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xxxxx工程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案Xxxxxxxxxx项目部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说明 (1)3.方案总体部署 (2)4.施工难点及解决对策 (4)5.后浇带盖板设计 (4)6.后浇带支撑设计 (6)7.施工准备 (7)8.施工方案 (12)9.质量保证措施 (19)10.安全保证措施 (20)11.绿色施工措施 (20)1.工程概况1.1建筑概况xxxx工程为一栋超高层大型综合性建筑,它是进入CBD的大门。

本工程地上xx层为商务办公写字楼和配套商业用房。

地下xx层由职工餐厅、车库和机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建筑檐口高xxxm。

地下车库的最大长度xxxm;最大宽度xxxm。

首层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1.2结构概况结构形式为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主楼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纯地下室部分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主楼基础底板厚为1.9m,局部电梯基坑板厚5.25m。

主楼地下3层至夹层框架梁柱均为钢骨混凝土,框架柱1.4m×1.4m,为1m×1m矩形钢柱包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为H型钢梁外包钢筋混凝土;地下车库部分均为无梁楼板。

地上框架柱为1m×1m矩形钢柱浇筑混凝土;框架梁为H型钢梁,楼板为压型钢板铺设钢筋焊网。

地下车库顶板覆土3米。

1.3沉降后浇带的设置本工程主楼高度高,地下室面积较大,主楼以外的地下室不出地面,主楼的核心筒与外框架之间、主楼与裙房和纯地下室部分之间的基底压力差异大,沉降差异大。

同时,地下部分结构纵、横方向的长度均超过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地下室不能设永久缝。

为解决沉降差异问题,在主楼和纯地下室连接部位设沉降后浇带,后浇带浇注的时间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确定。

1.4质量、安全、工期目标争创“鲁班奖”。

创“xxx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

合同工期xxx日历天。

2.编制说明2.1目的:由于场地狭窄,地下结构施工期间钢筋大部分安排场外加工,造成租场地费用和运输费用,同时由于市交通限行,运输钢筋车辆不能及时运输到位,对工程进度也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共xxx层高xxxm,按照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安排,主体结构分三次(xxx层、xxx层、xxx6层)验收,每次结构验收后立即安排进行二次结构、专业管道设备安装、玻璃幕墙以及初装修施工,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经营成本、大厦尽早投入使用等各方面要求的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沉降后浇带需主体结构完工、主楼和纯地下室消除沉降差异后浇筑,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特殊施工方法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此方案。

2.3编制依据:1)xxxx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现有建筑情况2)xxxx工程施工合同3)xx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回填土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方案、防水施工方案、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案。

4)xxx工程施工图纸3.方案总体部署:3.1用盖板覆盖沉降后浇带提前制作混凝土盖板,是盖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后浇带钢筋隐蔽验收后,用混凝土预制盖板进行覆盖。

3.2施工防水层及保护层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后,开始夯填反梁区格回填土,浇注混凝土,找坡并压光做为防水基层,然后施工防水层及保护层。

3.3地下室覆土回填回填土分层夯实,取样合格后进行场地硬化、形成环形道路,重新进行现场总平面布置,考虑专业安装及幕墙、二次结构的场地安排。

3.4 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待主体结构施工完,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经确认主楼沉降稳定后浇注后浇带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具有很高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完全依靠自重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正好适合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浇注施工,价格稍高,用量不大,容易接受。

3.5 回填前后施工平面布置对比xxx图1 回填前基础施工平面布置xxx图2 回填后地上结构施工平面布置4.施工难点及解决对策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公司施工工程目前没有先例。

在建筑行业沉降后浇带提前回填覆土的先例也没有找到适合本工程的。

经过集思广益,研究分析,有以下难点需要解决:4.1 盖板设计由于地下室顶板覆土3.0m,盖板跨越后浇带属承重构件,需要经过计算,设计出受力钢筋、混凝土强度及构件尺寸。

4.2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安全后浇带两侧梁板属悬臂结构,受力形式完全不同于设计结构构件,不能承受地下室顶板覆土3.0m压力,经过与设计沟通,需在后浇带两侧做双排支撑,且由基础底板生根到地下一层顶板,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有效,需要做架体设计,计算其受力安全性能。

4.3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盖板封闭覆土回填完成后,混凝土浇注成为最大难题,普通混凝土及常规浇注振捣方法无法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直接影响结构安全。

采取在反梁顶盖板处预留废泵管(直径125钢管)作为排气、观察管,在后浇带板底安装浇注泵管接口,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顶升技术,用混凝土拖式泵将自密实混凝土顶入后浇带。

