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朱海燕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2期内容简介:英语阅读是一个积累性(accumulation)的学习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

同时,阅读理解又是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

要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还在于多读。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重在坚持。

很多人英语学习失败,并非脑子笨、智力差,而是输在毅力上,半途而废。

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可厚积薄发。

阅读量的积累也会带来词汇量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阅读理解的难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凸显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能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学好英语打好基础,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英语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落实英语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的主要途径,极具实践意义。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试题,选材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网络及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趋势,材料可信度强,数字来源真实可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信息涵盖量大。

阅读试题以考查单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为主导,不断向跨学科能力过渡,在试题的布局上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总体风格上基本延续了前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征,在保持高考的选拔性功能的同时,稳中求变,灵活多样,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渗透、体现生命感悟,贴近生活,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拓展空间和发挥余地。

实际上,阅读任何形式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个拿读者变量来应对文本变量的过程。

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文本材料的过程。

所谓读者变量,就是指阅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常指非视觉信息,它包括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动机和能力倾向等,是阅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其中,英语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基础性的一环。

它是指读者的词汇量、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结构的总和,也包含了对中西方文化模式的惯性思考等。

所谓文本变量,即阅读材料变量,它是指句子的结构、长度、词汇的密度和语篇结构布局及文本信息背后蕴含的文化思维模式等,也包含了命题人的意图,它往往与国家、时代命脉相结合,题材繁多,材料新颖,富有生活气息,注重语言文化的信息沟通和交际功能,话题覆盖面广,常涉及到人文科技、财经信息、新闻报道、广告招聘、网络安全、时尚潮流和心理健康等诸多领域。

它侧重考查了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对文本信息的深层挖掘,如文章线索(clue)、主题(main idea)、归纳(conclusion)、推理(inference)、暗示(implication)和预测(prediction)等。

它着重考查和培养了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模式快速转换与碰撞过程中如何保持冷静,以文本为基础,科学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阅读能力。

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积累读者变量去解决文本变量。

当然,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读者要努力理解文本含义,使自己的思维理解与命题人的意图、倾向尽量重合,重合多,则文本易;重合愈少,则文本信息就难于理解、消化。

我们在阅读时要尽量少用眼睛,要学会较多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较多地依靠头脑而不是眼前的印刷符号。

作为阅读者,要聚精会神,努力挖掘文本含义,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就像是被编码的文件源,阅读者要以积极的心态用平日积累的读者变量去破译密码,突破难关,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通过文字符号来理解和获取信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科学的英语阅读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调控阅读环节并利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方法来理解文本信息的学习过程,它目的性强、灵活多变。

近年来,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纯知识型向语言交际运用型过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教育者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导地参与学习;而学习动机正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也不例外。

因此,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果来看,内在动机比外来压力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出发,贯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禁锢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真正为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英语中有一句话这样说:“If you give me a fish, I will eat one day, but if you teach me how to fish,I will eat every day.”(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端正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阅读材料的深度与广度在阅读过程中,要把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内外兼修。

所谓精读就是要依附教材、钻研考纲,从课文选编的课文中学习语言知识,不断积累词汇,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和较长的语句和句群,并从宏观上把握篇章结构,从而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但是单纯的课文教学远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增加一些短文阅读,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文章,如名人传记、历史传说、名胜古迹、新闻报道、科普文章、史地常识和幽默故事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广告和网络等都应涉及。

只有增加阅读量,保证大量的信息输入,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使个人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要不断积累大量的习语和成语,增强词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丰富自己的语感。

这样,通过课堂内外的广泛阅读,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惟有如此,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阅读技巧的培养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悟道”或“参禅”的过程,而学生要想在阅读过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就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1.略读。

即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插图、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通过快速阅读来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式和文章脉络等重要信息。

2.寻找主题句,理解重点,整体把握全文。

面对一篇文章,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去琢磨。

首先要重视文章标题和文章的首句。

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文章的导入,它往往点明了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但随着论述的展开,作者往往把一些重要性的结论放在末句,最后一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结论和用意所在,阅读时若能把握这些句子,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3跳读。

即要求读者带着问题阅读,搜寻材料中具体的细节和事实,又可称为按题查读法。

采用跳读这一快速阅读法是为了准确定位详细而明确的信息。

比如,我们在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应用文,如招广告、旅游宣传、寻物启事、通知或海报时,用跳读的方法可以快速进行语言信息的比较、筛选,提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高效准确的效果。

4.培养猜词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熟悉的词和短语来猜测生词的意义。

教师可将分析推断词义的过程这一技能示范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不查词典就能理解生词意义的好处。

其具体方法有:利用构词法来辨认同义词、反义词;利用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进行逻辑推断,把握其在语篇层次上所起的连接、指代、反证等作用,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但由于学生往往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影响了阅读效果。

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从全篇入手,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Habit is second nature”(习惯成自然)。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如下:1学会默读。

因为有声阅读会降低阅读速度,同时还会影响对文章深度的理解,但默读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状态,以便阅读者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文章内容上,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2用英语思维。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把所读材料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更不要把单词和句子的翻译写到纸上,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用英语思考的好习惯。

3把握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因此我们做题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审题,因为有时候一字之差就可能导致答案的误选。

五、文化渗透,中西合璧由于历史、信仰、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读相同的词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法与评价。

要避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就要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也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掌握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英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

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将指日可待。

总之,英语阅读是一个积累性(accumulation)的学习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

同时,阅读理解又是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