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1期河 北 林 果 研 究Vol.18No.1 2003年3月HEBEI J OURNAL OF FORESTRY A ND ORCHARD RESEARCH M a r.2003 文章编号:1007-4961(2003)01-0073-04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张建军1,李杨胜2,许佳林2(1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西沁水048211;2山西省中条山森林经营局,山西侯马043003)摘要: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山西省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进行了评述,详细评价了历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期为参与生态旅游的群体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AN APPRAISAL OF EC O-T OURISM RES OURCESIN LIS HAN NATURE RESERVEZHANG Jian-jun1,LI Yang-sheng2,XU Jia-lin2(1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hanxi P rovince,Qinshui048211;2Fore stry A dministration Bureau of Zhongtiaoshan of Shanxi Provinc e,Houma043003)Abstract:An appraisal was given to the resources in 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eco-tourism.And its res ources for eco-tourism were evaluated in detail.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tourists and managers of the nature reserve.Key words:Lishan Mountain;nature reserve;eco-tourism;resource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山西省著名的自然兼文化旅游胜地。
历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各类资源丰富,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经林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开展旅游活动……”。
历山保护区从1993年开始开展了生态旅游,经过近10a的运营,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技术支撑。
通过利用区内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在实验区合理、有序地开展生态旅游,既补充了部分经费,又探索了适应人口、资源、环境诸因素协调发展的途径,为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自然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为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加强保护区的管理,特对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收稿日期:2002-11-19;修改稿收期:2003-01-13作者简介:张建军(1973-),男,山西省阳城县人,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历山自然保护区副局长,工程师。
1 历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历山自然保护区地跨运城、晋城、临汾3个地市的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毗邻地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10″~112°05′35″,北纬35°16′30″~35°27′20″,总面积24200hm 2,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称。
全区系中低山石质山地,峰峦迭嶂,簇拥着中条山主峰舜王坪,海拔640(梁王角)~2321(舜王坪)m ,属山西高原中条山的隆起部分,系燕山运动褶皱而成。
喜马拉雅山运动中有强烈的上升和断裂发生,新构造运动又有大幅度断层,因而形成了险峻的陡峰和深谷。
加之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更加显示了山势的雄伟壮观。
地层和岩石组成情况复杂,在主峰以南多系太古代和元古代的产物,主要是结晶和变质岩组成。
主峰以北的山地,地质年代较晚,多为寒武~奥陶纪的厚层石灰岩和石炭~二迭纪的砂岩和煤层。
地貌从总的情况看是南缓北陡的单面山,以陡峻的高山和较平缓的低山丘陵为主,也有剥蚀堆积的地形,较高的山峰顶部多为平台状,如舜王坪、皇姑曼、云蒙山等。
后河生态旅游小区为山西南部一大型水库区。
全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
年均气温8~12℃,≥10℃的积温为4160.4℃,最热月平均气温26.1℃,无霜期150~180d ,年日照时数2679h ,年蒸发量1718mm ,年降水量600~800mm ,年均相对湿度70%。
舜王坪年均气温1.6℃,≥10℃的积温为1500~2000℃,最热月平均气温19.3℃,无霜期120d ,年日照时数2400h ,年均相对湿度70%。
舜王坪周围云雾常留,多形成局部“地形雨”,降水量高达900mm ,且集中于7、8两月。
该区境内的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属允西河和西阳河两条一级黄河支流水域。
2 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特色历山意在治历明时之山,寓意于华夏文明初期治历明时的尧舜时代之山。
