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螃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 (盐度在 0.5 ‰
以下 )、微碱性 (pH7.5 ~8.5) 、氨氮低 (总氨氮为 0.2 ~ 0.5 毫克 / 升)的水中生活。
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新,肥瘦适中,透明度达到20 ~40 厘米,无油膜,无腥臭,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河蟹养殖水体操作规程
1. 水源条件
养殖蟹类的池塘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
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合蟹类的生活要求。
水面不得出
现油膜或浮沫,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应超过10 毫克/升。
注排水系统要求单注单排,避免互相污染。
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应修建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以防
止病原带入养蟹池中。
水源的净化与消毒,一是可在总进水口加设特制密网(40 目 )过滤,以避免野杂鱼
和敌害生物进入鱼池 ;二是根据水源中存在的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进行水源消
毒,一般可用 25 ~30 毫克 / 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 1 毫克 / 千克漂白粉 (含有效氯 25% 以上 )全池泼洒 ;或用 0.5 毫克 / 千克敌百虫 (90% 晶体敌百虫 )全池泼
洒。
2.清塘消毒
为杀灭养蟹池塘中的野杂蟹、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菌,必须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每年冬天都应及时清除蟹塘中的过厚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 厘米。
放蟹种
前10 ~ 15 天进行一次药物清塘,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
常用的方法为:干法清塘每亩 (1 亩:667 平方米 )用生石灰 75 千克或漂白粉 4~
5 千克全池泼洒 ;带水清塘为生石灰25 ~30 毫克 / 千克或漂白粉 (含有效氯 25% 以上 )1 毫克 / 千克全池泼洒。
换水管理
3.水质日常管理
(1)化学法改良水质
定期采用泼洒生石灰、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 值,又能杀灭池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池水肥度。
一般养殖期间每隔15 ~20 天泼洒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 ~30 千克。
(2)生物法改良水质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合细菌制品。
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
有机质进行营养繁殖生长,而又不消耗氧气的有益微生物。
光合细菌用于水产养殖,能有效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减少减
轻和预防细菌性蟹病,提高蟹的摄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以使蟹苗增重提高30% ~50% 。
(3)水质培肥
为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状态,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
基肥一般每亩可施经腐熟的人畜粪 250 ~300 千克 ;追肥应根据季节、水温、水色、透明度及养殖品种等情况确定,一般以 15 ~ 20 天施 1 次为好。
(4)加注新水
池塘养蟹应掌握春季浅水、夏秋季深水的原则。
春季浅水养蟹有利于提高水温,
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天然饵料;夏秋季随着蟹的生长,加大水体,采用深水
养蟹则能相应增大蟹的生活空间,促进蟹的生长。
(5) 搅动底泥
选择晴天中午,用铁耙、铁链、石链等定期搅动底泥,一般每月 1 ~2 次,以增加水中肥分,且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在池塘中积累,造成化学耗氧和生物耗氧增加。
(6) 机械增氧
采用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施及时调节水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季,
应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机,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以维持蟹塘的优良水
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