改。
工作完成后,许可证第四联由申请人、批准方签字关闭后交批准方存档,保存期一年(包括已取消作废的许可证)。
5.9.4 工作安全分析和安全措施只适应于特定区域的系统、设备和一段指定的时间段,如果工作时间超出许可证有效时限或工作地点改变,工作安全分析失去其价值和效力,应停止作业,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
5.9.5 在作业实施期间,申请方应时刻持有有效作业许可证,并将作业许可证第一联、附带的其它专项作业许可证和安全工作方案放置于工作现场的醒目处。
5.9.6 当同一工作有多个施工单位参与时,每个施工单位都应有一份作业许可证(或复印件)。
当工作需要中断或工作已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时间限制时,许可证应交回批准方保留。
在取得原许可证或延期确认后方可复工。
5.9.7 当正在进行的工作出现紧急情况或已发出紧急撤离信号时,所有的许可证立即失效。
重新作业,应办理新的作业许可证。
6 管理系统6.1 资源支持公司及直属企业现有资源都是协助实施本规范的可利用的资源。
6.2 管理记录质量安全环保处保留本规定各版本的留存记录和修改明细。
6.3 审核要求公司和直属企业都应把作业许可证管理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必要时可针对作业许可管理组织专项审核。
6.4 复核与更新本规定应定期评审和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之日起不超过三年。
6.5 偏离管理6.5.1公司制定管理规定时与上级公司修订要求发生偏离,应报销售公司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6.5.2公司、直属企业及基层单位在执行作业许可管理规定时发生的偏离,应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6.5.3 偏离应有书面记录,其内容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
6.6培训与沟通本规定由公司、直属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各业务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基层单位和承包商管理及操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
本规定应在公司系统内沟通。
6.7 解释本规定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
附录A 作业许可证办理流程附录B 作业许可证(式样)附录C 工作安全分析表(式样)附录D 气体监测表编写部门:质量安全环保处编写人:董承彬审核人:刘玉臣审批人:胡顺铭附录A作业许可证办理流程附录B作业许可证(式样)附录C工作安全分析表(式样) XJXS/HSE.GL.ZAHC.26-JL.02附录D气体监测表许可证编号……………………………………日期……………………………………空间名称……………………………………地点……………………………………XJXS/HSE.GL.ZAHC.26-JL.03第一台仪器:第二台仪器:使用的监测设备类型:允许限度:氧气:19.5%----23.5%易燃易爆气体:当爆炸下限大于4%时,浓度小于0.5%(体积)当爆炸下限小于4%时,浓度小于0.2%(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