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中国音乐学网
17:50
萧 梅
《体验的音乐民族志----以广西壮族“魔仪”音声描写为例》
徐元勇
《论“竖开唱法”和“斜开唱法”歌唱理论体系的中国人文内涵》
刘忠民
《福建闽南地区云霄歌谣研究》
李玉珍、商树利
《二人转音乐中的俗文化特征》
17:50
——
18:10
陈 超
《溱潼会船节仪式音声研究》
汪海元、褚 灏
《20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多元样式解读》
刘东兴
《南高洛音乐会大曲〈普庵咒〉曲式结构分析》
孟凡玉
《巢湖秧歌现状及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11:20
——
11:40
孙 凡
《从荆州花鼓戏的生存现状反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王誉声
《汉族 55 种调式音阶曲例》
郭德华 李敬民
《一个剧种两个流传地的唱腔音乐比较研究——以豫剧[二八板]音乐的调式结构分析为例》
施 咏
《中国当代“民工歌曲”中的表现主题及其相关社会意义》
阎定文
《祁太秧歌研究》
李安明、黄 富
《从玉溪花灯的创新发展看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
11:10
——
11:30
杨曦帆
《“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仪式乐舞研究》
李光明
《“中立音”现象的听觉认知原理研究》
关意宁
《当代陕北民歌曲目研究》
赵建莉
《浅谈睦剧的音乐唱腔》
钱 茸
《方言语音之于中国传统声乐的符号化存在方式》
李微微
《山东柳子戏唱腔五大基本曲牌研究》
孔玲玲
《豫剧着名表演艺术家陈素真与她的〈宇宙锋〉》
09:30
——
09:50
关 杰
《寻找文化支点——从广东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说开去》
王 静
《中国宫廷音乐的传播与作用》
丽 娜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现存状况》
田耀农
15:20
——
15:40
杨 晓
《众神毕集:多信仰仪式的音声民族志构成――以香港沙田九约『太平清醮』为例》
沈云芳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存在价值研究》
薛雷
《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生存状况》
张朵儿
《朱仲禄花儿歌唱艺术初探》
15:40
——
16:00
齐 易、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东填池赛戏研究》
岳微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杨民康
蓝雪霏
吴学源
张伯瑜
15:00
——
15:20
薛艺兵
《再论祭祀仪式音乐研究中的“两阈结构”模式》
王洪军
《中国传统戏剧自身运动的逻辑探求——我读〈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
张燕丽
《试论晋南地域文化及民间音乐对蒲州梆子的影响》
荣世生
《“感知与理论的契合”——论感性体验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康 玲
《【剪靛花】的流变
——【剪靛花】歌系研究之三》
李 娟
《石首跳三鼓调查报告》来自16:00——16:20
周显宝
杨善武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唐 畅
《论衡阳湘剧的两次分流—一个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解读》
施 维
《昆山腔、昆腔、昆曲、昆剧概念之辩歧》
7月16日上午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薛艺兵
洛 秦
蔡际洲
张振涛
10:10
——
10:30
杨民康
《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仪式化展演过程》
王耀华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后”的思考》
吴学源
《葫芦丝漫谈》
张伯瑜
《论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发展中传统音乐思维的丢失》
赵海英
《左权民歌现状调查报告》
7月16日下午B场
日期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齐 琨
王耀华
郭树荟
钱 茸
7
月16日
下
午
16:50
——
17:10
罗明辉
《仪式音声民族志研究之方法及意义-从洪朝音乐的考察研究谈起》
洛 秦
《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人类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
09:10
宁 颖
《现代都市中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以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礼舍利塔仪式为例》
王 晡
《从一个美国音乐家的中国古琴缘谈起》
叶明菊
《论藏族民歌声音“造型”及其风格重塑》
鲍文敏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地区立新乡“挑鼓子”白事活动纪实》
09:10
——
09:30
杨 琼
《北京市基督教海淀堂“英语崇拜”仪式模式探讨》
陆小璐
《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音乐创作及文化取向》
王 婷
《从票房活动看北京八角鼓的发展》
刘婷婷
《以昆明曲剧的兴衰看地方戏曲的存亡》
16:20
——
16:40
陈华丽
《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外坛梁皇宝忏仪式及其仪式音乐分析》
王 州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授策略和学习活动方式》
叶明春
《云南洞经音乐审美观初探》
戎龚停
《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策略研究个案》
孙 云
《因境而生 随境而异 ——鼓吹乐文化生态的现代解读》
王学仲
《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复兴——由东北大鼓保护工程引发的思考》
17:50
——
18:10
李丽敏
《音乐的魔力——对巫术音乐的民俗学阐释》
于淑梅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关冰阳
《东北道教音乐研究随札》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王义斌
冯志莲
李玉珍
巨奇君
15:00
——
15:20
欧阳亮
《一个人的神坛——“还坛神”艺术传承机制研究》
马希刚
《借鉴、融通与理性期待? —— 基于音乐文化特征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思考 》
吴军行
《论高腔》
苏 娟
《青海土族婚礼曲的音乐特征》
11:30
——
11:50
张亚林
《哈尼族“九祭献”及其音乐特征》
高贺杰
《“错位”的认同——从一首歌的认同看当下鄂伦春族文化符号的建构》
郑 思
《廿八都官话民歌探析》
郭树荟
《中国器乐音乐生存现状调查研究之一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夕里乡乌兰敖包村三弦老人纪实》
7月16日下午 A场
日期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张 斌
《山东省济南地区古琴音乐现状及思考》
毕凤岐、李文吟
《吉林黄龙戏音乐及其黄龙府地域文化研究》
7月17日上午A场
会场
时段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刘 红
杨善武
韩 军
樊祖荫
08:10
——
08:30
张振涛
《重构声音》
刘勇
《全世界民族音乐学家,联合起来--------兼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学术特点》
10:40
——
11:00
林 宇
《婺源徽剧的传承与现状》
崔学荣
《本土音乐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张 祎
《传统戏曲曲体的转型:以婺剧乱弹唱腔【三五七】为例》
高 舒
《中外音乐民族志演进与拓展综述》
11:00
——
11:20
杨阳《旅游音乐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保护——以临县伞头秧歌为例》
闫永丽、程晖晖
《大平调 ﹒ 梆子腔 ﹒ 古代军乐》
《鲁西南鼓吹乐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5:20
——
15:40
齐 琨
《灵验的音声——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元宵节灯会仪式音乐研究》
何丽丽
《三个时代的男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影响随笔——记梅兰芳、胡文阁、李玉刚》
张晗婧婧
《恩施市三岔乡“耍耍”现状调查》
Alec McLane【一定要和张伯瑜在一个组】
Thepresence of Chinesemusicensemblesat Americanacademicinstitutions.》
——
17:30
刘沐粟
《行走在对话与狂欢中的守望——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孟戏”祭祀仪式之功能探析》
板俊荣
《强化传统音乐“学理”指导下的“乐理”研究》
魏钰东
《从鲁西南“鼓吹乐”与“说唱音乐”的传播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王东涛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鲁中南鼓乐班》
17:30
——
17:50
李祖胜
《九州处处江南韵 传艺莘莘江南人——论20世纪上半叶江南二胡艺术家对二胡艺术的精心培育》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田耀农
刘勇
杨玉成
王洪军
10:20
——
10:40
王晓平
《明清移民与陕南民间音乐的流布》
蓝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