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的定位是:以资源保护为中心,保护为手段,发展为目的,以生态旅游的开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1 植物群落多样化2.1.1 亚高山草甸 舜王坪顶平夷广阔,遍生百草,近333.3hm 2的亚高山草甸是保护区海拔最高的一个植被垂直带。
冬天,白雪茫茫,覆盖百草;盛夏,繁茂的绿草中,百花争艳,竞相开放,漂浮在绿涛碧波之上。
亚高山草甸土层富含N 、P 、K ,草甸中有啮齿类动物1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豹鼠、刺猥等在这里就有分布,常见鸟类为百灵科的云雀、凤头百灵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成为周边沁水、垣曲、翼城3县的天然牧场,大批牧畜云集,到秋后膘肥体壮时复返各地。
2.1.2 华山松林海 小云蒙山的华山松林相完好,郁闭度达0.8以上,每株平均胸径20cm 以上,高度达30m 以上。
2.1.3 过渡地带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内气候74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18卷温暖,雨量充沛,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因而区内植物生长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科学保护、引种驯化、繁殖饲养、科研旅游教学的良好基地,全区仅种子植物就有1300余种。
种类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毛茛科、百合科、唇形科、蓼科、忍冬科。
这些众多科的存在,表明本区基本上属于暖温带植物区系。
在植物区系组成中,还有一些亚热带的科出现,如红豆杉科、领春木科、连香树科、野茉莉科,说明本区有喜暖植物的祖先。
2.1.4 珍稀植物连香树 亦称“山白果”,落叶大乔木,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过渡地带的指示性物种。
舜王坪生态旅游小区可见。
其木材坚硬细致,供细木加工、雕刻、制绘图板和家具等用材。
树皮和叶可提制烤胶,又为绿化树。
游人来此,仿佛置身于南国水乡的大榕树下。
领春木 也是过渡地带的指示物种,是重点保护植物,起源古老,属一科一种,其在云蒙沟、东峡等地均可见到。
红豆杉 东峡入口2km 处,几棵红豆杉伸壁迎接,碧叶红果,煞是喜人。
2.2 丰富的动物资源历山保护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8种,重点保护植物9种,省级重点保持动物26种。
珍稀弥猴 本区猕猴是我国分布的最北线。
此猴性乖巧,活泼,逗人喜爱,其面部表情能表示其喜怒哀乐的情绪。
高兴时显出笑脸,悲伤时会流泪,愤怒时张牙舞爪,饥饿时烦燥不安。
它们的视觉、听觉、嗅觉都很灵敏。
相互之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倘若有的伙伴伤病或受伤,其他猴子会争相上去救护,挽扶或背上伤病的猴转移。
在云蒙山、东西峡生活着大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猕猴习性群居,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易于驯养。
有时,可见群山间林梢闪动,群猕戏笑,争斗于山林,情趣盎然。
勺鸡 勺鸡是一种奇特的野生雉类,在历山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疏林、灌丛林生境,均有分布。
此鸡头上长角,羽色鲜艳,飞翔缓慢,食性较杂,昆虫、草根、各种果实都是它的美味佳肴。
它是一种留鸟,只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做纵向和横向流动。
珍奇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
属于两栖动物,因叫声似婴儿啼哭而得名。
头部扁圆,体稍扁,皮粘滑,背部有褐斑,腹黄,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历山马家河娃娃鱼繁殖场有一山西个体最大的娃娃鱼,体长达1.1m 。
2.3 优美的自然景观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依地域关系划分为舜王坪、小云蒙、后河水库3个生态旅游小区。
这几个生态旅游小区把历山装点成一幅充满着原始山野情趣、古朴纯真韵味的风景画卷。
春天,山花烂漫,鲜嫩欲滴,千姿百态,绚丽芳菲;夏日绿茵铺地,百鸟鸣翠,飞瀑流泉,清幽沏骨;秋天,烟凝山紫,红叶映天,五花山色,绿海寥天;隆冬,玉树银花,云暝雪飞,幽韵清冷,风餐雪虐。
舜王坪是历山主峰,海拔2358m 。
坪顶平夷广阔,草甸成毯。
古代舜王在此生活起居,读书耕耘,为“天公降旨立君之地”。
犁沟遗痕、野人山庄、舜王庙、马鞍桥、寡妇崖、滴水崖、南天门、斩龙台等景点点缀其上,景致奇丽,景观宏大,转换呼应,风姿各异。
坪南延至黄姑曼,为舜妻娥皇、女英的梳妆台,旁有奶奶泉,泉水清冽甘醇,沁人心脾。
坪东的“下川文化”距今23000a ,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坪底东西峡碧峰陡峭,悬谷幽深,水清木秀,游鱼翔水,“一线天”、“飞来石”、“磨磨潭”引人神游。
游览中可见,峡底平静75 第1期 张建军等: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诡秘,山上青风撩云。
云蒙山日日雾罩,旧中国时孙膑、庞涓在此向鬼谷子求师学艺。
“云蒙林海”丹青缓流,耸翠夹绿;“盘亭列嶂”层峦迭起,如莲花,似乳头,色调凝重,神态各异。
“佛龛奇景”掩映在翠树丹峰之间。
置身山顶,极目远望,峰峦叠嶂似仙界,松青柏翠如碧波,百丈悬崖怪石见,山润幽谷鸟鸣泉,黄河水滚滚汹涌,晨日出朝霞千里。
云蒙山集山水风光之大成,是游人难觅之上景。
七十二混沟内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块原始森林,是黄河流域的一颗绿色明珠。
混沟入口处的“高峡平湖”是优美的水上乐园,湖内波光倒影,绿水漪漪,轻舟漫歌,飞瀑暴跌。
南侧锯齿山东西并列34峰,耸秀挺拔,高峻险危。
2.4 人文旅游资源下川文化遗址 舜王坪底下川村周围地区,自1970年首先发现,是中国旧石器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
因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下川遗址”,距今23000~16000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