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
(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3)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体液免疫之后,病原体被消灭,但保留了部分抗体和记忆细胞。

(二)细胞免疫
1、一些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此时需要启动细胞免疫将病原体杀死。

T细胞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

2、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就会逐渐死亡。

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就会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

2、抗体只能消灭细胞外液的抗原,而细胞内的抗原需要细胞免疫先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物质。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互相调节。

三、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发生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3)原理:
过敏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
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与上述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最终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出现过敏症状。

(4)特点: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一般不会破坏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的抗体不仅会攻击链球菌,也会对心脏瓣膜发起攻击,原因是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表面的一种物质结构相似。

(3)特点: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治疗方法一般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3)艾滋病:HIV(RNA病毒)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功能下降,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其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
(1)概念:疫苗一般为灭活的或低毒的病原体。

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2)实例:HPV是一种DNA病毒,能够引起子宫颈癌。

HPV疫苗是第一个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

2、器官移植
(1)组织相容性抗原: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

(2)原理:自身的白细胞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但异体的细胞携带不同的HLA,白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引起器官移植失败。

(3)研究表明,只要供体受体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移植。

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3、免疫诊断: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

4、免疫治疗: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