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优化和重点突破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简称宣钢)是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龙烟铁矿股份公司,迄今已有91年的历史。
2008年6月正式加入河北钢铁集团。
“十一五”以来,宣钢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管理、技术、机制创新,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走品种、质量、效益、环保之路,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
2010年,宣钢公司在生产、资源、技术、管理领域逐一严格过程管控,强化品质管理,持续开展流程优化,进一步突出“精、准、细、严”目标要求。
宣钢公司主要产品为高速线材、棒材、型材、热轧带钢等。
截止2010年底,铁、钢、材分别完成575万吨、549万吨和541万吨,品种钢生产比例达到52%。
全年新产品贡献率达到10.9%,品种增效1.21亿元,宣钢公司整体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在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低的形势下,宣钢公司经济效益保持平稳。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1.24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税6.56亿元,其中利润1.64亿元,圆满完成了河北钢铁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
宣钢在今后的发展中,始终遵循“集中一贯制管理”,坚持科学发展、依法发展、安全发展,重点围绕“淘汰落后、装备升级、节能减排、调整结构”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创建“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产品一流、环境一流”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继续实施精细化管理思想,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精品长材基地。
一、成果背景自2010年初以来,伴随后经济危机的肆意蔓延,因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游原燃材料持续居高不下及下游需求不振、销售不畅等诸多因素的连环影响,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度受到严重挤压。
面对严峻考验,尤其在“保生存、谋发展”与“抗风险、渡危机”双重举措下,宣钢公司在河北钢铁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依靠集团而不依赖集团”的思维定势和积极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勇于打破传统粗放管理模式,立足公司“十一五”末既定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装备升级、调整结构”管理方针和公司2010年初制订的“基础工作年、标准化工作年、精细化管理年、装备升级年、结构调整年、节能减排年、信息化建设年”工作计划,结合集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责任目标和任务要求,宣钢公司决策层与时俱进,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领导班子成员及各职能部门处长共同组成公司精细化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严细化的职责分工,具体到人,分别负责人力资源、现场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指标、企业文化五大方面,健全和完善组织架构到各层级管理,对生产、财务、考核、能源、工序、质检、技术、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逐一强化过程管控,整合资源,持续开展流程优化,进一步突出“精、准、细、严”目标要求,并始终立足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以市场和效益为关键点和着力点,突出执行力和文化力,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打造“设备大型化、管理现代化、环境友好型、管控一体化”的效益宣钢、生态宣钢和绿色宣钢。
二、成果理论依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只有勇于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才会促进精细管理与市场竞争的 “有效对接”。
面对钢铁市场严峻的发展形势,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强化责任使命,激励奋进精神,在实践中创新管理理念,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和国内先进企业的优势指标,虚心的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存在的差距才会转化为发展的余地和空间,也才能够赢得市场。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思想。
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和管理技术。
精细化管理不同于常规性的科学管理。
或者说,它来源于古典管理科学、一般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是林林总总众多管理科学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精细化管理亦不是一个单极的问题,而是在管理和执行中被细分为多层级的完整体系。
精细化管理重过程,也重结果;或重结果,更重过程管控。
集团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建立精实的体系,营造精美的环境,凝聚精干的队伍,创造精良的业绩,培育精深的文化。
推行精细化管理需坚持三原则: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
精细化管理把焦点专注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上,以获得企业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责任落实的过程,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并以此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树立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思想观念,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今年以来,宣钢公司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以“不能改变市场,可以改进管理”和“执行不讲借口,落实拒绝理由”的指导思想,以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认真抓好精细化管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作,有力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是刚性制度建设与内隐理念的有机渗透过程。
事实如此,“精、准、细、严”是被真正赋予了精神理念和实质内涵的,可以依托众多实物形态形成管控平台,而最终表现为以具体的或被格式化了的主旨要素(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或称之为5+1要因。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通过“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数据、重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杜绝错误决策,减少暗箱操作可能存在的几率,突出执行力作用。
