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居民电子垃圾调研报告_final

社区居民电子垃圾调研报告_final

北京市社区居民电子废物民意调查报告电子废物民间行动网络一.调查背景电子废物1顾名思义就是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包括废弃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电脑、手机、复印机、传真机及精密仪器仪表等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其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废弃处理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和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随着我国第一代家电产品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的大量淘汰,及计算机、手机不断的更新换代,我国正处于一个电子产品淘汰的高峰期。

而我国早期缺乏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使得非正规回收和拆解作坊盛行,落后的处理技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给从业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目前,我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媒体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

因此,解决电子废物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家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北京市电子废物产量亦成倍快速增长。

调查显示:2009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脑等家电产生量已达438.74万台。

在北京市电子废物的产生源上,家庭居民处于主要地位,所占比例约占总产生量85%2。

北京的电子废物回收与处理问题,是我们急需面对的环境挑战。

因此,本报告主要针对北京社区居民对电子废物回收和处置的认知和态度开展的一次民意调查。

二.调查目的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居民是电子废物的首要来源。

正规回收体系的建立是电子废物得到安全处理的前提,回收工作的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废物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社区电子废物回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关键在于回收体系是否完善、回收渠道是否畅通,以及居民是否参与。

因此,我们1电子垃圾:为了更方便公众理解和阅读,本文出现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弃电子产品,均指电子垃圾。

2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围绕社区电子废物的产生现状及居民对电子废物相关环境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充分了解目前北京市社区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寻求一个合理有效的正规回收体系模式,以期为社区电子废物回收处理行动提供实际的参考与依据。

三.调查方法与社区及被访对象基本情况本报告调查方法主要是透过志愿者在被选社区开展问卷访问的形式进行。

考虑到目前人力、物力状况以及可操作性,本次问卷调查在北京选择四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两个为传统胡同平房社区,一个为事业单位家属社区,一个为新兴商业社区,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2份,14%的被访者来自传统胡同型社区,来自单位家属社区与新兴商业社区的被访者所占的比例均为43%。

被访者平均年龄为50.5岁,以青年人和中年人为主,占80.4%;男女性别比为0.9:1,基本平衡;收入水平方面,53.7%的被访者为中等收入(2000-5000元/月),中下水平(1001-2000元/月)占21.7%;教育水平方面,主要为高等及中等教育水平为主,其中高等教育水平(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所占比例为49.3%,中等教育水平(初中、高中及中专)为43.5%。

具体情况如下:●东城区菊儿社区东城区菊儿社区地处东城区交道口的东北部,隶属于交道口街道办事处辖区,为比较传统胡同平房社区。

自2006年以来,菊儿社区提倡居民从源头分类装垃圾,期间组织居民参观垃圾焚烧场、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举办废弃物兑换礼品等活动。

●东城区东四八条社区东城区东四八条社区位于东城区东四街道,居民也是以老城居民为主,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平房保护区,正在拆迁改造之中。

自2004年起,北京地球村开始于东四街道办合作,开展绿色社区建设。

●海淀区中海枫涟社区中海枫涟社区位于西北旺百望山公园北侧,是位于近郊的一个较为高档的新兴小区,毗邻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从2006年开始,“自然之友”在小区合作开展社区垃圾“零废弃”试点活动。

●西城区大乘巷社区大乘巷社区是分配给退休教师的宿舍楼,在北京地球村的帮助下,自1996年起小区家委会向社区居民倡导的垃圾分类。

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火种,大乘巷居民的行动燃发了许多公民环保热情。

表1-社区调研概况菊儿社区东四八条社区中海枫涟社区大乘巷社区调查时间3月10日3月21日3月12日3月20日调查地点居委会会议室居委会会议室小区院内小区院内调查对象在会议室里准备开党员会议的居民参与地球村组织的家庭零废弃项目宣讲活动的社区居民问卷调查结合海报宣传吸引社区院内活动的居民居委会提前通知居民有效问卷/发放问卷23/25 25/25 148/ 149 146/147表2- 被访对象社会统计学信息年龄百分比/%性别百分比/% 月收入百分比/%文化程度百分比/%少年(7-17岁) 1.9男47.0 1000元以下 5.7 小学及小学以下7.2青年(18-40岁34.7 1001-2000元21.7 初中、高中及中专43.5中年(41-65岁)35.7女53.0 2001-5000元53.7大专、本科及研究生49.3老年(65岁以上27.7 5001-10000元13.5平均年龄:50.5 10000以上 5.3四.调查结果及其分析1.北京已经进入电子废物淘汰高峰期,80%的电子废物属于自然淘汰。

