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松盆景养护管理

黑松盆景养护管理

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

2针一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各针叶长约6~15公分,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叶鞘由20多个鳞片形成,长约1.2公分。

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

每个种基部,裸生2个胚球。

雄花生于新芽的基部,呈黄色,上生多数雄,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

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

黑松盆景养护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放置场所:黑松适生于阳光充足、湿润通风的环境,但小型盆景在盛夏高温时,不宜强光曝晒。

冬季可置于室外,最好连盆埋进向阳背风的地里,仅将枝干露出土面。

如放在室内越冬,则室内温度不宜太高,并须在清明前出房。

浇水:黑松喜干燥,浇水不可过多,宜干透再浇,但经常在叶面上喷水,对生长有利。

春、夏季适当扣水,可使新枝低矮,针叶短小。

施肥:黑松不喜肥,每年春季生长旺盛期可施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秋季再施一次经过发酵的饼屑即可。

修剪:黑松的修剪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间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进行。

一般摘掉每根顶芽长的1B2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

此外,对于影响树木姿态美观的枝叶,可在冬季休眠期剪除。

翻盆:黑松的翻盆,可每隔3-5年进行一次,时期以2-3月间为宜,秋后亦可。

翻盆时剔除旧土1B2左右,剪去枯根、烂根,剪短部分长根,最好同时进行枝叶的修剪。

病虫害防治:黑松的病害主要有叶锈病、落针病、曲枝病和松瘤病等。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松梢等。

松针锈病乃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的300倍液,进行防治;落针病可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

松梢螟及红蜘蛛等虫害可用50%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黑松盆景是我国盆景中的传统盆景之一,其雄伟的气势,刚直挺拔的性格,颇具阳刚之气,因此被人们冠以“男人松”。

而与其相对应的赤松,因树皮呈灰褐色或红色,针叶右臂黑松细而柔软,并且较为稀疏,树姿妩媚动人,因此有人称之为“女人松”,其制作方法及管理与黑松大体相同。

黑松又称白芽松,松科常绿乔木。

树高因生长环境而异,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处生长的植株高达数十米,而在土质贫瘠,环境恶劣处则高不盈尺。

树皮灰黑色,鳞片状开裂;冬芽银白色,圆柱形。

叶针形,两针一束,粗而硬,丛生在短枝上,其叶硬而粗,前端尖锐,呈深绿色,有光泽。

枝条横展,轮状排列,姿态古雅。

黑松的树冠幼时圆锥形,老时呈扁平扇形。

树皮灰黑色,有鳞片状龟裂球果圆锥状卵形,九月至十月成熟后呈褐色。

黑松原产日本。

我国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多有引种。

黑松盆景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庭院、阳台均可培养。

其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浓绿,四季常青,树姿古雅,可终年欣赏。

在生长期间,宜陈放于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流之处,不宜长时间放置于室内。

多年培养的黑松桩景,老干苍劲虬曲,盘根错节,表现龙蟋风翥的奇姿和坚韧不拔的生机,是家庭培养观赏的佳品。

黑松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四季浓绿,冬芽银白色,可终年陈列观赏。

黑松为阳性树,要求光照充足,在生长期,尤其在抽芽发叶期,不可长时间放置室内观赏。

多年培养的黑松盆景,呈龙蟠凤翥的奇姿,老干苍劲,虬根盘曲,表现坚韧不拔的生机。

“林中百丈松,岁久苍鳞蹙”,这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赞颂松树姿态的诗句。

黑松的幼树枝干柔软,可塑性强,可根据其特点蟠扎成曲干式、斜干式、临水式、悬崖式、附石式等多种不同款式的盆景。

由于黑松针叶粗硬而较长,不宜剪扎成层片状,多以自然形为主,显示典型松树特色。

老桩则可以根据树桩的形态,因势利导,因材附形,采取修剪与蟠扎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出自然优美,苍劲古朴的盆景。

无论那种形式的黑松盆景都要以大自然中的古松为依据,并参考画中的松树,使其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黑松盆景的造型可在一月至三月树液流动较为缓慢时进行,这时枝条的伤口处基本无松脂溢出,对其生长影响不大。

黑松的萌发力较弱,应利用原有的枝、干进行吊扎造型,将多余的枝、干、根缩剪,并对其生长方向进行调整,将向上生长的枝条调整为平展式或下垂式,除直干式盆景外,其他形式的盆景要避免主干、枝条、根有僵直的线条出现,使其刚柔相济,曲折有致。

