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英语试卷解读与分析(定)2017.1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英语试卷解读与分析(定)2017.1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英语试卷解读与分析苏州市教科院刘洪等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英语试卷的设计是以2015年和2016年江苏省高考试卷为指导思想和命题方向,比较真实地考查高三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和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从基础到能力题的选材上尽量体现核心素养内涵,充分展示立德树人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同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考说明,体现人文关怀和科学情怀。

试题的设计没有偏题、怪题,但考虑到为下学期英语学习提出警示和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不盲目乐观,以便能够从容面对2017年高考,因此试卷难度系数定位在略高于2015与2016年江苏省高考题,试卷总词数也大于这两年高考(本卷:4980;2016:4461;2015:4395)。

现将试卷各题型作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听力听力选材突出时代性和日常性,所设计的情景基本是日常生活常见情景,语言突出原汁原味,并略有一些涉及英美文化和日常语言要素。

1—5题没有拐弯抹角。

第1题,刻意加了一点幽默,目的让学生会心一笑,放松心情。

第4题谈观看“美国队长”的感受,需要简单推理。

第5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同时,用阿甘正传的名言来检验学生的知识面,但即使不知道也可以从最后一句判断出正确选项。

按照近八年高考听力第二节每段材料一贯的设题题数,第6、7两段对话各设2道题,第8段对话设3道题,第9、10两段材料各设4道题。

第6段对话涉及国外风俗习惯,题目难度不大。

第7段对话是家人出游的感受,有人物的关系和事实判断题,直截了当,比较容易。

第8段对话是有关邀请的日常交际情景,有简单推算和结果判断,难度中等。

第9段对话是朋友在某处相逢并邀请做客的对话,对话相应较长,但信息比较直接,考题的设计有细节题,例如:从picking up some soap要推断出会话的地点,语句较短,容易忽略,有一定难度,其他难度中等。

第10段独白有关健康常识,词汇量略大,但题目设计与材料紧密相关,没有深层推断题,但由于有些单词在口语不是很常用,会造成理解有一定困难,也是整套听力最易拉分的一段。

总体来讲,听力试题比较难的题是5、13、19、20,其他均与2016年相仿。

二、单项选择单项选择的来源主要是第9、10模块、VOA慢速英语、China Daily、、CBS news及英语名人名言等。

这次考试充分体现与教材的正相关,除了语言点突出了第9、10模块的各类从句和连接词外,一些语言点和词汇的考查也都以教材为主要资源,这一点与近两年高考相似,源于教材而又有别于教材。

从题量来看,第21、22、23、24、25、28、29、32、33、34、35等11题都与教材有关,有的是课文的原句或者原句的改编。

这样出卷的意图是,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个学期学习的内容在考试中有所体现,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学而致用的体验,为今后的课堂上认真学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改变诸多任课教师所认为的教材与测试毫无联系的错误观念。

单项选择总体设计紧随2015与2016高考题,难度紧扣高考,突出“运用语言和词汇的基本知识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导向,没有故意设计让学生出错的陷阱题,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积极阳光的心情”表达,从而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观。

然而,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一直是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瓶颈,有可能该题型的均分不会乐观。

但是,如果因为得分不理想,教师就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让学生训练语言知识题,就本末倒置了。

因为该题型中很多题目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而非过多地语法知识,即使存在的一些也具有一定的情景性,且难度也不是太大。

因此,当时间是个衡量的时候,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生成规律认识。

阅读能力上去了,语言知识就自然上去了。

第21题取材于英语原版励志短片“Dreams”中一句话,让学生学会投资自己,坚持梦想。

考点是第10模块语法“连接词”。

第22题取材于China Daily,考查教材中的形容词。

这道题逻辑清楚,如果学生知道clarify 表示“澄清”,那基本没有难度。

第23题是英语名人名言,“友谊不仅仅是一起参与活动,而且也是个性的共享”,考查教材出现的动词辨别,从关键词activities基本可以锁定involve。

此题难度较大,主要是在于学生不易理解句意。

第24题是教材原句,考查学生状语从句连词的应用。

第25题也是教材原句,考动词时态和习惯搭配,从侧面考查了学生对suggest句型的理解和运用,犯罪以后才能生成证据,suggest表示“表明”不是“建议”。

第26题也是一句名言,同时也引用了TED演讲Every child deserves a champion中富有教育理念的一句话“learning must bring joy”,考点是名词性从句。

第27题取材于网站运用资料,考查短语动词的运用,语境对判断较为容易,其他选项干扰性不强。

关键在于学生解题心态要平和,不能胡思乱想。

第28题材料一半来自于课文,一半来自歌词,而且结合恰到好处。

考查非谓语动词的运用,最大限度利用教材资源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第29题是课文原句,考查定语从句。