同时在排气、观察管口观测混凝土浇筑高度,如果高出反梁则浇注完成,否则在混凝土初凝前灌入CGM灌浆料,保证反梁构件的完整。

5.后浇带盖板设计5.1后浇带盖板设计说明:1)盖板设计为单向板,单层钢筋,主筋Φ14130,分布筋Ф6200。

混凝土采用C30以上标号,受力钢筋保护层厚15mm 。

2)盖板长度根据实际反梁间跨度确定,不应大于2m ,利于运输,防止断裂。

3)盖板预埋M1Ф8钢筋吊环,安装时吊装用。

4)反梁盖板长度同梁宽,均预埋废泵管。

5)钢筋均采用结构剩余废料,如无图示规格钢筋废料,可采用其他规格废料等强代替。

盖板加工制作详见图3。

分布筋1-1剖面-1层后浇带盖板1吊环图3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盖板设计图5.2 后浇带盖板计算盖板选用C 30混凝土,板厚度为80mm ,宽度为1300mm ;上覆盖种植土,容重20 kN/m 3、覆土高度3.7m (考虑回填局部堆积高度);活荷载为4 kN/m 3。

1)种植土自重:3.7m ×20 kN/m 3×1m=54.00 kN/m 2 2)盖板自重: 25 kN/m 3×0.08m=2.00 kN/m 2 3)恒荷载标准值: g k =56 kN/m 2 4)活荷载标注值: q k =4 kN/m 25)荷载计算值: p=1.2×56 kN/m 2+1.4×4 kN/m 2=72.8 kN/m 2 6)取1000mm 板为计算单元,p=72.8 kN/m 7)弯矩计算:M=281pl =200.18.7281⨯⨯=9.1m kN • 8)截面计算:c f 1α=14.32/mm N选用HRB335级钢筋,y f =2102/mm N201bh f M c s αα==()26358010003.14101.9-⨯⨯⨯=0.314由表查得相对受压区Max α=0.399,计算s α=0.314<Max α=0.399,可以按单筋截面进行计算。

s γ=)211(5.0s α-+⨯=0.8050h f MA s y s γ==()3580805.0210101.96-⨯⨯⨯=11962mm9)配筋: 选14130(s A =11842mm )6. 后浇带支撑设计6.1搭设方式与主要参数1)后浇带两侧分别设置双排脚手架支撑,立杆纵横间距600mm ,侧立杆距后浇带边缘100mm ,立杆自由端长度不大于350mm ;大小横杆步距1800mm ,且不少于3道,纵横扫地杆距地300mm ;脚手架立杆底部设置50 x 100 x 250mm 木方垫块,立杆上用U 型托托住100x100木方顶紧梁底;后浇带两侧双排脚手架用脚手管连成一体以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其间距同立杆,步距同小横杆。

2)钢管Φ48×3.5单位重量37.67N/m ,直角扣件单位重量12.95N/个。

3)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3.5钢管,截面面积A=489mm 2,截面模量W=5.08×103mm 3,回转半径i =15.8mm ,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 =205N/mm 2,泵管脚手架搭设在基坑,不考虑风荷载。

6.2荷载计算: 1)自重:种植土按容重20 kN/m 3、厚度3.7米(考虑局部堆积较厚);板悬挑长度最大值为:3.625m ,后浇带支顶后悬挑板按两端简支考虑。

种植土在-1层顶板产生的土压力为:20×3.7=74 kN/m 2 板自重:0.3×1×1×2.5× 103×9.8×10-3=7.36 kN/m 2后浇带边缘处板荷载为:(74+7.36)×3.625/2=147.47 kN/m 2)活荷载按4KN/m 2载(每平米400kg 压力) 6.3支撑验算:1)立杆计算(脚手架自重相对于土重力可忽约不计):a 、立杆间距600mm ,其板边缘线型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压力为G k =147.47×0.6=88.48kNb、立杆的轴力设计值N=1.2(N G1k+ N G2k)+ 1.4∑N Qk;其中:N G1k——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 G1k=88.48 kNN 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 G2k=0kN;N 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总和,∑N Qk=4kN;当不考虑回填时机械振动产生的冲击载:N=1.2(N G1k+ N G2k)+1.4∑N Qk=1.2×(88.48+0)+ 1.4×4=111.78kN在上述计算荷载的基础上乘以1.5倍保险系数即N’=1.5×N=1.5×111.78=167.67 kNc、立杆计算长度确定:L o=μh其中: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μ=2;h立杆步距,h=1.8m;则:L o=2×1.8=3.6m;d、立杆的稳定性计算:0.9N/фA≤f/r m’;其中: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λ查表C取值;当λ>250时,ф=7320/λ2;A——立杆的截面面积A=4.89cm2;i——截面回转半径i=1.58cm;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r m’ =1.59*(1+η)/(1+1.17η)η为活载标准值作用效应与恒载标准值作用效应得比值λ=L/i=3.6×102/1.58=229;查表C得ф=0.129;r m’ =1.59*(1+4/132.72)/(1+1.17×4/132.72)=1.57 则:0.9×167.67×103/0.129×4.89×102×2=0.9×132.9=119.61 N/mm2< f/r m’=205/1.57=130.57N/mm2;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