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环保标准

国家环保标准

国家环保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2007.8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目的和意义 (1)三、编制依据 (1)四、编制原则 (2)五、主要工作过程 (2)六、国内外标准法规现状 (2)七、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技术现状 (16)八、标准内容结构 (21)九、主要条文说明 (21)十、修订前后的标准比较 (34)十一、修订后标准与国外主要标准的比较 (35)十二、修订后标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36)十三、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 (37)一、任务来源目前,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

随着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各地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显著提高,大量的新建设施出现,原有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修订《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研究所等单位负责主持修订这一标准。

二、目的和意义我国在1997年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之后,建设部根据这一标准编制了一系列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对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起到了遏制作用。

但是在编制这一标准之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数量很少,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实践,并且缺乏基础研究,使得这一标准存在缺陷。

比如虽然对填埋场防渗层的防渗系数提出要求,却没有对防渗层的结构和厚度提出要求;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标准难以执行;没有对填埋场的施工提出要求,等等。

而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兴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如果不在新的条件下对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将会影响到这些工程的建设,使得新建设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上对于填埋技术的研究已经有着50多年的历史,各国都制定有严格的标准以规范填埋场的建设。

如美国在其固体废物专门法律RCRA中专门有一节对填埋场进行详细的规定,并为此制定专门法规和最低技术要求(即标准),对填埋场结构以及设计、施工、封场等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日本及欧洲各国也都制定有专门法规来规范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对生活垃圾填埋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各国对填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欧盟制定的新的指令已在今年6月生效。

这一指令要求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中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5%。

这一指令的颁布和生效将对欧洲各国,甚至世界各国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标准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也对生活垃圾的填埋技术进行了大量和广泛的研究,如国家863和科技攻关计划中都专门列有课题对填埋技术进行研究。

因此,需要在对国内外填埋技术现状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标准进行全面评价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编制依据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z《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z《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z《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z《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z《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z《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z《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 107-2005)z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令、标准、规范四、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下列原则:z保证标准修订过程的科学性;z保证标准执行过程的可操作性;z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技术发展水平。

五、主要工作过程编制工作承担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资料;在全国范围内向各省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发放调查问卷表获取相关信息;深入我国各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性和相关的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参编单位进行了充分论证,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六、国内外标准法规现状作为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置方式之一,填埋的污染控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三重屏障”理论(即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在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滤液处理。

(一)选址1、美国美国《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标准》(CFR258)中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场1)对于距离涡轮喷气式飞机机场跑道尽头3.0km内、活塞式飞机机场跑道尽头1.5km内的填埋场,业主必须保证处理设施的建设不会导致鸟类对飞机的损害。

2)如果业主计划在机场方圆8.0km内新建或扩建处理设施,必须提前向该机场及联邦航空管理局提出申请。

(2)洪泛区如果填埋场的业主打算新建或者扩建填埋场,不要建在洪泛区。

(3)湿地1)一般不得在湿地上建设或扩建填埋场。

然而符合以下要求,并征得有关州政府的有关部门同意可例外:符合《清洁水法》和州湿地法的地方,新填埋场的建成不影响湿地系统的。

2)有下列情况的,填埋场不得建设在湿地:造成水质不符合州(国家)的水质量标准;违反有毒污水的现行法规;危及到濒危或濒临灭绝的生物物种或该地的关键物种;触犯有关海洋禁渔区保护法规。

3)填埋场的建设不得引起或加速湿地的严重退化。

业主必须保证填埋场的完善性和填埋场具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力,需要考虑下列因素:用来建设填埋场的湿地中的天然土壤、污泥和沉积物的腐蚀性、稳定性和迁移的可能性;用来建设填埋场的织物和填埋材料的腐蚀性、稳定性和迁移的可能性;填埋场中的废物的体积和化学特性;固体废物释放的物质对鱼类、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冲击;废物释放出的危险性物质对湿地和环境的潜在性影响;任何其它的对湿地的生态能给予充分保护的因素。

4)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可能的影响,并尽可能使不可避免的影响最小化或进行了适当的补偿行为,例如修复受损害的湿地或建设人工湿地等,使湿地不会受到损害。

(4)断层地区新建或扩建的填埋场一般禁止在地质断层地区60m范围内建设,因为这些地区自冰河纪以来已经发生了迁移。

然而,如果业主能够保证如此选址仍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经批准,有些项目可以选址于60m范围内。

