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拉德与_了不起的盖茨比_

康拉德与_了不起的盖茨比_

第24卷第5期2008年10月德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Dezhou U niversity V ol.24,N o.5Oct 1,2008 康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王雪青(德州学院外语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 要: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菲茨杰拉德就认真拜读了康拉德的作品,并称《“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序言为他一辈子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和技巧都明显受到了康拉德的影响,在该作品从主题思想、对故事叙述者的设计到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都有具体表现,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受到康拉德的影响是与作家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文化心态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康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444(2008)0520016203收稿日期:2008206203作者简介:王雪青(19752),女,山东临邑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作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严密的结构布局和全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

与他的前期作品相比,该小说在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除了由于作家本人对小说艺术深层次的细致思考,还得益于他对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作品的潜心研究。

1925年6月,他在给评论家H ・L ・门肯的信中谈及该小说的创作经过和体会,说他“从康拉德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摹仿了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

”[1]《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已臻成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受到康拉德的影响是与作家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文化心态密切相关的。

一、梦想幻灭的主题菲茨杰拉德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学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但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感到幻灭的悲哀。

康拉德的名作《吉姆老爷》被菲茨杰拉德誉为“一部伟大小说”,其中所涉及的主题即是自尊心的丧失在人的心理上所造成的巨大悲哀,以及“人想从水深火热之中找回他的道德形象和理想所做出的那些艰苦努力”。

年轻的水手吉姆自幼就对人生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想象着有朝一日会做出英雄的壮举,可在发生沉船事件的关键时刻,他没有去拯救他人性命却于慌乱中跳海逃生,最后吉姆情愿以死来挽回自己的荣誉。

表面看来似乎是以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他的人格尊严,但他的死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自杀,是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而被迫做出的一种让步。

年轻时所有的承诺和期许,原来都只不过是一场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叙述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也包蕴了一个与之类似的主题。

在小说中,主人公是完全凭借个人努力从一个穷小子转变成新贵豪富的。

他心怀一个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梦,相信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愿望来重塑现实。

他花了大量的钱财,用尽了毕生的精力虚构一个美丽的世界。

为了重新夺回失去的爱人,他购置汽车洋房、举办奢华的酒会,想用物质的有形的方式来创造出他的理想世界,实现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在他的心目中,黛西代表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他五彩斑斓的梦中仙境。

为了恢复旧梦,他耗尽了自己的感情、才智和金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但结果他也和吉姆一样遭遇了命运的无情嘲弄。

如果说吉姆脚下的“泥土”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那么是“灰烬谷”吞噬了盖茨比年轻的生命。

吉姆若不接触他脚下的土地就无法活下去,盖茨比离开垃圾场也将难以生存。

他柏拉图式的自我理念在汤姆的无情揭露下被击得粉碎,原来他只不过是一个骗子、一个私酒贩子、一个无赖。

当他在黛西的卧室窗下彻夜守候,曾经寄托在黛西身上的梦开始渐渐远去;当他在第二天没有接到黛西的电话,他只得最后放弃了那个他居住了很久的温暖的旧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发觉一朵玫瑰花是多么丑恶的东西,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酷。

”[2]但“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

”[3]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大人物盖茨比带着精神上的孤寂到处探索,就是试图找到人类存在的价值及精神道德的支柱。

正如康拉德笔下的人物在海上漂泊、在丛林中穿梭,试图找到拯救心灵的“圣杯”,盖茨比也在苦苦求索。

他的寻梦之旅,显然是与菲茨杰拉德心中所要追寻的东西相联系的。

一战后的美国民众感受到人类荒原到来的前兆,悲观主义、怀疑主义动摇着人类曾经美好的理想,信仰一旦失落,用什么东西来支撑人类?菲茨杰拉德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他的终极关怀———他希望重拾支撑人类精神的支柱,希望找到救世之道。

作者通过梦想幻灭这样的悲剧主题,来暗示追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追梦人必须具有像希腊神话中推石头的西绪弗斯那样的勇气和精神。

二、“双重看法”的故事叙述者很多评论家都一致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独到之处在于“这部小说始终维持着一种‘双重看法’,既作者把自己两种不同的看法统一在一部作品之中,以达到某种效果。

”[4]菲茨杰拉德本人也认为,一个作家“是否具有第一流的才能”,要看他能否“在同一时间里容纳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而且照样思索下去,不受影响。

”[5]而他能够把两种不同的看法统一在这部小说中,关键在于他精心设置了“既在事内又在事外”的故事叙述者尼克。

“作者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显然受到了他所喜爱的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深刻影响。

作品中的尼克・卡罗威在盖茨比与读者之间所起的斡旋、媒介作用,与康拉德的重要代表作《黑暗深处》中的故事讲述人马洛在库尔茨与读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

