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5×2 = 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结构性失业
3、消费函数;
4、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IS曲线保持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国民收入()。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D、无法确定
1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4、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 C )。
A、纵截距增加;
B、横截距减少;
C、横截距增加;
D、纵截距减少。
15、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
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三、作图说明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1、作图理解: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缺口。
2、用四方图推导LM曲线。
3、请用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4、用二方图推导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
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五、计算题(共8分)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1)求IS曲线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M=150,求均衡利率和
收入。
六、材料分析题(10分)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孙承斌孙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在谈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时,胡锦涛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
”
请你用宏观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提出具体的经济对策建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5.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
4、A,
5、C,
6、A,
7、B,
8、D,
9、A,10、B,11、D,12、B,13、C,14、C,15、C。
三、作图说明题
每小题作图4分,说明2分。
图参见教材。
四、简答题
1、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
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
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央行卖出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五、计算题
(1)IS:Y=1250--30 r
LM:Y=750 + 20 r
(2)Y=950 r=10
(3)Y=875—15r
Y=750 + 10r
Y=800 r=5
六、材料分析题
1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论述双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和具体对策;
2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促进充分就业保民生的对策;
3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保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及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