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亚硝基脲类
卡莫司汀 • 特点:能通过血脑屏障。 • 临床作用:对脑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白血病有效,对恶性淋 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药物合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有效。 • 不良反应:主要为延迟性骨髓抑制剂,骨髓抑制经常发生在 用药后4~6周,白细胞最低值见于5~6周。
破坏DNA的抗生素
• 丝裂霉素(MMC) • 作用特点:抑制DNA合成,可引起DNA单链断裂和染色体断裂; 对细菌有抗菌作用,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药物。 •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实体瘤,与5-FU、多柔比星联合应用能有效 地缓解胃腺癌和肺癌,与环磷酰胺、塞替哌合用,可提高治疗恶
不良反应
• 多西他赛:骨髓抑制、过敏反应、液体潴留并发水肿反应、 神经毒性、心血管副作用、脱发、转氨酶升高等;使用多 西他赛的早期,大约50%的患者在3~4个周期后,出现 体液潴留症状,如踝骨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等。
• 紫杉醇:骨髓抑制、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 心血管副作用、脱发、肝脏毒性、输注药物的静脉和药物 外渗局部的炎症。
烷化剂
• 代表药物----环磷酰胺(CTX)
• 作用特点:需在体内经代谢成有活性的磷酰胺氮芥后发挥烷
化作用,抑制DNA合成,干扰DNA和RNA功能。 • 临床应用:用于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亦用于妊娠滋养细
胞病、脑、乳腺、颈、子宫内膜、肺、前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卵巢等部位
的恶性肿瘤以及儿童的一些恶性肿瘤。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膀胱炎。
临床药理学分类
• 细胞毒类药物 –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 • • • • • • • • 烷化剂 铂类化合物 丝裂霉素 蒽环类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 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剂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DNA多聚酶抑制剂
• 激素类
– – – – – – 抗雌激素 芳香化酶抑制剂 孕激素 性激素 抗雄激素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拮抗剂
• 临床应用:为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一线药物,黑色素瘤、结
肠癌亦有效。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
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区别之处? – 紫杉醇 助溶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容器和输液器不含聚氯乙 烯(PVC),延长输液时间 – 紫杉醇脂质体:主要成份为紫杉醇,辅料为:卵磷脂、胆固 醇、苏氨酸、葡萄糖。用量同紫杉醇,预处理同紫杉醇,只 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专用振荡器,输液器无 特殊要求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推荐剂量增加,无需预处理,神经毒 性较低
• DDI:
– 卡培他滨抑制CYP2C9 同工酶,与CYP2C9 底物华法林联用,应常 规监测INR;与苯妥英合用,常规监测苯妥英的血浆浓度。 – 索夫立定及其同型物给药后,开始卡培他滨治疗至少4 周的等待期。 • 注意事项 – 卡培他滨与食物一同服用。 • 注意腹泻和手足综合症的处理
–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 建立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 第二阶段
– 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进行抗肿瘤药物活性筛选 – 细胞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 完善临床随机对照评价体系
• 第三阶段
– – – – – – 肿瘤综合治疗和多药联合化疗 关注远期疗效和毒性 儿童白血病、滋养细胞肿瘤根治性疗效 发现原癌基因、多药耐药基因 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造血因子的应用
• 临床应用:主要应用于胃肠道肿瘤、乳腺癌治疗。 • 不良反应:主要骨髓和胃肠道毒性。
卡培他滨
肝羧酸酯酶将卡培他滨 水解为5'-脱氧-5-氟胞苷 (5'-DFCR)
卡培他滨
• 适应证:1250mg/m2,一日两次 • ADR:腹泻、手足综合征 • 禁忌症:二氢嘧啶脱氢酶缺陷患者禁用。
• CLCr低于30 mL/min,永久停用
– 其他细胞毒药物
• L-门冬酰胺酶、达卡巴嗪
阻止原料供应的药物
• 门冬酰胺酶(左旋门冬酰胺酶)
• 作用特点:能催化门冬酰胺分解,使肿瘤细胞缺乏门冬 酰胺供应,从而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生长。 • 临床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50%以 上,用于肿瘤治疗时,应该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 生物反应调节剂 • 单克隆抗体 • 其他:
– – – – – – 细胞分化诱导剂 细胞凋亡诱导剂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基因治疗 瘤苗
–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 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
– 作用于拓扑异构酶的抑制药物 – 作用于有丝分裂期,干扰微管 蛋白合成的药物 – 其他细胞毒药物
• 紫杉醇注射剂是由50%乙醇与50%聚氧乙烯蓖麻油衍生 物配制而成;
– 急性超敏反应:氧乙聚烯蓖麻油引起。 – 预处理:
– 常用的药物组合是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组胺H2受体拮抗剂
• 多西他赛是由乙醇和吐温-80配制而成
– 3天地塞米松预处理,预防体液潴留及血管水肿
干扰微管蛋白形成的药物
