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配电网网架标准化评价指标
城市配电网网架标准化评价指标
注:大分支线是指装接容量大于5000kVA或中低压用户数大于1000户的分支线。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5
线路自动化覆盖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季度
计算公式:线路自动化覆盖率=已完成自动化改造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架空线路完成自动化改造是指故障指示器、三遥开关、小电流放大装置等装置按照有效覆盖要求全部安装完成;电缆线路完成自动化改造是指故障指示器、DTU等装置按照有效覆盖要求全部安装完成。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三
供电能力
1
220(110)kV电网容载比
/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
计算公式:公用220(11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年网供最大负荷。
注:容载比范围总体宜控制在《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规定的1.8~2.2之间。
%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
计算公式:母线N-1通过率=满足N-1的变电站母线数/变电站母线总数×100%。
注:母线N-1是指变电站一条母线故障或停役后,其所带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其他母线或线路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联络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控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控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2.2,80分;
B段:2.1-2.2,90分;
C段:1.9-2.1,100分;
D段:1.8-1.9,90分;
E段:<1.8,80分。
2
线路N-1通过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
计算公式:线路N-1通过率=满足N-1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E段:<60%,20。
2
线路联络合理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线路联络合理率=联络合理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线路联络合理是指符合《配电网技术导则》中10kV典型接线的联络方式,架空网为三联络或单联络,电缆网为单环网或双环网(单联络),且相互联络的线路分别为不同的变电站出线。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
线路有效联络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线路有效联络率=(线路总条数-无效联络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无效联络包括1.线路首端的联络,2.分支线的联络,3.同杆架设双回架空线路的联络,4.无法实现负荷全转的联络。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
网架标准接线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采用标准接线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
注:采用标准接线的大馈线是指符合《配电网技术导则》中10kV典型接线方式,架空网为三分段、三联络或三分段、单联络,电缆网为单环网或双环网。
注: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7
线路电缆化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
计算公式:线路电缆化率=电缆线路长度/线路总长度×100%。
注:
A+、A类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二
线路配置
1
线路分段合理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线路分段合理率=分段合理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C类以上供电区域采用典型接线方式的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4
大分支线比例
/
小数
点后
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大分支线比例=含有大分支线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电缆线路分段合理是指单条线路分3-5段,每段容量2000~3000kVA;架空线路分段合理是指单条线路分3段,每段容量3000~4000kVA。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单位
数据
精度
发布
周期
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
统计口径
数据来源
评价方法
一
目标网架
1
网架结构合理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半年度
计算公式:网架结构合理率=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
注:1.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以大馈线为单位逐条验算,验算通过的统计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
2.验算规则:统计与被验算大馈线存在联络的大馈线数量X(不包括被验算对象自身),X=1(单联络、单环网)、X=2(三联络)、X=3(双环网)属于目标网架,其他值为非目标网架。
注:线路N-1是指电网中一条线路失去变电站电源后,其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联络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调控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
母线N-1通过率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6
架空线路绝缘化率
%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
计算公式: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架空绝缘线路长度/架空线路总长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