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翻译赏析《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前言】《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注释】酒星:古星名。
也称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大道:指自然法则。
《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翻译】天如果不
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赏析】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
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
接着论人。
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
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
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
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