• 长春新碱(VCR) • 作用特点: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装配,影响纺锤丝 形成,从而阻断有丝分裂,使细胞分裂停止于M期,是M期细 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 临床应用:长春新碱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霍奇金 病和恶性淋巴瘤。单独使用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完全缓 解率达50%,与泼尼松合用可达90%。 • 不良反应:神经毒性为限制剂量毒性。 • 长春地辛:作用机制与长春新碱相同,其作用强度为长春新碱 的3—10倍,适用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突发危象。
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
• 卡铂(碳铂,顺二氨环丁烷铂)
– 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作用机制、适应症与顺铂相同。耳毒性和神经 毒性。骨髓抑制比顺铂强,肾毒性和致吐性低于顺铂。
不良反应
适应症 肾毒性 耳毒性 外周神经毒性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消化道毒性 剂量限制性
顺铂
广泛应用于多种 实体瘤及淋巴瘤
RNA
蛋白质
酶等
微管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 甲氨蝶呤(MTX) • 作用特点: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高亲和力,可 竞争性地与DHFR结合,阻止FH2还原成FH4,DNA和 RNA的合成中断,产生细胞毒作用。 • 临床应用: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与长春新碱、强的 松、6-巯基嘌呤合用,90%可完全缓解;与5-FU、更生霉 素合用可使部分患者长期缓解。 • 不良反应:骨髓和胃肠道上皮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 应
• 作用于有丝分裂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 紫杉类 – 长春碱类 – 高三尖杉酯碱
• 紫杉醇(紫素,泰素) • 作用特点:与细胞中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多聚化而使之稳
定,从而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使之停止于G2晚期和M期。此
外,紫杉醇尚可激活巨噬细胞起杀灭肿瘤的作用。当其对干扰 素合用时,对激活巨噬细胞溶解肿瘤有增强作用。
性淋巴瘤疗效。
• 不良反应:主要为毒性持久的骨髓抑制,最危险的毒性表现为溶 血性尿毒综合症,当总剂量高于70mg/m2时,肾衰的发生率高达
28%。
破坏DNA的抗生素
• 博来霉素(BLM)
• 作用特点:抑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周期非特异
性药物。 • 临床应用:对鳞状上皮细胞癌、睾丸癌、恶性淋巴癌有较好疗 效。治疗睾丸癌时与长春碱、顺铂合用可使部分患者获完全缓 解。 • 不良反应:对骨髓抑制很轻,肺间质纤维化是本品的最严重的 毒性。
• 第四阶段
– 循证医学证据 – 分子靶向药物 – 肿瘤个体化治疗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基础
• • • • • 抗肿瘤药物分类 药效学特点 药代学特点 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耐药性与对策
抗肿瘤药物传统分类
来源和作用机制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 • 植物类激素 • 其他(铂类、靶向等) 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 •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 物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 作用于DNA模板影响RNA 转录或抑制DNA依赖RNA 聚合酶而抑制RNA合成的 药物 •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其他类型的药物
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
• 顺铂(DDP) • 作用特点:在体内可被水解,形成活泼的带正电的水化分子与鸟 嘌呤的7位上的N结合,引起DNA链间或链内交联,从而抑制 DNA复制和转录,导致DNA断裂和误码,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作 用较强而持久。抗癌谱较广,为细胞周期性非特异性药物。 • 临床应用:广谱。 • 不良反应:常见严重的毒性是由于直接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而引 起的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多发生在剂量超过100mg/(m2.d) 的病人。
卡铂
抗瘤谱与顺铂 基本一致
奥沙利铂
胃,结、直肠 癌
+++ +++ + + ± +++
肾毒性
± ± ± +++ +++ ++
骨髓抑制
± ± +++ + ± +
外周神经毒性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 • • • •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 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氟脲苷、替加氟、卡培他滨 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剂:巯嘌呤、硫鸟嘌呤等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
常用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
内容提要
肿瘤化学治疗的现状与历史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基础 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原则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1950s发现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1970s发现顺铂、阿霉素 1990s发现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00s靶向治疗、诊疗个体化
• 第一阶段
•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荨麻疹、低蛋白血症、外围组
织水肿、高血糖、精神症状和胃肠道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