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南京市高三历史备课组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2.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寻找新的出路。

”结合史实,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应放弃党的领导权B.应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不应该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D.应发动秋收起义3.三湾改编在党建问题上的最大建树是A.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放弃了党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的城市斗争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正确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D. 社会性质的变化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史实①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纲领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④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6.某校学生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③巧渡金沙江的原址④遵义会议会址⑤陕北吴起镇革命纪念馆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②①⑤④③D.①④③②⑤7.下列关于1935年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8.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意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民权保障同盟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B.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C.土地革命运动高涨D.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地位确立10.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班驳模糊,第一、第二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

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义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右图),由此他们得到一致的结论是:A 红军斗争的见证B 太平军的战斗檄文C 北伐军留下的标语D 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11.下列关于中共在处理皖南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次事变的处理依据都是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②中国共产党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或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两次事变处理的方式虽不同,但都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或发展④两次事变的处理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关于图5、图6所反映的革命形势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B、革命中心任务由反对国民党统治到抗日斗争C、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为主转变为民族矛盾为主D、政权性质由革命统一战线政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13.胡锦涛总书记说:“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培育的大行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凭借这种精神,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其实质是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B.收复失地C.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D.开辟新的抗日战场14.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点A.进行了积极抵抗B.组织了几次会战C.动员全体民众抗战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5.全面抗战爆发后,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战的大会战发生在A 陕西省B河南省C山西省D河北省16.下列史实发生于凇沪会战期间的是;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②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③国民党军队在忻口顽强阻击日军;④洛川会议召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7.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手段除军事方面,还包括①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②推行奴化教育③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④扶植傀儡政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A.都发生在抗战的防御阶段B.都发生在抗战的正面战场C.都由彭德怀指挥D.都振奋了民族精神19.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

”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B.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20.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21.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本侵略军后方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军兵力D、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的积累22.1943年,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在华治外法权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在于A. 英国等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改变B. 正面战场抗战形势的不断好转C.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D. 国民政府长期不懈的外交努力23.在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具有影响力的是A.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B.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C.掀起大生产运动D.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2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减轻了农民沉重的地租负担C.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D.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25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A. 激励抗战军民,推动形势好转B. 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C. 粉碎日本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 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26.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力量不是腐败的政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27.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达成了结束训政实施宪政的共识,但终究还是爆发内战,实行民主政治又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这是因为A.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B.国民党企图独裁专制C.各民主党派没有积极争取D.政协会议未形成决议28.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北平和谈B、西安事变C、皖南事变D、重庆谈判29.抗战胜利后,美国欲在中国建立亲美反共的政权。

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的侵略行径包括①帮助国民党装备、训练军队②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内战前线③为国民党提供资金和战略物资④直接派军队参与中国内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0.下列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行动,涉及江苏境内的有①孟良崮战役②战略反攻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A.。

①②③B。

.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

①③④31.人民解放军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主方向的直接原因是A 。

群众基础好B。

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战略地位重要D。

有利于进行大规模作战32.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军并建立根据地的地区是A.豫皖苏地区B。

鄂豫皖地区C。

豫陕鄂地区D。

晋察冀地区33.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属于积极抢抓机遇取得光辉业绩的典型。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的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下列活动符合上述方针的是①解放石家庄②千里跃进大别山③收复延安④三大战役的胜利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4.解决战争中,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共同涉及的省份有A. 安徽、河南B. 江苏、浙江C. 江西、江苏D. 江苏、安徽35.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是A.举行战略反攻B.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C.发动渡江战役D.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36.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 B.周恩来、李宗仁都参与了两次谈判C.“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来的 D.和谈都导致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7.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A.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B.要求全党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38.下列有关1949年上半年中国革命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基本结束B.国民党假和谈骗局被彻底揭穿C.美国始终坚持援助蒋介石集团D.中共解决了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39.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①《论联合政府》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七届二中全会决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完成的主要任务是①巩固无产阶级政权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中共制定的的土地政策中实行保护富农经济是在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建国之初D.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42.把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会议包括①中共“七大”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④中共“八大”A.②④B.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3.下列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和新中国的经济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现代工业中几乎没有重工业B 。

建立了国营经济C.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赢得人民的信任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改变所有制形式4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其主要原因是A. 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B.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C.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45.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突出作用在于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