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唯物论原理归纳(认识世界与追求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具体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①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③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材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也是物质的。
①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③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1、国家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2、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提出与落实。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与落实。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国情决定。
5、各种财政制度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6、家庭消费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
7、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8、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9、农村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上帝创世说”。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11222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
10、适时发展旅游业,开展红色旅游。
11、八荣八耻的提出与实施,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12、《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①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生命之树长青;流水不腐、户枢不蠧;生命在于运动;“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干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不是风吹翻动,是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
飞矢不动: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2、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3、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4、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态建设以及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5、在现代化建设中,把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促进人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然的和谐相处。
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既要命令自然,有要服从自然。
8、人类对宇宙、太空的探索,破译密码,基因组图谱等。
9、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认识论原理归纳(认识世界与追求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具体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
1、各种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形式、发展实施。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扶贫重在落实。
5、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6、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9、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永恒的使命。
1、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善于理论创新,鼓励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
4、反对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观点。
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辩证法原理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具体运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发展循环经济3、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理更生的原则,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1、拔苗助长;乌鸦叫丧;喜鹊叫喜;8发6顺等违背联系客观性。
2、互联网发展;青藏铁路建设;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外交关系的建立等在尊重客观性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联系。
444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变宝物。
2、各种外交关系的建立,国家间的合作。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经济特区、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整个现代化建设;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局利益,反对地方保护主义;3、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4、成语、俗语(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等)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既要着眼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正确的认识。
1、田忌赛马。
2、“鸟巢”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案。
3、多浆船的设计,“提要钩玄”、“八面受敌”读书法(本第59页)4、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单纯的机构合并,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1、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