第30题取材于VOA慢速英语,考查学生运用日常用语的能力,情景预设到位,应该容易推断。

第31题取材于CBS News,考查虚拟语气知识,情景设置用了众所周知的911事件,难度一般。

但是,如果学生不知道intelligence表示“情报部门”,会造成一定判断困难。

第32题又是教材原句,考查教材重点名词的运用。

如果对教材不熟悉,此题有一定难度。

第33题取材于China Daily, 题干知识涉及军事术语,但是弘扬祖国日益昌盛的实力,而且是中国日报研究报道的内容,学生也应该有所了解。

语言点考查学生运用短语介词能力,选项基本都来自于本学期教材,而且选项之间差异性明显,语言知识的判断不难,难的是读懂题干信息。

第34题取材于教材并对原句进行了适当地改编,考查时态,ever since从ever since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来判断,只能用现在完成时。

第35题取材于/20150925/n422117014.shtml及国外网上词典,考查学生运用英语成语的能力,选项基本以教材中出现的成语为主。

虽然the salt of the earth 在现在的教材中拿掉了,但是也应该是常用成语。

主要干扰项是the apple of our eye,稍不留神,容易出错。

三、完形填空完形填空的选材来自于最近的Reader’s Digest,文章充满正能量,讲的是作者在非常痛苦的时候得到陌生人无私的帮助,文章既有传播在别人碰到困境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的导向,又有得到别人帮助后永远都怀有感恩之心的情怀,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文章原汁原味,仅对原文进行了稍许改动。

同时,文章语言流畅,表达地道,文字优美,含有很多习惯表达和西方文化特点。

题目设计比较忠实于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绝大多数题目必须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以及全文的主题进行判断,选项没有偏僻词汇,但信息的隐蔽性比2016年高考题高出不少,难度中等偏上。

特别是37、41、43、44、48、51、52、53,如果没有看清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很容易出错。

这篇完形填空是拉开分数距离的主要标杆,让英语优秀生在这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

具体来说,36题表示“准备购物”;37题表示“由于电话放弃了购满物品的手推车”;38题是“电话线”;39题是习惯搭配“夺取性命”,此处意为kill oneself,而不是“以性命为代价”;40题“身体颤抖”,注意后面紧接着“倒下”;41题表示“在噩耗的重压下倒在地上”,与“保护伞、在控制下”没有关系;42题表示“你们本可以不管我哭泣”,注意虚拟语气的意义;43题表示“你们本可以眼睁睁看着我痛苦的举动”,这里display of my pain就是cry,意即“表现”之意,但不能过于直译。

或许还有一些表达痛苦的动作,当然不能用“痛苦的激情、痛苦的困惑”,也不能说“看着我痛苦的分离”;44是难题,其实看清了也不难,可能学生一看到yell就马上想到用at或to,那意思很荒诞了,因为意思是“大声呵斥自己的啜泣、向自己的啜泣大声嚷嚷”,绝对不合情理,应该是一边哭一遍喊,简言之就是“哭喊”;45题是常识题,应该是“通讯录”;46题是简单题,表示“听到你们在说”,而不是“猜、回答、争执”;47题表示“找到她丈夫后给他留言,有急事”,现在智能手机有“紧急情况”功能;48题是一道难题,需要学生审清这一段意思,这里表示“我听到你们在商量谁用我的车送我回家,谁跟着送我回家的人再回到商店”,关键词是that person back to the store。

此题有一定干扰性,因为学生对send一般理解为“送”,但是在英语中send的意思与中文的“送”有很大区别。

柯林斯字典的解释Send是“ When you send someone something, you arrange for it to be taken and delivered to them”所以,一般安排别人做的,不是自己亲自做的事。

例如:“给某人送花等”,如果是自己亲自给的,应该说“give flowers to”,如果通过快递或别人送到某人手里的才应该用send flowers to。

另外,pick表示“摘,挑选”等,“pick sb up”才表示“接”。

Fetch与“back”逻辑错误。

49题表示“帮助人”是行为的“本意或目的”不是“信仰”,更不应该是“兴趣、知识”。

50题是比喻,表示在她“神志不清,模模糊糊”的情况下。

51题表示“发送”,或许通过手机软件转给商家,让商家给作者家里送食物。

此题,因为其他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小,所以貌似难理解,但选择还是比较显然的。

52题前后联系,理所当然,特别是the idea of cooking 提示较为强烈。

treat表示“款待”,一般表示开心的事情。

support有“养家糊口,提供经济来源”的意思。

keep my family表示“保住家庭”。

53题又是前后联系,关键词emotional reach,作者在这样的痛苦状态下根本没有做饭的心情。

同时beyond/within one’s reach也是常见搭配。

54题表示“伸出手来帮助”,而不是“结果是、想明白、结账”。

55题discouraging表示“令人沮丧的,心灰意冷的”,是最佳答案,而不是“有威胁的、惊喜的、苛刻的”。

这里特别注意,demanding按照中文习惯也可以翻译成“困难的”,但是与“difficult,hard”意思相差甚远。

demanding表示的困难,是表示“因为要求高而难以做到”的困难,意义来自于demand本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