”[6]康拉德用马洛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叙述的技巧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马洛这样一个位于情节之中的戏剧化身份,给了作者自由出没的便利。

康拉德进可直陈自己的观点,退可观察讲叙者的言行,可谓左右逢源。

菲茨杰拉德接触到康拉德的重要作品之后,他找到了一种更为令人满意的文学艺术形式。

一改最初计划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他采用了尼克・卡罗威的第一人称叙述手法,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尼克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评论者,又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整个作品中起着一种纽带作用。

尼克既是盖茨比的邻居,又是盖茨比的恋人黛西的远房表兄,还是黛西丈夫的同学。

作为盖茨比的邻居及好友,他目睹了盖茨比生前的奢华和死后的悲凉。

盖茨比的出身、来历和全部遭遇都是通过尼克这一人物讲述的。

但尼克又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格和价值取向,他既不是汤姆所代表的“荒原时代”的精神世界的公民,也不是盖茨比所代表的那种脱离现实徜徉在梦幻世界的漂泊者。

他“既在事内又在事外”,代表的是介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美国中西部的传统观念和道德标准。

整部小说不是由一个不具人格、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来叙述,也不是出于主人公盖茨比的角度,而是由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的叙述者尼克来主讲,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主线,从而成功地避免了笨拙的直接介入,取得了理想的艺术间离效果。

事实上,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在叙述技巧上接受了康拉德的影响,是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念密不可分的。

因为一个作家要接受外来影响,首先他的文化心态中必须有一种接受的基础。

菲茨杰拉德的独特气质使他既尽情分享了那个时代所提供的奢华享乐,又能准确审视出物质世界背后那一片道德沦丧的精神荒原。

这决定了他意识状态的两面性:一方面认为要遵循某种道德准则,维护一份超越庸俗的尊严,另一方面却痛苦地意识到这种道德准则已经被粗俗的、物质的东西完全取代了。

尼克作为参与型的叙述者,正是这种“双重视象”的载体。

其次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历史时期,菲茨杰拉德必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展示当时的社会状况。

他曾经这样归纳“爵士时代”:“一切神明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经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

”一战后的十年间,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稳定繁荣,但社会思想面貌发生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理想和宗教信念几乎全部瓦解。

当时的美国就如同正行走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菲茨杰拉德就是处于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而时代的剧变以及他个人的复杂经历,使他对于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判断经验的困难性有了认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双重看法”的故事叙述者,恰好曲折反映出作者对“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弥漫于那个时代的困惑。

三、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之《序言》是一篇比较71 第5期 王雪青:康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重要的能反映康拉德艺术观的文章。

在《序言》中,康拉德提倡“感官说”,强调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的重要性。

菲茨杰拉德曾对海明威说,在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过程中,他又重读了康拉德的《“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前言,获益匪浅。

他完全赞同康拉德的文学观:“我所要竭力完成的任务是用文字的力量让你们听到,让你们感觉到———尤其是让你们看见!仅此而已!”[7]在康拉德艺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菲茨杰拉德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印象主义手法的运用和象征主义的揭示,成功阐释了他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共同构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世界中独特的艺术特色。

诚如康拉德《序言》中的名言:“小说———如果要成为艺术———就要呼唤人们的情绪。

事实上,它必须像绘画和音乐一样,是一种情绪对无数其它情绪的呼唤……而要有效地做出这样的呼吁就必须通过各种感觉来传递印象。

”[8]在印象主义手法方面,菲茨杰拉德通过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个强烈的印象,在感官上先形成一定的效果,然后通过各种印象的叠加找出事物发生的原因,于是完整的意义通过叠加的印象浮现出来。

比如对汤姆和黛西的房子的描写俨然就是一幅印象主义的美丽图画,作者不仅直接描绘了红白二色的大厦、绿色的草坪和常春藤、火红的花园等,并且间接地描绘了黄色的海滩和透明的落地长窗,更为重要的是他利用光的照射使原本无色的落地长窗变得“金光闪闪”,成了整个画面的一个亮点。

菲茨杰拉德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原本静止的草坪有了一种动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身处上流社会的黛西夫妇住所的豪华和气派。

康拉德“不仅能通过明确的表述,而且能通过模棱两可的意象以及多层意义的象征疾呼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性。

”[9]同样,菲茨杰拉德笔下的象征更是突破了红色象征热烈,玫瑰象征爱情的传统象征表现手法。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象往往具有模糊、多义、暗示等特点。

例如颜色的象征意义,绿色是希望和梦想的象征,同样绿色又带有梦幻的不真实性,很好地预示了盖茨比充满希望和梦想破灭的一生。

再如,汽车、豪宅和“真丝衬衫”,甚至包括他的梦中情人黛西,象征着那些激发人类欲望的东西,象征着考验人类心灵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