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远集团 破产!!案例 答案!!!

中远集团 破产!!案例 答案!!!

1.第三章案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拥有和经营近800艘现代化商船,55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

中远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根据Drewry最新统计,中远集团所属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五。

2012年央企排名39. 中国远洋每年能获得不少政府补助。

上市七年,股价较首日收盘价跌去74%,市值较最高点蒸发6542亿元。

更悲惨的是,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将成A股最大的ST股。

这7年,中国远洋都经历了什么?
中远集团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1993年中远投资就在新加坡借壳上市,目前已在境内外控股和主要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等8家上市公司。

2012年中国远洋的亏损额74亿元,而2011- 2012连续两年其巨亏额将累计超过180亿元。

如果被S T,将成为A股规模最大的ST巨无霸。

2012年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平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6%,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靠天吃饭”的中国远洋,陷入了“BDI魔咒”不能自拔。

这也是中国远洋持续两年巨亏的重要尴尬所在。

按照此前行业分析师的测算,中国远洋的盈亏平衡点所对应的BDI指数应该在1500点至2000点之间,而在过去的一年间,这一指数大部分时间都在1000点下方,即便有小规模回暖,最高点也没有突破1200点。

早在2009年录得75亿元亏损之时,外界就指出,中国远洋是吃了自己前几年疯狂扩张的苦果。

比如在2008年4月,金融危机已经露出苗头之时,中国远洋还宣布将订造25艘新船,为集团增加10.68万标准箱运力和211.3万载重吨运力,总共耗资将达22.961亿美元。

财经评论人士倪金节认为,若以“全球500强”的成熟标准来衡量,中国远洋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说明其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状态。

倪金节指出国际成熟航运企业,应该追求的经营目标必然是以稳健为核心,追求短暂的暴利绝不可成为中国远洋这样的巨头的目标。

分析:
1.中远巨亏的原因?COSCO
2.中远的经营面临哪些风险?
3.中远提出的自救方案之一,出售中远物流的全部股权,请问你如何看?
4.中远如何走出困境?
1.决策失误。

航运市场的周期性低迷因素。

政策支持是在国内,但发展在国外。

误判宏观形势、盲目扩张忽视风险是巨亏的重要原因
2.、继2011年巨亏104.5亿元后,2012年公司仍将出现较大亏损,这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戴上“ST”的帽子。

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中国远洋将成为*ST股(退市预警),面临摘牌风险
3.在中国远洋的业务架构中,中远物流的资产比重虽然不大,但贡献的利润却不少。

2011年,中远物流营收63.95亿元,利润贡献6.02亿元。

2012年上半年,中远物流营业收入为39.76亿元,同比上升42.9%,是整个中远集团中盈利增长最快的业务。

把一个“下蛋金鸡”出售,对中远来说也是无可奈何,不仅因为这是该公司仅存的两块盈利资产之一,还因为除了中远物流以外,没有更好的可出售资产。

干散货业务和集装箱业务都
属于中国远洋的核心业务,虽然亏损,卖掉它们,则“中国远洋”的平台意义就将发生巨变。

另一方面,目前干散货市场如此低迷,即使中远想卖掉干散货业务,也卖不出好的价钱,没有溢价,那么出售对中远扭亏毫无意义。

至于另一块盈利的码头业务,虽然其资产更大,溢价或许能比中远物流高,但是由于码头业务基本装在另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10.28,0.18,1.78%,实时行情)(中国远洋子公司)手中,出售和转换上市公司的股权,手续都会比较麻烦,不如中远物流干净利索。

4.中远有部分高价租船合同将在今年到期,料可将亏损减轻一些,且有些船舶可以出售后回租,做融资租赁操作。

交通运输部已经制定了振兴航运业的发展规划,预计年内出台,而方案中就有一项拆船和买船的优惠政策,可令航运企业获得补贴来进行拆旧船换运力。

近期航运公司的大笔油轮购入订单,就是这项政策的前期效应。

这一进一出之间,就有大笔收益进账,可能帮助中国远洋摆脱亏损困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