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管理》
个人学习心得和提要
xf1999
前言:
在扬州税院学习第一天,主要学习税务稽查管理第一、三、四、五、六章节,上午有周开君教授讲第一、三、四章,下午有潘雷弛教授讲五、六章。
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和培训,对稽查管理这书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心得。
感觉整个书章节表面很清晰,但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比较混乱,而且也存在重复,从扬州税院给我们的讲义以及同步练习看,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上一点而过,但练习中却存在,有些知识点尚存在疑问,但辅导教授要求按教材的说法。
因此存在前后矛盾的说法。
姑且不谈议论,还是让大家通过考试才是正途。
下面,我根据稽查考试大纲、培训课上教授所指出的知识点以及我个人认为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学习下这《税务稽查管理》。
第一章税务稽查概述
这章大纲没有要求掌握的,只有要求熟悉的知识点有: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包括主体、依据、对象、客体、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一般内涵,包括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征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其余的都是了解内容,应该说这章考试的知识点并不多。
关键在于细读和了解。
下面是我罗列的知识点。
红字为我个人认为有可能存在的命题。
加黑的粗字是我个人认为的重点。
第一节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
一、税务稽查的概念与特征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
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单选或多选)
(一)主体特定。
(二)依据法定。
(三)对象明确。
(四)客体清晰。
(五)内容完整。
二、税务稽查的分类
按照税务稽查对象来源性质的不同,税务稽查可以分为日常稽查、专案稽查和专项稽查三类。
(一)日常稽查(单项或多项、判断)
日常稽查与征管部门负责的日常检查存在明显区别:一是目的不同。
日常稽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分析和掌握税收违法活动的动向和规律,查处税收违法行为;而日常检查是对检查对象的管理行为,目的在于掌握检查对象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二是内容不同。
日常稽查是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履行各项法定义务的全面核查,具有系统审计的功能;而日常检查是指税务机关清理漏管户、核查发票、催报催缴、评估问询,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稽查与系统审计的日常管理行为。
三是程序不同。
日常稽查程序通常包括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而日常检查则不必履行上述程序。
(二)专项稽查(单项或多项、判断)
专项稽查是稽查局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统一部署或下达的任务对管辖范围内的特定行业、或特定的纳税人、或特定的税务事宜所进行的专门稽查。
专项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共同点在于二者均应按照统一部署,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具有收效快,反响大的特点。
不同点在于专项稽查由稽查局组织和实施,而税收专项检查则由税务局统一安排,稽查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实施。
从后者的角度讲,也可以将专项稽查看作税收专项检查的组成部分。
(三)专案稽查
专案稽查是指稽查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以立案形式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调查和处理。
(判断)专案稽查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稽查对象特定。
专案检查的对象来源于确定的线索,具有明显的税收违法嫌疑。
二是适用范围广。
专案稽查适用于举报、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交、转办以及其他所有涉嫌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
三、税务稽查的地位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一)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
(二)税务稽查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
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执法是否规范,即是否按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是征收率的高低,即税款实征数与法定应征数之间的差距。
三是成本的高低,即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的高低。
四是社会是否满意,即是否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单项或多项)
税务稽查的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税收违法行为的有效查处概率,即一定时期内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与客观发生的税收违法行为之间的比例以及二者形成的查补收入与税款流失之间的比例;二是执法是否公平公正,即是否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执法,处理处罚是否公平公正;三是稽查执法的成本,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所需的执法成本。
(三)税务稽查是有效提高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
事实证明,税务稽查在引导纳税遵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纳税人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催化剂”。
(判断,容易将“他律”和“自律”颠倒来考)
四、税务稽查的原则(单项或多项)
(一)合法原则
其基本内容是:(单项或多项)
1.主体合法。
2.权限合法。
3.程序合法。
4.依据合法。
(二)依法独立原则
(三)分工配合与相互制约原则
(四)客观公正原则
所谓客观,是指稽查局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地查明稽查对象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及存在问题,作出符合法律事实的稽查结论,正确评价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
(这容易出判断,将法律事实改为客观事实,以后的章节还会提到)
第二节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
一、税务稽查的职能
税务稽查的职能主要包括惩戒职能、监控职能、收入职能和教育职能。
(单项或多项)
(一)惩戒职能(判断)
惩戒职能来源于法律赋予稽查局的税收行政处罚权,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二)监控职能
(三)收入职能(判断)
稽查的收入职能由税收的财政职能所决定,是惩处税收违法行为及实现稽查以查促管结果的体现。
(四)教育职能
二、正确理解新形势下的税务稽查职能作用(了解)
三、税务稽查的任务
税务稽查的任务包括手段与目的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查处税收违法行为是手段,捍卫税法尊严、维护税收秩序、引导纳税遵从、保障税收收入是目的。
第三节税务稽查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一般内涵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它包括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两个方面。
征税主体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征税主体包括三个层次,国家是第一层次征税主体,其他各层征税主体以国家名义征税;立法机关和各级政府是第二层次征税主体,共同配合实现国家的征税职能;税务机关是第三个层次征税主体,具体执行征税活动,是直接的征税主体。
狭义的征税主体是指税务机关。
(判断)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其具体客体呈多样性。
例如,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权力,国际税收权益分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权益,税收征纳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按一定税率计算出来的税款,而税收救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即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做出的相关行政行为。
(判断)
税收法律关系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征纳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二、税务稽查法律关系
它具备税收法律关系的各项基本特征。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单项或多项)
(一)执法主体的特殊性
从三个层面上规定了稽查执法主体的特殊性。
一是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
二是将税务机关的部分职责分离给稽查局,即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同时授权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
三是税务局与稽查局应当各司其职,不得混淆执法主体。
(二)法律关系内容的特殊性
(三)税务稽查法律关系保护
稽查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对稽查局和稽查对象之间权力(权利)和义务的保护。
这种保护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稽查执法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
二是法律对稽查执法权力的保护,部分地来自于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义务的规定;反之,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权利的保护,也部分地来自于对稽查执法主体义务的规定。
三是违法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国外税务稽查简介
(这节并不是什么重点,但在培训上,周教授特地讲了美国的税收行政处罚制度,不知道是否重要,所以单独列出)美国的税收行政处罚分三类:与延迟相关的处罚:针对纳税人不按时申报纳税申报表、不按时缴纳税款和宣称自己不必填写纳税申报表而实际需要填写的情况进行比例不等的处罚。
精确性处罚: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申报数据错误,处以欠缴税款20%的罚款。
民事欺诈处罚。
这种情况是对纳税人故意少申报应纳税款,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进行的处罚。
不论什么性质的罚款都要加收利息,利息=(欠税+罚款)×(美联储短期利率+公司2%或个人3%),并且按复利计算。
国外税务稽查的主要特点(单选或多选)
(一)稽查资源更多地集中于监控大型企业和高收入者等重点税源(二)稽查组织机构扁平化设置
(三)稽查行政执法权与刑事侦查权统一于税务(财政)机关内部。
(四)稽查工作建立在丰富的信息来源基础之上
(五)依托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分级分类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