黑松的根系发达,可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提根,以表现其苍古的韵味。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盆景爱好者大都从山地野生的黑松林地,选取天然飞籽下种、生长矮小而粗壮的植株作为桩材。

选材时,尤以从石隙中生长出的小老树树桩为佳。

采掘后,先露地栽培(养坯),待根系发育良好、枝叶生长茂盛时,再上盆加工造型。

黑松一般生长在海拔六百米米以下的荒山荒地;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松树皮灰黑色,鳞片状裂开,常给人一种“刚劲挺拔,苍古奇特”的气势。

但被人们采掘栽在咫尺浅盆中,生长条件受至限制,故很难成活。

据一些黑松养殖高手的经验:黑松的成活与否,关键在于采掘与养护管理。

采掘的黑松树桩确定后,不可立即动手挖掘,应先把树桩根部外围六十厘米至八十厘米处挖空,切断部分主根,切口宜平,以利伤口愈合和促进须根生长;并对黑松进行选枝、短截、摘芽,以防止水份蒸发和松脂外溢,可用细土抹于截面或蜡封口。

然后填土复原,浇水,并在生长季节对其进行养护管理。

第二年才可适时挖掘。

挖掘的最适宜时期,马鞍山地区在十二月至翌年二月,为最适期。

气温一般在二摄氏度至七摄氏度左右,这时黑松处于休眠期,松脂流动缓慢,即使伤根系,成活率仍很高。

挖掘时土球要大。

尽量不伤至根系,并随时用细土或蜡封住切口,挖掘后用塑料薄膜包裹扎紧运回栽植。

上盆与养护管理要得法。

采掘后的松桩一般宜用紫砂陶盆。

上盆前,先剔除山土二分之一左右,剪去枯根烂根,剪短部分长根,同时剪去过多的枝干、松针以减少受伤根系的负担。

最好在采掘时,多挖些当地山土,有利于黑松对土壤的适应。

用龟背瓦片重叠盖住盆洞,把粗粒的山土放在盆底,然后将松桩置于中间,下二分之一盆土,以全部盖住根系为准,压实,并用竹扦向根隙间填土捣实,再下土。

切忌根部悬空留有空穴。

上盆后的黑松桩景,先浇足塘水或沉淀水,置于阳光充足、湿润通风的环境,浇水不可过多,宜干透再浇。

但每天要坚持用喷壶用清水喷松针、枝干数次,以保持湿润,这对生长有利。

成活后的黑松桩景春、夏季要适当扣水,可使新枝低矮、针叶短小。

黑松的修剪以摘芽为主。

新上盆的黑松桩景一般一年内不摘芽,枝繁叶茂根系才发达。

第二年的三月至四月间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进行。

一般摘掉每根顶芽长的二分之一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桩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

对于影响桩景姿态美观的枝干,可在冬季休眠期剪除,并用蜡或胶封口。

黑松不喜肥,成活后,每年春季生长旺盛期可施二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秋季再施一次即可。

为适合制作盆景的需要,在露地栽培时,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较瘠薄处,控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使其主根粗短,侧根发达,茎干矮小而屈曲,枝叶密集而丛生,姿态古朴而雅美,成为良好即可上盆加工。

树桩主干较粗大,可适
当切削加工,再将保留的侧枝攀扎成平伸或下垂状,选留侧枝应注意不留平行枝、对称枝,以有层次差落为佳。

黑松的整姿加工宜在休眠期进行,这时树液流动缓慢,修剪枝条不致有松脂外溢之虞。

在生长期间,只可攀扎造型,或摘芽控制生长,不可修剪整姿。

黑松喜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

平时可常年陈放在庭院中台坡和阳台、乎台上,光照充足、空气流动之处。

但小型盆景在盛夏时,不宜强光暴晒。

冬季可露地越冬,最好连盆埋人向阳背风地方。

若在室内越冬,室温不宜太高,清明节即可移到室外。

花谚有“干松湿柏”之说,所以宜保持盆土偏干,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积水,特别是春季发芽长叶时更不能水大,以防枝、叶徒长。

夏季和初秋气温较高,空气干燥,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浇“上湿下干”的半截水,还可在早晚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美观,但雨季仍要注意排水防涝,以免因盆土积水而烂根。

黑松小型盆景在盛夏高温时,不宜强光曝晒。

冬季可置于室外,最好连盆埋进向阳背风的地里,仅将枝干露出土面。

如放在室内越冬,则室内温度不宜太高,并须在清明前出房。

(转载)
更多资料请点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