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雷达原理_第八章运动目标检测 ppt课件
雷达原理_第八章运动目标检测 ppt课件
第七章 作业解答
i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i) 0 7 14 6 13 4 11 2 10 1 8 15
(3)当扫描角为 300 时,0.5
d
N
50.8 cos30
0.9 50.8 12 cos30
4.4
6、解:
图中所示的相邻移相器相位为:
2
360 24
45 ,所以
8.1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在雷达发射站处接收到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r(t)为
s r ( t) k ( t s t r ) kc A o 0 ( t s t r ) []
(8.1.1)
式中, tr = 2R/c, 为回波滞后于发射信号的时间, k为回波的衰减 系数。
如果目标固定不动, 则距离R为常数。回波与发射信号之 间有固定相位差ω0tr=2πf0·2R/c = (2π/λ) 2R, 它是电磁波往返于 雷达与目标之间所产生的相位滞后。
s
in
1
d
360
sin
1
2 45 360
14.478
若波束指向角为 ,则各移相器控制数据分别为:0,14,12,10;
若波束指向角为 2 ,则相邻移相器相移量应为:
360 d sin2 14.478 360 0.5 0.484 87.142
第七章 作业解答
各移相器控制数据分别为:ni
d 1 1 1
2 sin max 2 sin 30
第七章 作业解答
(
2)
选择
d
0.9
,
扫描
角
为
6 时 , 相 邻 移 相 器 的 相 移 量
360 0.9 sin 6 33.867 ,采用 4 位数字移相器时移
modi
,360
360
2
4
0.5
int
由于通常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速度vr远小于电磁波速度c,
故时延tr可近似写为 tr 2Rc(t)2 c(R0vrt)
(8.1.2)
8.1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回波信号比起发射信号来, 高频相位差
2
2
0 tr 0c (R 0 v r t) 2 (R 0 v r t)
是时间t的函数, 在径向速度vr为常数时, 产生频率差为
第七章 作业解答
1、解: 相位法测角的物理基础是:利用目标回波在不同天线口面的波 程差形成的信号相位差,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相位差与回波 到达方向成单值影射关系,通过测量相位差可唯一确定目标方 向。 最大信号法以接收信号功率最大时的天线波束指向作为目标 所在方向;等信号法以相邻波束接收信号功率相等时的天线等 波束指向作为目标所在方向,其精度高于最大信号法。
360
360
13
int 64 7 360 360
66
426
三天线测得角度应为:ˆ
sin
1
d
426 360
sin
1
426 3.5 360
19.7609
所以三天线测角的精度较高。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8.1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则距离R随时间变化。
设目标以匀速相对雷达站运动, 则在时间t时刻, 目标与雷达站间
的距离R(t)为
R(t) = R0 - vrt
式中,R0 为 t=0 时的距离;vr为目标相对雷达站的径向运动速度。
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r(t)说明, 在t时刻接收到的波形sr(t)上 的某点, 是在t-tr时刻发射的。
谱 目标
杂波 谱
目标
杂波
MTI滤波器
f 噪声 MTD滤波器
f 噪声
谱 目标
MTD滤波器
杂波
MTD滤波器组示意图
f 噪声
8.1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8.1.1 多普勒效应 1. 雷达发射连续波的情况 这时发射信号可表示为
s(t) = A cos(ω0t + φ)
式中, ω0为发射角频率, φ为初相; A为振幅。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七章 作业解答
3、解: 天线波束的扫描方法有机械扫描和电扫描方法,机械扫描的 优点是:扫描范围大,扫描控制简单,缺点是:扫描速度慢, 惯性大;电扫描的优点是:扫描速度快,波束数量、形状、 驻留时间等控制灵活,缺点是:扫描控制复杂。 4、(1)根据无栅瓣条件,每个阵元间距
modi ,360
22.5
0.5,
i
0,1,11,
得到各数字移相器控制数据如下表:
i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i) 0 2 3 5 6 8 9 11 12 14 15 1
扫描角为 30时,相邻移相器的相移量 360 0.9 sin 30 162 ,得
到各数字移相器控制数据如下表:
int
mod
i
87.142 22.5
,360
0.5,
i
0,1,2,3
i
0
1
2
3
n(i) 0
4
8
12
6、解:
根据最大作用距离确定雷达的脉冲重复周期:
Tr
2Rmax c
2 300 3 105
2ms
波束立体角: 2 3 2 / 2 32
搜索空域立体角:V 360 57.3 sin 45 sin15 9247 2
第七章 作业解答
搜索周期: Ts
V
NTr
161.3836
10 210 3 3
61.65s
数据率: D 1 Ts 1 61.65 0.01622
第八章 运动目标检测
黄传波
电话:15182388504 V网: 66286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
角度测量
主要内容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盲速、 盲相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 回波和杂波的频谱及动目标显示滤波器 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质量及质量指标 动目标检测(MTD)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系统 速度测量
第七章 作业解答
2、解:
理论读数测得的角度应为:
sin 1 60
d 360
sin 1 2
60 360
19.4712
两天线测角应为:ˆ
sin
1
64
d 360
sin
1
2
64 360
20.8275
三天线测角时,长基线无模糊相位应为:
13
int
12
d 13 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