(5)地震影响区新建或扩建的填埋场不得建在地震影响区,除非业主征得当地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且其结构单元(衬垫层、渗滤物收集系统、地表水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能够抵抗地震引起的地层移动,业主必须提出申请并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并且要保留这些记录。

(6)不稳定地区如果现有的或新建的填埋场建在不稳定地区,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保证填埋场不会发生损坏,业主需向有关部门提出申报,并保留此材料。

当业主考虑该地区是否为不稳定地区时,需包括如下因素:填埋场或其周围的土地情况,可能引起微弱的沉降;填埋场或其周围的地质或地形特征;填埋场或其周围的人为造成的特征或事情(包括地上的和地下的)。

2、美国俄勒冈州美国俄勒冈州的法令OAR340-94-030中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因素。

(1)机场安全如果新建的填埋场或者现有的填埋场扩建在涡轮式和活塞式飞机场跑道半径8km范围内,需向联邦航空局通报。

需要论证的情况是在距涡轮式飞机场3048m以外或距活塞式飞机场1524m 以外的地方。

在此距离以外,可以认为鸟类对飞机场没有危害。

(2)洪泛区新建和扩建的填埋场位于百年洪泛区时需要论证此填埋场:不能降低百年一遇洪水的流量,不能降低洪泛区的临时蓄水能力,废物不能被冲刷、不能危害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3)湿地新建和扩建填埋场如果处于湿地地区,应论证填埋单元的建设不会引起湿地的退化。

(4)濒危物种栖息地应论证填埋场的建设是否会影响濒危物种的生存。

如果填埋场处于濒危物种栖息地地区,应采取方法保护这些物种。

(5)断层地区如果填埋场处于断层地区,则距离断层地区的距离必须大于60m;如果距离在60m范围之内,必须论证断层地区不会对填埋场的结构造成危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也不会发生危害。

(6)地震影响区如果填埋场处于地震影响区,则必须论证如下内容:最大地震引起的最大的土地的震动,地震的最大危害,能够抵挡的住最大震动的填埋设施的设计。

(7)不稳定地区如果填埋场处于不稳定地区,在进行填埋场设计时需考虑适当工程方法,来保持填埋场结构的完整性。

3、欧盟欧盟的《废物填埋技术指令》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主要是原则性规定,要求填埋场的选址必须考虑如下因素,并不得有环境风险。

(1)填埋场到居民区,娱乐区,水路,水体,其它的农业或城市设施的距离;(2)地下水,海岸水和自然保护区;(3)该地区的地质和水文结构;(4)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遗产的保护。

(二)防渗层结构12334456677123451、美国美国《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标准》中规定的防渗结构如下:(1)采用由一个复合衬层系统和一个渗滤液收集系统组成的防渗系统。

渗滤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必须能保持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超过30cm 。

(2)复合衬层系统包括由合成人工膜构成的上层衬层和由压实粘土层构成的下层衬层,上层的人工膜厚度不得小于0.75mm ,如果人工膜为HDPE 膜,则厚度至少为 1.5mm 。

下层粘土衬层的厚度不得小于60cm ,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7cm/s 。

[见图1中(a )]。

美国各个州的规定与联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均不低于联邦标准。

如俄勒冈州的填埋法规推荐的防渗结构与联邦的要求完全一致。

密歇根州填埋法规要求采用的防渗结构,从底部到顶部由以下部分组成:底土为厚度不小于3m 的天然粘土和0.9m 厚的第二层压实粘土衬层;然后依次向上为第二层人工膜衬层、次级渗滤液收集系统、0.9m 厚的第一层压实粘土衬层、第一层人工膜衬层、主渗滤液收集系统;顶部是0.6m 厚的砂土保护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由一层土工网和土工织物组成。

人工膜衬层(通常为HDPE 膜)厚度应大于1.5mm ,底土和压实粘土衬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10-7cm/s 。

[见图1中(b )]。

(a)单层复合衬层系统 (b)双层复合衬层系统1-固体废弃物;2-砂砾排水和保护层;3-人工膜衬层;4-压实粘土衬层;5-底土;6-土工织物反渗层;7-土工网排水层 图1 美国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典型防渗结构示意图2、德国德国《垃圾法第三管理条例》(又称《生活垃圾技术条例》)中《城市固体废弃物技术条例》将填埋场分为两级(Ⅰ级和Ⅱ级),其中Ⅱ级填埋场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其防渗标准要求如下。

要求采用由人工膜衬层和粘土衬层组成的复合防渗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