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艾青简介及著作目录
艾青(1910.3.27—1996年) (1910.3 27—1996 )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 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 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 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 响最大。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 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 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2、 苦难意识 童年的不幸,人生之旅的艰难,以及成 年后背负国耻家仇四处漂泊的曲折经历, 使艾青的精神世界里积聚着一种厚重的苦 难意识和忧郁情调。在他的《北方》组诗 和《旷野》诗集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 和忧郁情调,诗人的忧伤不是产生于对人 生的厌弃,而是产生于对旧世界的悲愤与 憎恶。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 艾青的创作始终关注着战争,所抒写的一曲曲 抗战的颂歌——《向太阳》、《火把》、《吹 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雪里钻》以及 《反侵略》、《通缉令》、《仇恨的歌》、 《向全世界宣布吧》、《中国人民的歌》等, 诅咒强盗、卖国贼,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赞颂民族的英勇斗争精神。艾青还有一些国际 题材的作品《哀巴黎》、《希特勒》、《十月 祝贺》等,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总体关怀 与世界和平的愿望。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 识
3、 平民意识 艾青多次表明自己是一个“农人的后裔”, 他把对自己保姆“大堰河”的爱逐渐升华为对 中国劳苦大众的挚爱,他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 对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同情和对他们沉默坚韧性 格的赞扬。他在《献给乡村的诗》中写道: “我的诗献给乡村里一切不幸的人――无论到 什么地方我都记起他们”,他不忘的是乡村里 被贫困所折磨的老人、农夫、牧童、童养媳、 佃户、雇农、石匠、铁匠、屠夫、裁缝们, “他们终年穷苦,从来没得到应有的报酬”。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4、 战争意识 对于20世纪40年代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态 度,是每一位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可回避的。 艾青认为,中国的尊严与主权,中国的独立、 自由和幸福,“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得到保证”, “这是真理,是每个谋解放的中国人民所应该 把握的信心,没有这样的信心的人,是不可能 理解战争的。不能理解这战争的,又如何能理 解时代的精神呢?
第四节 艾青的诗美
艾青在常年的艺术创作中,为了使作品能充分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时代精神,十分重视“诗美” 的追求,形成了自己诗歌创作独特的风格。首 先,坚持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艾青 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 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 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 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3、 黎明和太阳 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 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 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他始 终如一地热情讴歌太阳、朝霞、黎明、曙 光、春天、火把、火焰、生命、红旗与胜 利。这组意象有多层含义。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北方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最高审美追求, 在诗歌创作中,艾青主张将诗情转 一、 雪与雾 二、土地和旷野 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在艾青 三、 黎明和太阳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活跃在诗人 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 四、生与死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艾青借用这些意象深入表现新的人生和新 的世界,体现自己丰富深厚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把艾青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 象大致分为四组: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艾青的许多作品,都以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他对旧家庭、 旧思想、旧制度、旧世界以及一切丑恶事物的叛逆。他 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我”在“生我” 的地主家庭和“养我”的贫农家庭之间所做的爱的选择, 体现出诗人自觉而清醒的叛逆意识;在长诗《我的父亲》 中,诗人彻底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家庭,“我要效忠的不 是我自己的家,/而是那属于万人的一个神圣的信仰。” 诗人已从最初的反抗旧家庭、旧制度而升华到反抗世界 上一切丑恶事物的高度。在艾青诗中,对一切恶势力都 予以严厉地鞭打,显现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英勇的战斗 精神。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再次,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 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太阳》、《春》、 《黎明》、《向太阳》、《火把》、《篝 火》、《给太阳》、《太阳的话》、《黎 明的通知》、《野火》等都是对光明的讴 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向太阳》和 《给太阳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 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 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 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 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 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 歌,是把人类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智者、勇者 的颂歌。
首先,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 念:“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太 阳》)。这种信念,既是诗人人生旅途的出发 点,又是诗人人生旅途的归宿。其次,饱含着 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 在《向太阳》中,我们看到了“在太阳下”真 心实意为抗战献身的人们:“一个伤兵”尽管 支撑拐杖走着,他在“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 确实要“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艾 青 年代新诗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1、艾青诗歌中的主体意象; 2、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十九章 艾 青
第一节 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诗 歌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第四节 艾青的诗美
第一节 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诗 歌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一、 反叛意识 二、 苦难意识 三、 平民意识 四、 战争意识 经由上述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以看 出艾青诗歌具有四种主导性精神意 识。 1、 反叛意识 艾青幼时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形成 了他反抗旧家庭,反抗旧制度的叛 逆意识。这种叛逆意识随着成人后 的艰难生活,变得越发鲜明和强烈。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2、 土地和旷野 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 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土地、乡村、旷野、 道路和河流意象,这组意象有多层含义。首先, 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 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他的成名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 幸的普通农民的赞歌。其次,这组意象还饱含 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1、 雪与雾 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 出现在艾青的作品中。雪,寒气逼人;雾,压 抑窒息。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 外有强敌的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 象体现得特别明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 等作品,以雪境、雾境喻人境,富有诗意地再 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第二节 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在《旷野》中又写道:“我始终是旷野的 儿子”。把这种刻骨铭心的至死不渝的最 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最动人的则 是《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即 使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再次,这组意象还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 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相关主题