三、成果实施内容2009年下半年至今,宣钢公司立足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和河北钢铁集团总体部署,围绕精细化管理工作,以“系统抓和抓系统”及集中一贯制为组织管理原则,结合宣钢公司生产实际和企业客观情况,制定方案,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细化责任和过程管控,突出系统优化和重点难点攻关,坚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精品长材基地的信心,坚定打造“四个一流”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的信心,坚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信心。
带着感情,勇于践行“一岗双责”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超前谋划,统一思想,传递压力,明确任务,分解指标,量化责任,扎扎实实抓好生产经营、技改建设、节能减排、对标挖潜、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全面提高各层级的执行力,并关注精细化管理“形、神”融合与统一性,制订并完善了一系列具体保证手段。
成果主要实施内容如下:(一)紧紧立足集团公司三大任务,持续夯实基础要素管理2010年,宣钢公司立足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和河北钢铁集团总体部署,围绕精细化管理工作,以“系统抓和抓系统”及集中一贯制为组织管理原则,结合宣钢公司生产实际和企业客观情况,进一步细化责任和过程管控,突出系统优化和重点难点攻关,坚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精品长材基地的信心,坚定打造“四个一流”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的信心,坚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信心。
带着感情,勇于践行“一岗双责”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超前谋划,统一思想,传递压力,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分解指标,量化责任,扎扎实实抓好生产经营、技改建设、节能减排、对标挖潜、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全面提高各层级的执行力,并关注精细化管理“形、神”融合与统一性,制订并完善了一系列具体保证手段。
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突出制度载体,持续完善和优化组织架构一是坚持集中一贯制,围绕各处室的职能、职责,召集有关职能处室召开专题会议,自2010年年初,相继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公司规章制度的通知》、《关于听取各职能处室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并积极组织落实。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制度管理。
通过把握关键,完善制度,突出规章制度的标准化和刚性管理诉求。
对《材料备件采购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进厂精粉检验、抽查、监督管理办法》、《关于锰矿、萤石、红矿等炼铁辅料检验、抽查、监督管理办法》、《宣钢进厂汽运煤管理办法》、《物资出门证管理规定》、《宣钢再生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宣钢招投标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奖惩办法》、《宣钢公司厂界围墙管理办法》、《宣钢公司含铁废料及废钢综合利用流程》等30多项管理制度予以审核把关。
截止目前,公司已围绕生产计划、现场管理、成本核算、产品研发、基础管理、标准化作业、物资检验、工程建设、互助检修、能源管控、综合利用等方面,共梳理规章制度500多项,重新修订完善了60多项,作废20多项,新增30多项。
进一步强化宣钢公司规章制度的规范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的制订及审批程序,保障规章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规范性,确保规章制度发布后能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按照系统管理原则,目前正在进一步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以形成严肃的公司制度体系。
二是开展“双学”活动,确保制度落地。
公司以[2010]157号文印发《关于管理岗学制度,操作岗学规程的实施方案》,自6月初以来,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了“管理岗学制度,操作岗学规程”活动。
这项工作各单位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达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和“100%培训、100%考核、100%合格”的综合要求,将管理理念转换为行为素养,大力提升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是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细化公司的各项职能管理,规范了费用、招投标、合同、财务资金、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减少和杜绝管理空白,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提高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不断对职能处室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配进行优化调整,重新细化补充和修订完善了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范围,确保公司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界面清晰,以适应设备大型化、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实现了流程高效与顺畅。
四是根据公司第三次跨越发展和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公司新上项目和淘汰落后的进展情况以及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便于生产组织和人员调剂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以达到高效运行和提高人工劳效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按照“精简机构、科学匹配”的原则,对运输部、炼铁厂、炼钢厂、焦化厂、计检中心、财务处、综合利用厂、动力厂、小型轧钢厂、公司工会等单位(或部门)从组织架构上予以调整,对相关单位部分科室或车间机构设置情况和职责分配进行了重新优化,进一步强化了职能建设与职责管理。
同时根据需要,对公司的运输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明确规定了生产计划处行使宣钢运输管理职能职责,并从6月1日起全面行使其管理责任。
五是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作用,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保持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2006年颁布实施的69号令《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和2009年公布实施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对公司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出台安全管理职责,明确了生产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项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