本次社区问卷调查,在342名受访者中,80%的居民表示家中的电子废物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电器产品用的时间过长、坏了、无法满足正常要求,属于产品的正常报废。

家电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居民家庭,目前已经进入报废高峰期。

随着电子产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10%的居民表示淘汰已有产品是出于对新产品、新款式的需要。

因此,在近几年内,更会有大量废弃的电子产品从社区居民中淘汰,而二手市场或农村地区进一步淘汰的电子废物也会逐渐显现,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废弃的电子产品,是否得到有效的回收、无害化的安全处理,是我们急需面对的挑战。

同时,对电子生产企业应该提出更多要求,要求他们生产寿命更长、更环保的产品,从而减少电子废物的产生。

2.“以旧换新”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电子废物回收模式,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的延伸,以建立更大范围内的电子废物正规回收渠道。

电子废物的回收和处理是直接关联的,只有正规的回收渠道才可能保障电子废物末端安全环保的处置。

目前,居民产生电子废物的回收方式主要有正规与非正规两种渠道,正规渠道指交给专业回收处理公司及政府指定的固废管理单位,非正规渠道主要是个体商贩在社区的回收,往往容易流入到落后的拆解作坊进行处理,造成污染环境。

而电子产品二手市场与维修市场大多处于正规与非正规间的灰色地带,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

在很多研究、媒体报道中,非正规渠道一直是居民电子废物回收的主要渠道,所占比例高达60%。

为了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发展,北京自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然而这一做法,将电子废物的正规回收渠道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如今政府推动的家电“以旧换新”已经占到45.9%,高于直接卖给回收小商贩的43.9%。

如果政府继续进一步推动依旧换新工作,加强电子废物危害的意识宣传,中国完全可以进入一个正规的回收体系的建立,从而,令到电子废物在中国得到安全环保的处置。

与此同时,有17.8%的居民选择存放在家里,这可能与居民对电子废物的危害有所认识以及缺乏有效回收途径有关。

这也说明目前北京居民中还闲置有数量可观的电子电器废弃产品,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空间。

不容忽视的是,有接近10%的被访者表示会把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当作普通垃圾直接扔掉,主动交给回收处理公司的仅占8.5%。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电子废物的回收工作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正规回收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居民意愿的方法,公众参与更是电子废物安全有效回收和处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建立正规回收渠道,那么中国应对电子废物的挑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否则,所有工作将前功尽弃,相关产业亦将得不到良性发展。

3.北京市居民关心电子废物的处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成为电子废物处置的首要考虑问题。

居民对电子废物的处理既涉及到经济、社会行为,也涉及到环境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共同决定。

哪些因素主导了居民对电子废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呢?从认知层面看,有高达96%的受访居民认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电子废物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害,并且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比较不同意“扔掉也没关系,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下图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市民的电子废物相关的环境认知情况以及在处理电子废物时的决策因素。

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被选率高达67%,能否上门回收、是否被有效利用的被选率相当,分别为48.9%、47.1%,排在最后的是回收价格的高低,其被选率为17.3%居民们对于价格并不是很关心,也就意味着,非正规回收渠道的价格优势是可以被打破的。

目前北京居民整体环境意识相对较高,能普遍意识到电子废物的潜在环境危害与资源回收利用价值,并且在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时,对回收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废弃物是否能得到有效处理等因素的关注,体现了居民潜在的环境信息需求,要求政府、企业,及环保NGO,在社区开展电子垃圾的回收活动,都应该充分做到全程信息公开透明。

而对“是否能上门回收”的普遍关注,体现了居民在参与电子废物的回收过程中,需要回收设施、人员与服务的便利性。

这也就体现了回收的多元化和多渠道回收,以增加回收过程中的便利性。

4.85%的北京市民仍然不知国家新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他们未能更好的参与法律的实施。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于今年正式实施,这无疑将推动家电废旧处理迈出关键的一步,公众的新措施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

遗憾的是,在我们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5%的受访者知道今年实施的条例,高达85%的受访者不清楚或回答错误。

由此可见,尽管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起草了国内首部《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9年由国务院正式颁布,经过两年的调整适应、宣传,条例仍然不为公众所熟知。

北京市民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丰富,居首位的报刊电视,而网站、政府公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社区层面开始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熟悉条例及其电子电器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众充分知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并引导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5.93%的居民认为电子生产企业应该负责对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回收处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北京市民普遍意识到电子废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既涉及到污染,又涉及到资源浪费,需要采取有效的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